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并不欣赏过于谄媚逢迎的人。
在家庭里,要记住你的婆婆是你丈夫的母亲,你的丈夫是你婆婆的儿子。这种母子的关系很深厚,他们可以互相批评、责备,但是说过就算;你却不可以在他们的面前责备另一方。只能在此一方的面前,尽量夸赞奖勉另一方。背后夸奖人,永远不肉麻,永远使人很受用,而且是最能赢得双方好感的方法,彼此谅解、信任。
更进一步设想,人和人遇到一起,是一种缘分。俗语说:“十世修得同船渡,百世修得共枕眠。”(是“世”,不是“年”,修得百年,大家早都老死了,何能共枕眠?)无论是同事、婆媳、夫妻,都是缘分。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分,处得好,固然是可喜的;若有不愉快的事情,正可以使自己学习忍辱,从其中了解人性,洞察事理,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磨练。我们只要行所当行,无愧我心,日久都会得到谅解。
叶曼答
求贤夫于孝子之门
叶曼女士
我算是个很幸福的人,也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想请教,只是我心中有个小结,闷在心里解不开,时常因此生闷气。
我的先生经商,常常会出国接洽生意,每次回来,总是带些礼品分赠亲人。他带给他的母亲——我的婆婆的礼品,品质好而样数多;可是送给我的母亲——他的岳母的礼品,简直可以说意思意思,点到尽礼而已。
每次看在眼里,心中很是气恼,他为何这样偏心?这样薄待我的母亲?俗语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当着我的面,显出如此的厚薄不均,使我心中气愤不平,常常想发作责备他。但是想想钱是他赚的,礼品是他用钱买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可是这口气却永远咽不下。你说我应该怎样向他说才好?你一定要帮我消消这口气。谢谢!
圆如敬上
圆如女士:
古时的帝王,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因为世上的恩情深重无过于父母者。忘恩不报,便是世上最无情无义的人,你如何能对个无情无义的人要求他做一个忠实的好国民、贤良的好丈夫?
一件是非 两个标准(4)
恭喜你和一个孝子结了婚。每见他人出国,不是为了妻儿,就是为自己的小家庭,大包小包地购买带回,很少见到为父母购买物品表表孝心的。他如此孝顺,也一定是个多情多义的好丈夫。你真是太幸福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买东西孝敬自己的母亲,因之也联想到岳母。当然他会有亲疏、厚薄之分。假如他厚岳母而薄母亲,那样才真让人气恼。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母亲。其实你也并非真的为你母亲争多论少,你只不过嫉妒他太孝顺他的母亲而已!
婆媳之间,所以不易和谐,因为她们所争的就是这一个人,而这个争执,却又不能使自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表示出对婆婆或媳妇的嫉妒,不像男女关系,对第三者介入那样可以大肆挞伐,且可引起社会的同情,于是只有用冷战和挑剔加以疏泄了。
这口气不必咽,你应该欣赏、赞叹才是。当他能够尽礼地也送给你母亲礼物时,你不要替你母亲心怀不平,你应该欣赏他的周到,感激他对你的重视。所以无论那个礼品多么菲薄,你都应该对他赞扬、称谢。感谢之不暇,哪里还有气愤可消?
叶曼答
人在福中不知福
叶曼女士:
我是国小老师,先生任职海关。两个儿子就读高中,乖巧、听话、用功,读书成绩都不错。
我的先生个性内向,烟酒不沾,最大的嗜好就是看书。我们都是排行老么,受到父母兄姊过多的宠爱。
按理说,我应该算是一位很幸福的女人。可是,我俩经常会为了芝麻小事争吵不已,我甚至气得大声咆哮,全身发抖。有时冷战持续一个多星期。若我理亏了会向他道歉,而他理亏了从来不说一声对不起。家中时常弥漫着浓厚的火药味,使我很痛苦。
我的母亲去年过世,清明节我想回娘家祭拜,他却一定要我陪他去祭拜他的父母。我说他的家族人丁兴旺,不缺我一个人,他就气得大发雷霆,板起冰冷的脸孔不再吭声。
请问您,夫妻如果是平起平坐,那么谁该听谁的?
蕙兰敬上
蕙兰女士:
古人说:“息争莫如止辩。”相吵无好话,更何况你们所争执的都是站在“自我中心”的立场,意气用事,原可以好好商量,把问题在合情又合理的原则下圆满解决。不循此途,却用唇枪舌剑互相砍杀。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火爆场面一触即发。不但目前的家庭无法充满融洽与欢笑,你的两位公子在父母身教之下,耳濡目染之余,日后也将会不知居家处室之道,这真是将不幸也延及子孙了。
与人相处之道,主要是为对方设想。你们都是受过好教育,有好教养的人,彼此都无可訾议的大毛病,所争的都是细微小事。问题是你们都是家中的么儿女,在父母兄姊纵容之下,被娇惯得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你们应该是很美满幸福的一对,可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即以扫墓一事而言,他是站在理法上,认为中国的传统礼法,女人结婚后,以夫家为主,你应该祭扫他的父母,否则有亏妇道。你是站在情理上,认为母亲新过世,思母的亲情使你觉得应该祭拜。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两人都不合情理。你若站在他的立场,就世俗礼法而言,你是应该随他去祭拜他的父母。他若站在你的立场,他应该体谅你新丧母之痛,陪你去拜祭你的母亲。你们若是好好商量,又何必各行其是?彼此都勉尽了孝敬对方父母之道,结果却使彼此都成了不讲情理的人。何不两个人共同祭拜了他的父母,再祭拜你的母亲?。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件是非 两个标准(5)
夫妻是平起平坐的,但是礼和法总有个左右先后的规定。譬如你的两个儿子冠父姓,你被称为冠他姓的太太,他却不会被称为冠你姓的先生,你又该如何去争执?
许多事是不必争的,夫妇处室只能动之以情、喻之以理,好言好语好商量,动了肝火,吵成习惯,家宅不安,又何苦?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叶曼答
莫因小失大
叶曼女士:
我与丈夫结婚十年来,永远有一些大家庭中的琐事,使我们不断地争吵。
先生是家中的次子,由于食品行的工作十分辛苦,必须从上午6:30忙到晚上11:30,一年只在农历8月16日那天公休。平常若要休息,只能夫妻轮流休假。在大伯怕吃苦的情况下,改由丈夫接管。家中尚有小姑、小叔五人,由我们负担家计。大伯改行后,经营不善,一再要我们资助,甚至大嫂被娘家倒账,法院要查封房子,我们也得帮她解决问题,因为公公、婆婆和丈夫认为:兄弟有难大家当。
我是费心尽力地在维系着这个大家庭。我努力地工作,尽可能的开源节流。辛苦的积蓄却要不断地填补兄嫂的漏洞,您说这样公平吗?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我觉得丈夫关怀家人甚于我,所以我想离婚,但娘家的双亲反对我离婚,他们认为,离婚的家庭教育不出好品格的儿女。您说我该如何?
许慧卿上
慧卿女士:
读了你的信,虽然很替你委屈,但是却很欣赏你的丈夫。
在从前,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贤与不肖,有能与不能,但是大家却是祸福荣辱分享,休戚得失与共的。所以贤能的人,他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光荣,而是光耀门庭。一个不肖子弟,不仅祸延家族,甚至贻羞戚里。那些庸庸碌碌的成员,虽然一无成就,却也不必忧虑衣食,终身都有家庭作他的生活保障。
这些大家庭中,也有时会发生分爨析产的事情,而其发生,几乎都是由于某一房媳妇,鼓动她们的丈夫。这一对夫妇,在亲友们的眼中,是被认为不贤不孝的。
时代变了,既无祖业可以荫庇,成家立业,全在个人的奋斗努力。时势比人强,不用说兄弟姊妹犹如陌路,甚至亲子间也没有太多反哺报恩的观念。
你十年的辛苦经营,不但要负担家计,甚至要分担不善经营的大伯的亏损和大嫂被娘家倒账的赔偿。你当然会感觉不公平、受委屈,我完全同情你的遭遇。
最难得的是你的丈夫,不但任劳,而且任怨,一方面勉尽孝友之道,一方面还要应付平息你的埋怨。不但今时少有,放在旧时也难得。连古代圣人都赞叹这种入则孝、出则悌的人,是务本的真君子,怎能令我不由衷地欣赏呢?
你若为了他的孝悌,而和他离婚,你真是因小失大了。你难道要一个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的男人,方能成为使你称心如意的好丈夫?
叶曼答
善待你的丈夫
叶曼女士:
丈夫和我一起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我却日渐感到心力交瘁。
公司业务的欲振乏力、家庭经济的重担,实在使我忧烦不已。可是这一切,对丈夫而言,好像无关宏旨;似乎他从不认识“责任”这两个字。
有时,夜里梦见他的所作所为,会令梦中的我歇斯底里失去控制;白天共事,偶有差池,也足以使我暴跳如雷、怒不可遏。除了公事业务,我不敢想象和他还会有什么共同的话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件是非 两个标准(6)
面对可爱的稚子,面对明理慈祥的公婆,我已经无法理智果决。这种痛苦无以复加。
请问,我该怎么办?
一个倦怠的人敬上
倦怠的人:
你是很倦怠了!
创业维艰,更何况身兼妻、母二职?做家庭主妇,虽然单调无聊,却不必在社会上冲锋陷阵,所以女人比男人的寿命长。可是女人出头了,也成了上班族,这个族却又不是单身贵族,而是还有亲族背在背上。你是兼二者之弊,而未见二者之利。在既顾此又不失彼的忧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