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们的大忧小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朝文人们的大忧小乐-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朝文人们的大忧小乐》系本人继以李白诗歌为创作主体的专著《李诗猜读》(作家出版社)后的又一倾情之作。它以宋朝著名文人的著名诗词为创作蓝本,通过对他们的经典诗词的深入解读,探寻他们在两宋背景下坎坷多舛的命运及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引领人们共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文采,多彩的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

柳永的笔下的繁华杭州——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七,读你的这章《望海潮》,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可以用词中的“繁华”二字来概括。我甚至疑心这是你用语言文字以词的形式为我们描绘的另一幅《明清上河图》。只是你柳七将你的镜头由都城汴京聚焦到了“钱塘”——我们今天的杭州罢了。犹一巨幅长卷,千年前杭州城市的景象,西湖的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再就是你语言的“繁华”了,没有它们作支撑,在我们想象的原野就不可能有浓墨重彩描画出的繁荣与美丽的景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纱”、“怒涛卷霜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真是珠玑满目,妙语灿烂,华彩联篇!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不知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付版费地盗用或者引用了多少次。

  难怪在你写出《望海潮》一百三十多年后,金国君主完颜亮听完乐工唱罢此词后,就惊讶得合不拢嘴了——为你的才华而惊,为词的华美而讶,更为无限繁华的钱塘而诧!而其中最令他动心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于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再也不满足于他“天似穹庐”的塞外风光了,再也不满足他眼前的骏马与牛羊了!于是,他选派画工中的高手,混入临安,绘了一幅临安山水图带回金国。完颜亮遂命人装裱成屏风,他还嫌不够,于是在画上添加了他全副武装、立马西湖边上的肖像,这还仍嫌不够,便在自己的肖像旁题诗一首: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边,立马吴山第一峰。

  “车同轨,书同文”,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一统呀!雄心实在是大,野心实在不小。这首诗,实际就是完颜亮向宋朝发出的宣战书呀,且是不灭宋室誓不罢休的决心书!后来的事大家都略知一二了。结果呢,就有了姜白石《杨州慢》中宋室江山的难以复原与复元了。

  不管上边说的是史实还是传说,都足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你的这章《望海潮》流传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大了,也可见出人们对你的这首词的喜爱程度之深了。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亦说法不一。

  一说是,这年你上京赶考,路过这座你不曾目睹过的繁华大都市。因为你才华出众,词名远播,于是,钱塘的地方官设宴邀请你。为了答谢这位地方官的盛情,你便当场写了这章妙词,赞美他的英明领导,赞美他领导下的这座繁华而富丽的城市。

  一说,《望海潮》词牌为你首创,而创作的目的,即是要以这首词为名片或敲门砖,去拜见你曾经的朋友现在的政要钱塘的父母官。

  这位孙何,原是你的朋友,可是,当他一发迹,当了大官,架子就大了,门就难进了。你这个昔日的老朋友想见一见他就难了。即使你自报家门,看门的人见你一身穷酸相,亦拒不替你通报。于是,你就选择了曲线之路,精心写了这首《望海潮》,找到钱塘城里最走红的歌妓楚楚说:自己想见孙何,却没有门路,只有烦楚楚姑娘在下一次孙何设宴召你去时,请你在席上演唱这首词,如果孙何问是谁写的,你就说是柳七。

  中秋那日,孙何举行宴会,果然又请楚楚前去替他捧场,为他助兴。楚楚也毫不含糊地唱了这首《望海潮》。孙何听罢,美滋滋的:一是词太精彩,二是还称赞了他这位地方官。孙何一高兴,果然问及楚楚:词的作者是谁?楚楚答:柳七。孙何一下子想起了你这位昔日的好友,立即遣人请你赴宴。

  以上说法是否可信,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那个时候,凭你的才智、凭你的妙笔,全景式地记录了近千年前的这座仙境般的城市,留下了这首近乎于《清明上河图》式的绝妙好词!

  你在词中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却浑然不知,这正好应了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所表达的意思吧。城里的居民们欣喜异常,原来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座城市,自己天天看到的街衢竟是如此的绝美!于是,他们将这首歌唱了又唱,传了又一传,一夜之间,你的这首《望海潮》便传遍了钱塘的大街小巷。

  这首歌也长了翅膀一般,很快地传到了北方,传了金国君完颜亮的耳里,才使他起了“投鞭渡江”的野心,才有了宋朝的劫难。

  钱塘,你这东南之域的险要峻美之地,三吴之郡的大都市,自古以来,就分外繁华。

  杨柳轻笼,如烟似雾;彩桥如画,凌波飞跨;大街小巷,清风送爽,户帘道道,迎风轻摇;碧纱重重,摇曳生姿;屋宇错落,鳞次栉比。这里竟居住了十万人家!

  烟云笼罩,郁郁的嘉木环绕着长长的江堤;大潮汹涌,波涛飞卷,白浪滚滚,那一道天堑际空而去,迫向天涯。

  热闹的集市上,珠宝玉器,琳琅满目;家家户户,绫罗充盈,说不尽的豪华,比不完的奢侈。

  里湖与外湖相连,近山与远山相叠,分外秀美,格外嘉丽。那三秋的桂树,香远益清;那初夏的碧荷,亭亭玉立;娇艳的荷花,铺展十里。横笛悠扬,飘荡在丽日晴定;渔歌互答,荡漾在皓月幽湖。尽情嬉乐的是那垂钩的渔翁,恣情欢歌的是那采莲的姑娘。

  而那出巡的太宋,千骑相拥,彩旗飞舞,一路喧哗,好不风光。金杯美酒,觥筹交错,笑语欢歌;大家趁着微醺的兴致,吹箫打鼓,好不畅快;吟诗作赋,绘湖光山色之胜,描晨霞暮烟之媚,好不惬意。

  待他日,将这钱塘的美丽富足,将这百姓的*自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回到朝廷,在皇帝那儿好好地夸耀一番!

  柳七,说这是宋朝另一种形式的《清明上河图》,许是我的偏爱。但是,当我反复诵读这章《望海潮》的时候,在我想象的大野,就真真实实地再现出了这幅人间仙境。我的语言有些贫乏,但我的想象却完全可以完成你为我们勾画出的壮锦与背景。

  金人完颜亮的铁蹄滚滚而至,不料却在扬州附近的瓜洲受阻。他的雄心与野心还不曾征服江南的时候,他的部下就杀戮了他空前暴涨的雄心与野心,让他提早上了西天。不然,他能否如愿“立马吴山第一峰”也真还未可知。为此,宋人谢驿还专门赋诗一首:

  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完颜亮地下有知,亦当为他的雄心与野心而自责吧。然而,历史不可以重新来过,他完颜亮的暴行早已记入史册而不可更改了。

  不可更改的,还有你柳七写下的这首词,真真切切地记录了座城市曾经有过的高度繁华的过去。这是不能抹去的功绩,今天,乃至以后的杭州,当会因你的记录而荣耀,因曾经的繁华而自强不息。

  柳七,你在杭州呆的日子并不长,但杭州至少应该吸纳你为永久的居民!

  《宋朝文人们的大忧小乐》系本人继以李白诗歌为创作主体的专著《李诗猜读》(作家出版社)后的又一倾情之作。它以宋朝著名文人的著名诗词为创作蓝本,通过对他们的经典诗词的深入解读,探寻他们在两宋背景下坎坷多舛的命运及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引领人们共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文采,多彩的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 。 想看书来

陆放翁痛彻一生的伤心地——沈园
城上斜阳换角哀,沈园非复旧亭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你一生有两大悲哀:一是仕途坎坷,理想难践;二是爱情夭折,终生抱憾!

  不管是哪一方面,诗人你都能用动人心魄的诗行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使你成为中国历史上现存诗词最多的诗人。这项记录现在无人可破,这地位至今无人能撼。

  沈园,你的伤心地;

  沈园,你与表妹唐琬的爱情故事至今还在那里流传;

  沈园,留下了你们千古悲歌的爱的诗篇!

  这首《沈园》即是在你心爱的女人为你郁郁病故之后,你以七十五岁高龄重返故地时写下的心灵感言。

  残阳如血,无言地洒在宋朝破败不堪的城墙垛上;画角长鸣,从死气沉沉的军营悠然又凄然地传来。

  叫你伤心恸魄的沈园呀,经受不了时光的凋刻与磨蚀,到如今,早已是人非物亦非。

  那曾经波光盈盈、明艳动人的荷池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最叫人不堪忍受的,还是那桥下的流水。曾经柔波荡漾,绿意盎然,这就是你,自己心爱的人儿临水照影的地方呀。

  她翩若惊鸿、不胜娇羞的丽影至今还完格在你的心间,千百次在你记忆的底幕上璨然再现!

  沈园,此事已成追忆,此情已成惘然;

  沈园,你的心底永难抹去的伤心之园。

  近千年的时光匆匆而去,沈园印满凭吊者怅然的足迹,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