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yi。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he澣害he否,宁归父母。
二 七月 154
七月,豳风。
一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足岁,三之日于耜si,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ye彼南亩,田畯jun至喜。
译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月的日子里寒风初发,二月的日子里寒风凛冽,没有衣裳穿怎么度过年岁。三月的日子里修理农具,四月了就要下田去,与老婆孩子一起带了饭到南亩,“田畯”高兴地等在田里。
田畯:管理种田的人,从词语看,是氏族集体劳动,统一分配。
这一篇诗使用十月历,十月年终。一月入冬,入冬的前一个月发衣裳。有传说的夏历,“夏寅宗伏羲”,齐管仲留下一部历书,无人能识,据说是一部十月历。今天的彝族也有十月历。豳风的地区在河洛,十月历在豳风的这一篇诗出现,不能说是巧合。豳是周的祖先曾经到过的地方,豳人是周氏族人的重要成分,这一篇农业题材的诗篇产生于豳风,也不能说是巧合。
二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執懿yi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译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温暖的阳光里,仓庚鸟鸣叫,有女子拿了筐,沿着小路去采嫩的桑叶。春日长,采繁忙,采繁女子心悲伤,劳动过后,还要回到“公子”住处去。
三
原文:
七月流火,八月萑huan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ang,以伐远扬,猗yi彼女桑,七月鸣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译文:
七月流火,八月开始割苇,修理桑条,煮茧抽丝,为丝染色,染黑色,染黄色。我为公子做衣裳,染红色。
四
原文: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tiao,八月其荻,十月损龋uo,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载绩武功。言私其豵zong,献兀ian于公。
译文:
四月草秀,五月鸣蝉,八月荻黄,十月落叶,一月里猎貉,猎狐狸,狐狸皮送给公子,记载下来狩猎的功绩。猎获了小猪自己留下,猎获了大猪归公有。
五
原文:
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zhi熏鼠,塞向 户,喈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译文:
五月蝈蝈叫,六月野鸡飞,(小动物)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室,十月里,熏鼠塞洞,入室改岁。
六
原文:
六月食()及(),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ju,采茶新 ,食我农夫。
六月煮酒,七月收葵,豆,八月收枣,十月收稻,七月收瓜,八月收葫芦,九月收麻。
七
原文: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lu,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蓻宫功。昼而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百谷。
译文:
九月打场,十月收场,黍稷种双季,还有禾麻菽麦,可怜我农夫,亲手种植的粮食收进了公房,白天割茅草,夜间搓绳索,修好了仓房,存放谷粮。
八
原文: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饗,日杀羔羊,躋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
二月凿冰,三月收藏,四月祭祖,九月下霜,十月收场,朋聚公堂,庆贺年终。
关于七月
七月诗内容丰富,篇幅长,细读一番,可以发现,诗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较大的地区范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传唱,流传,最后由不同的唱段并合,整理成一篇诗。
从剪裁看,并合的痕迹特别明显。
诗的一段写春耕,二段转写采桑,采繁。三段修整桑枝,重点是染丝。这三段按时间的顺序。四段写冬猎,五段写年终入室,却从五月螽斯动股写起。六段从六月写到年终,七段从打场写到粮食入仓。八段是结尾段,写年终聚会,前面却加了二句冬季凿冰的句子,又写了四月农事开始以前,祭祀祖先的事情,
诗的剪裁是因为将许多相似的题材按照诗的格式来整理。
诗的语言不统一,诗不说一月,二月,而是说一之日,二之日。这样的说法分别在一段,四段和八段出现。其它的部分是直说几月。一段,二段,三段的开头有二句“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以后几段没有了。可知诗作者曾做过统一的规划,却没有始终。
诗的主题思想也不统一,诗中,对农事,对氏族关系的生产组织态度矛盾。在同一篇诗,虽然经过了整理,仍可以看出来。
农业生产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社会上出现,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在西欧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动。农业生产的出现也相类似,出现了大量的农业主题的赞美诗,从时间上看,在商代的中期,至少在晚期以前。农业的生产方式是从商到周的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向“公子”的集中,社会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公子”开始成为怨愤的对象。这个时候,已经是春秋的晚期,氏族公子式的生产组织行将瓦解。
在魏风伐檀和硕鼠中,对公子愤怒地谴责,但是在七月中,诗中人的态度很矛盾,诗中有赞美的词语,也有怨愤的词语。
赞美的词语: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殆及公子同归,献兀в诠舜壕疲郁谩
怨愤的词语:田畯至喜,女心伤悲,嗟我妇子,食我农夫,嗟我农夫。这种矛盾反映了氏族生产的历史过程。
诗经诗的文字的整理可能晚到战国的中期。诗经诗的题材却是历史的题材。因为歌舞演唱的形式,保留了氏族的历史。从伐檀和硕鼠看不到早期的氏族生产。七月诗不是这样。在氏族生产的早期,至少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以前,唐的政权时代,已经有了豳氏族的农业生产。
诗经集注 国风篇 卷十 伐檀
诗经集注
卷10 伐檀
这9篇诗简直就是###公族制度的檄文,魏风的“伐檀”和“硕鼠”则是站在了前列。从公族关系向土地关系的转变已经是历史的潮流,以商鞅变法为标志,在公元前三百五十年完成。而最早实行变法却是在魏国。
读这一部分诗能够加深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的认识。
一 隰有苌楚 148
隰有苌楚,桧风。
猗傩:枝叶繁茂。
苌楚:弥猴桃。
乐:羡慕。是说诗中人受着沉重的负担,不能象苌楚那样无忧无虑。
原文: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长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二 蟋蟀 114
蟋蟀,唐风。
春秋以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公族关系严重束缚农人的生产。在公族关系下,农人的收获归氏族所有,农人的生产毫无自主权。这一篇是对公族的生产关系的控诉。年终岁尽,诗中人没有收获的快乐,一年的辛苦不足以度岁,农人忍受着“岁聿其莫,无以大康”的境遇。第三段写在服役中渡过。
其居:生活,过日子。
无荒:俭省,不浪费。
良士:好人,老实人。
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过迈,无以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厥厥。
蟋蟀在堂,役东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三 有狐 63
有狐,郑风。
看到山梁上的狐狸,想到家中的妻子没有保暖的衣裳。诗中人不由得不忧伤。与上一篇一样,表达了对公族关系的控诉。
之子:商语。可知这一篇诗的时期土地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原文:
有狐绥绥,在彼其粱,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其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其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四 山有枢 115
山有枢,唐风。
你有衣裳,有车马,有房屋,有钟鼓,有酒食,很好。快享受吧,到了死的那一天,这些还不知留给谁呢。
这一篇诗严重的提出了财产传承的问题。这一篇诗的诗中人显然是氏族的“公子”,他有支配公族财产的权力,却不能占有公族财产,也不能将公族的财产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公族制度不但受到农人的怨愤,而且,也不能满足公子的欲望。这是公族关系行将瓦解的时期。
原文: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五 伐檀 112
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