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一曲东林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悲歌一曲东林党-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风骨,我是最钦佩的。即使你们不提,我也会催促太子的。二位大人早该复职了!”

  就在先皇崩后的第三天,新君朱常洛就雷厉风行地为这些大臣###了冤案,并不同程度给与提拔重用,如起升邹元标为大理寺卿、王德完为太仆少卿,起升刘元珍为光禄少卿、姜应麟为太仆少卿、冯从吾为尚宝卿,起升满朝荐为南京刑部郎中、韦国贤为南京工部主事等,诏令一发出,被废黜的官员如拨云雾而见日出,无不欢欣鼓舞。

  同时,王安也被新皇钦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一天晚上,新皇上与王安议论增加阁员的事情。朱常洛说,父皇病重时方首辅曾报上史继偕与沈搉的名字,父皇已经同意只是没来得及下旨,朕看史沈二人即可召用,入阁参赞机务。王安不以为然说,比起叶向高大人,史沈二位不过是两只燕雀,他们哪里有叶阁老的鸿鹄之志和安邦定国之才,应速召叶大人进京,共商国事。朱常洛赞同的点点头,他回想起叶相国在自己身处逆境时,对自己的种种呵护,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他嘱托王安尽快起草诏书,派特使赴福建宣召叶大人入京。

  王安平素体质较弱,气力欠佳,说话有时底气不足,每逢出门常需人扶持,加上近期的奔忙劳碌,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朱常洛知道后,便传谕他无须天天在御前侍奉,如有大事再召他进宫不迟。于是王安便半日在家养病,半日进宫与皇上议事。

  一天中午,汪文言提着个饭盒子,登门问安来了,他笑呵呵对王安说:“听说公公欠安,我特意让红玉烧了个淮扬名菜,叫清蒸蟹粉狮子头,公公一定爱吃!”王安满脸堆笑连声感谢,他请汪文言坐在书桌旁,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幅描龙烫金的扇面,递给汪文言欣赏。汪文言见扇面上写着七个子:“辅朕为仁明之主!” ,心知必是新皇上赐给王安的。他见字写得颇有功力,便夸奖说真没想到新皇上能写一笔好字!王安含笑说:“这大概是遗传。你看先皇喜欢行书, 写起字来笔势飞舞,很像宋朝的米南宫(米芾),太子在这方面,多少有点子承父业。”

  两个人闲谈了几句,汪文言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王安说:“外界传言,说宫中郑贵妃和‘西李’眼下得意的很,一个正准备当太后,一个一心想做皇后,公公可曾知晓 ?”王安脸上显出吃惊的神情,说:“什么?西李要当皇后,从没听说过呀?”随即换上一副鄙夷的神色,说:“那李选侍专会狐媚争宠,为人心毒手狠,皇长子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就是活活被他她虐待而死!哼,我走她对面,是从来不理睬她的!”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对郑皇贵妃的安排,先皇倒是有遗言。”

  八月初一,朱常洛正式在文华殿即位,即日大赦天下,宣布改元泰昌,以明年为泰昌元年,并免除受灾省份的租赋。

  八月初二,新皇下诏凡已经考选或馆选(选拔新科进士入翰林院)的官员,即可一一补用,同时又下达了巡按、巡盐、南京巡视等五十多个空缺,并任命新官迅速上任。

  在此后的数天内,新皇朱常洛又陆续颁发了许多新政,计有四十多项。如批准神宗皇帝生前已亲点的两个大学士史继偕与沈搉入阁,如新任命礼部左右侍郎何宗彦刘一燝韩广同时晋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这后一项任命,正是杨左为实现东林在内阁占有半壁江山,而与王安共同磋商的结果。不久,新皇又任命南京礼部尚书朱国祚入阁参赞机务,朱在国本之争中不屈不挠,被世人称为“长者” 。这样一来,东林势力在内阁已形成多数。

  此外,新皇朱常洛采纳了礼部侍郎孙如游提出的早立东宫太子的建议,准奏了户部尚书李汝华题请的、因辽东大旱请依巡抚周永春的建议,即凡捐粮二百石以上至千石、捐银一百两至五百两者,可分别进级录叙,凡捐粮五千石银一千五百两以上者,官府为其建坊表彰。另外新皇还同意了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奏请,免除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以前拖欠未征的钱粮。

  除此之外,新皇朱常洛还下谕:天气炎热,边臣###疆场,忠劳可念。赐经略熊廷弼总督文球巡抚周永春及总兵等官银两。与此同时,对文武百官三十年不上朝,今日骤然上朝,竟不知如何排班,造成朝仪紊乱,及随从散漫人声嘈杂的现象,新皇上也好言进行了劝诫。

  朱常洛有反必纠,就拿御史刘光复来说,五年前梃击案发生,先皇在慈宁宫召见文武百官,刘光复出列奏言,明明是夸赞先皇“极慈爱” ,夸赞太子“极孝敬” ,却被太监有意误传,惹得先皇大怒,命锦衣卫把刘光复拿下,押送刑部治罪,至今已羁押五年了,朱常洛了解了实情,批准了首辅方从哲的奏请,释放了刘光复,并起升他为光禄寺丞。

  新皇上登基数日,大明朝呈现出一片中兴气象,朝野都称朱常洛为贤明之君。

  二

  然而就在此时,一件令新皇上棘手的事情发生了。

  万历皇帝虽已宾天数日,郑皇贵妃却依然占据着乾清宫不搬,朱常洛只好还暂住在原先的寝宫——慈庆宫中。

  郑贵妃有自己的寝宫,那就是西六宫的翊坤宫。自她进入紫禁城,凭她的美貌知书与善解人意,很快获得万历皇帝的宠爱,从此便形影不离,成为皇帝的红颜知己,此后她仿佛成了乾清宫的女主人,绝大部分时间吃住在宫中,而贤德的王皇后反倒成了摆设,空有其名。万历皇帝临终前,一次是对太子一次是对首辅方从哲,先后两次郑重其事提出册立郑妃为皇后,郑贵妃亲耳听见了此事,她心说就凭大行皇帝的遗言,你们就该名正言顺地尊封我为皇后,怎么着,新皇上都上朝好几天了,还见不着册封的谕旨,老身就在这乾清宫坐等了,什么时候谕旨下,我什么时候移宫?……

  对父皇的遗言,朱常洛当时确是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事后他曾心怀抱怨,父皇遗言让郑妃死后葬入定陵,与父皇做伴,那自己的亲生母亲呢 ?母亲为何不能封皇后,不能葬入定陵与父皇合葬 ?时至今日,母亲还孤零零地被葬在天寿山一角?……朱常洛心中虽有怨言,但还是委曲求全的地执行了父皇的遗命,就在父皇驾崩的第二天,他便向内阁发出一道谕旨:说父皇有遗嘱“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 ,卿(指方从哲)可传礼部查例来行。这最后一句,是王安征求了新皇的同意,自己给添加上的。王安博览群书,深晓礼仪礼制,他明知前朝无此例,不过表面文章还是要作一作的,把球先踢到礼部再说。

  礼部侍郎孙如游读了圣旨后,上疏断然拒绝说“本朝无此例 !” 。他还言之有据说过去的确有从“妃”进封为“后”的,不过那是因为皇妃养育了皇太子。他针对此事严正指出,如果郑妃进封皇后,载入史册,传之后祀,必将成为盛代典礼之累,也###了先帝的失言,对新君来说,这不是“孝”的表现。

  皇上朱常洛于是又与首辅独议此事,方从哲暗地里给皇上写了封密信,信中举例说先朝的确有贵妃进封,如李太后,她因诞育了先皇,母以子贵。若仅凭“侍奉勤劳” ,便赐予“皇后”的封号,大明朝实无先例。朱常洛阅后,一时也无好办法可想,只得将此事暂放一边。直到八月初一朱常洛正式即位,而进封郑皇贵妃一事仍悬而未决,此时方从哲又提出一个新的建议,不如把进封郑妃为皇后的遗旨,藏在内阁,秘而不宣。对外就解释说事出传闻,例无可据,行之于今日属于越礼,命之于先帝疑于失言,朱常洛听了,大认为不妥,外廷内宫那么多人都知道先皇有遗言,纸里包不住火,这方老先生也可真有点匪夷所思 ?

  就在皇上朱常洛苦苦思索两全之策时,盘踞乾清宫的郑贵妃也在寻求对策。郑妃一家在朝内外交际甚广,朝廷权贵宫内近侍甚至市井无赖,在她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她探知新皇上之所以迟迟不下谕旨,是因为一些朝臣的阻拦,她冷笑地对兄长郑国泰说:“我看朱常洛本身就没诚意。按理说他一个皇上,君临天下,说一不二,谁敢抗旨 ?还用得着他一而再再而三,去征求臣下的意见。”

  锦衣卫都指挥使郑国泰摇头说:“贵妃娘娘若是这么撑下去,硬是不搬,又恐怕违背了仪制,从礼法上也难站住脚 ?”

  郑妃一脸的怒意,气急败坏嚷道:“老娘就是不搬,看那都人(宫女)的儿子还能把老娘吃了 ?他不封我为皇后,哼,现在该称太后了,他这是抗旨?”

  郑贵妃话虽然这么说,等她静下心来,也觉得硬抗或撒泼不是个办法,于是她想出了一个美人计。为此她精心挑选了八个俏丽迷人会甜言蜜语的宫女,经她一番调教后,送进了皇上居住的慈庆宫,她的借口是皇上辛苦,日理万机,身边又缺少妙龄女子朝夕伺候,日久天长会闷出病来的,那多令人心疼!……其实她自有她的如意算盘。凭她的经验和观察,凡男人都好色,皇上也难过美人关。她清楚朱常洛是二十一岁成的婚,今年三十八岁,太子妃郭氏是婚后十年病逝的,以后身为太子的朱常洛又纳了王才人,王才人也在不久前连气带病而身亡;李选侍(西李)虽是朱常洛所爱,毕竟年龄大了些,而朱常洛正当盛年,见着如花似玉的美女岂有不动心的 ?郑贵妃心中暗自得意,认为自己这一招,准会百发百中。接下来新皇上必会感激我,尊封我为皇后,不,皇太后 ! 并尊请我移住先前李太后的寝宫——慈宁宫,这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于是自送出八个美女再加上诸多珍宝后,郑皇贵妃便满怀希望地等待下来。

  然而,数天后她不仅没盼来封“后”的圣旨,反而迎来了逼她搬出乾清宫的坏消息。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