到沧州。这表明高俅一方面想尽力满足养子私欲,另一方面想尽量在林冲清醒之前除掉他,免留后患。林冲听到李小二带来的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带着刀子四处寻找,想要杀掉那两个奸贼。他要清除的总是这些小人,对于高俅似乎总要掂量一番,最后还是软下了拳头,还是有些怕硬,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怕官,只怕管。但他更恨的是这些小人,他认为自己命运的变化,是这些小人作怪的结果。在大营附近他没有找到仇家,很快懈怠了下来。恢复到原来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稍微舒适的生活状态。
但危险在一步一步地逼近。陆谦显得格外狠毒而且奸诈,他的方法的确使林冲陷入了绝境。虽然,最终林冲杀死了他,但还是被逼上了梁山。可以说,陆谦的这把火无论如何对林冲来说都是死局。烧死了他当然一切都结束了,烧不死,草料已经被毁,林冲戴罪之身失职之罪一样是死罪。在那个大雪之夜,林冲凄凉地呆在草屋里,喝着冰冷的酒,吃着冷牛肉,想着自己一身本事,却流落到如此地步,想到自己家中美丽贤惠的妻子,他内心该是多么痛苦!但他还有幻想的,幻想有一天高俅能明白他的苦心,谅解他,使他能够恢复从前的好日子。但是这一场熊熊的大火将他的一切希望、幻想都烧尽了,他的念想都像那一堆堆的草料一样化成了灰烬。他终于不再隐忍,花枪一抖,将富安,陆谦两人杀死。这场杀戮因为是长时间忍耐后的爆发,大快人心,也加重了林的“罪行”。他终于无法回头,只有上梁山。回首他上梁山全部过程,他都是被女人(如张贞娘)与小人(如高衙内、高俅、富安、陆谦等)推动的。但这次雪夜上梁山却是主动的,因为这次的事情使他面临杀身之祸。他上梁山就像鲁达出家一样是逃避罪行的行为。在一个不受皇帝统治的环境里,他的一切罪行都不存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林冲:那一纸羞耻的休妻书(7)
火 并
大雪之夜,林冲逃出了草料场。这场大雪让他免于被大火烧死,免于被官府的追捕,救了他性命。但是林冲已经没有了退路。他的杀人意味着他最终的抉择,与高俅等代表的朝廷决裂,彻底地断绝了重新回到体制的幻想。他进入了绝境,需要有个人为他指点迷津。这个人就是柴进,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人。在小说里他只是一个腰缠万贯的财主。但是他爱好结交英雄豪杰,尤其是喜欢救助被体制*的英雄。而且与和梁山关系密切,这是私通贼寇的大罪。在正统立场看这显然是不能被朝廷所容的。他推荐别人去梁山,这并不是一条正路。然而,走投无路的人又必须接受他的建议。因为这的确是一个保命的好办法。之前林冲受过他的恩惠。在当时的情况下,上梁山是林冲唯一的保命办法。就这样,柴进就成了他的引路人。在柴进的推荐下他终于在大雪之夜落草梁山。
由于林冲的武艺高强,即将收容他的梁山寨主王伦不愿接受。的确,山寨平日里受过柴进的恩惠,柴进推荐的人不好拒绝,但是自身的利益却也非常重要,两相权衡,最后王伦决定轰走林冲。他的这一自私的念头就将林冲置于一个非常痛苦的处境。往前无法入伙,往后无法回家,进退两难。经过一番不快,林冲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因为他要保命,下山等于送死。这也体现出王伦的无能,他既然不喜欢林冲就应将他从梁山清除或是赶走。满心不快地留下林冲无疑是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林冲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对王伦的恨意。
林冲没有立即动手杀他,可能是林冲认为时机不成熟。单凭个人武艺当然可以杀掉王伦,但是山寨的其他人就不好对付了。等到晁盖等人上山时,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晁盖等七人都是武艺高强的好汉,而且晁盖的领导才能有目共睹,他们七人出色地击败了何涛等400多官府中人的进攻。这使林冲感到机会来了,但是他摸不准晁盖等人的想法。这时候,吴用出场了,他的话语给了林冲一个保证,让林冲很快地下定决心。他们紧密配合,很快地杀掉了王伦。晁盖等人带来的金银也发挥了作用,堵住了众人的嘴。他们很快地平息了这次“夺权”造成的骚乱。梁山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梁山后来的辉煌都是在晁盖手上打下基础的。杀王伦后,晁盖要求林冲做寨主。林冲拒绝了,一方面他明白自己不具备领导的才能;另一方面他知道兄弟不会接受一个刚刚杀掉他们老大的人做寨主,这样做也不利于山寨的稳定。他让晁盖做寨主,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使他成为梁山兴起的大功臣。晁盖死后,他又和吴用一起将宋江扶上临时寨主的位子。以他在梁山的资历和地位,他对宋江的支持使宋江掌握了主动,使他有机会推行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林冲对梁山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没有个人的私利。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林冲立下汗马功劳。在梁山的武将里他被称为“马军五虎”之一。这种称谓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帐下也有五虎上将,对比一下,就知道林冲地位的显赫了。在中国古代的演义小说里,人们经常喜欢用数字来进行称呼,表明一种令人肃然起敬、威名赫赫的内涵。如《隋唐演义》里对各路好汉的排名,如《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小说里也是如此。包括中国古代对文人的称谓如“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建安七子”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林冲:那一纸羞耻的休妻书(8)
但是,林冲在是否招安的问题上态度暧昧。他是一个很纯粹的武将,对政治选择不太敏感。而且,他也不好选择,一方面他是被朝廷逼迫才上梁山的,他恨官府里的恶人;另一方面他又在官府里呆过,有过一段时间的幸福生活,值得怀念。如今要他回到官府,他很矛盾。在梁山,他得到了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在攻打祝家庄的战役中,他救了宋江性命,而且抓获了扈三娘,这对于激励士气,为分化祝家庄与扈家庄的联盟提供基础。在其他战役中他也有出色的表现。
面对宋江放走他的仇人高俅,书中没有提到他有太激烈的反映。他的妻子因为不堪高衙内的逼迫已经坠楼身亡,在书里,也没有说到林冲有多伤心。他将一纸休书交给他妻子后似乎就脱离关系了。也许林冲可以作这样的辩解,而且他自己也是自身难保。但是,他的妻子却为他苦苦等候,面临高家的荣华富贵而不为所动。比起妻子对情感的坚守,林冲的一切辩解都会显得负心,都不具有说服力。况且林冲上山后稳定下来了,明知张贞娘作为一个朝廷钦犯有密切关系的人,日子一定不好过。他也明白高衙内对他妻子虎视眈眈。但他很少付诸行动去挽救妻子。作为一对恩爱夫妻,在林冲离开东京时实际上已经完结了。这也证明了一个问题:林冲不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离开了他从前的幸福生活,他的事业有了一个新局面。他在潜意识里,是不是有着某种庆幸呢?庆幸他离开了东京,离开了那个小圈子,离开了温柔乡,离开了像“祸水”的女人,使一切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后来,在效忠皇帝的多次战役中,林冲坚持到了最后,他是少有的几个没被杀死的战将之一。但是,以高俅为首的官府不会太高兴地接纳他。在即将面临矛盾之前,他生病死去了。文中只是作了简要的说明:他死于伤寒。这也免除了后来的*,宋江悲凉的结局没有发生在林冲身上或许也是一种庆幸。梁山用武力威逼朝廷接受,等到势力瓦解后,被清除便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结局。好汉用了别样的方法实现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诚,而且完成了他们精彩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林冲或许是个幸运者。以他的被动的个性,如果一直在他的温柔窝里呆着,可能只是一个称职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就无法拥有后来的精彩表演了。如同焦仲卿如果没有一个蛮横的母亲,就只能有一个美满的生活,而不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但是纵然如此,我们在情感上永远无法原谅焦母。与此类推,我们也一样永远会厌恶高俅的所作所为。在香港版的水浒电影《英雄本色》里这种情绪被渲染得尤其强烈。但是,高俅的苦苦相逼是林冲走出从前的最大推力,他将林冲逼向江湖,逼到梁山。他的行为对于林冲个人来说,到底是祸是福,已经说不清了。在经历了众多的磨难之后,林冲终于能主动一些了。他最终“无奈”地成了一个英雄。
。。
“天杀”的李逵(1)
李逵,一脸大胡子,腰里两把板斧,人称黑旋风,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好汉。在书里,他露面的机会很多,是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里李逵的形象经过了净化,显得很光彩。他的天真、厚道、敢于向前的锐气,都是人们喜欢他的理由。然而小说里的李逵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喜欢,还有厌恶。李逵性格的阴暗面像留在旧墙上的字迹一样,反映出逝去时代的印记。
李逵的“天真”
李逵是个游民,在家里打死了人,逃走在江湖上,流落到江州,在牢房里当差。他很真诚地相信一些东西,如他相信江湖上传言的宋江是个好汉,他相信好汉就应该孝顺,就不应该近女色,希望能上梁山过快活日子。他的心里很干净,没有太多世俗的繁文缛节的束缚,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宋江后来也说李逵是他家生的孩儿。他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与宋江是形成对比的:通过李逵的心地干净显出宋江工于心计;通过李逵的真诚显出宋江的虚伪做作。李逵天真的性格表现在五件事情上。
他第一次见到宋江时,便显出他可爱的个性来: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