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像力-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霍建起1958年1月20日出生于北京,酷爱绘画,1976年到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从此,绘画成为他认识电影、理解电影,以及表达这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1982年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同年担任影片《九月》和《盗马贼》的美术设计,霍建起从学校走向生活,从单独绘画走向群体创作。离开学校十多年来,霍建起为《遭遇激情》、《出生入死》、《大撒把》等多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他工作认真,感觉好,容易合作,就某个问题往往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较浓厚的唯美色彩,他喜欢怀斯的画,艾特乌托夫的小说和莫扎特的音乐。他认为电影里一定要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和优美的音乐。1995年霍建起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赢家》。该片讲的是一个关于体育爱情和残疾人的故事。影片轻轻抹去了以往蒙在残疾人题材作品上沉重与辛酸,它没有着意去写男主人公常平从一个残疾人到一个残奥会冠军的曲折历程和他无法摆脱的心理隐痛。相反,故事一开始,常平飞奔出场,不仅超越了残疾,也超越了健全。从这时起,常平就成了女主人公陆小杨眼里的英雄,这一主观视角奠定了影片浪漫轻松的风格,而浪漫和轻松并不意味着美化和粉饰生活中的痛苦与严峻。霍建起从常平的原型孙长亭身上学会了诠释痛苦的语言。当噩运降临在一个强者头上时,他生命的旋律就更加昂扬激越,没有了挑战,也就无所谓“赢家”,这便是《赢家》塑造人物的基调。完整的,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流畅优美的镜头个性鲜明的人物,生动幽默的语言——霍建起和摄制组的全体演职员为了达到这一创作目标尽了全力。影片上映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获得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且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霍建起因为该片而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导演处女作奖。1996年霍建起开始导演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歌手》。该片摄制组保持了《赢家》年轻组合的特点,影片具有质朴凝重的现实感,对当代青年在社会转型期处于人生和价值两难选择的矛盾心态进行了认真的触及。
  刚刚45岁的霍建起,从影已有20年的历史了。一部《那人,那山,那狗》墙内开花墙外香,使他在国内众多不知名的导演中脱颖而出。《暖》延续了他在《那》片中所要突出的味道,凄美的情感加乡村景致,怀旧色彩浓厚。“我发现我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往‘后’看。我喜欢莫言小说中的那种游子走回故乡的感受,那完全是一种情调。我发现其中不仅有北方的粗犷,也有柔美细腻的东西。”

霍建起 用电影书写喧嚣中的浪漫(2)
作品列表:
  1982年至1992年曾担任电影《九月》、《盗马贼》、《大撒把》、《遭遇激情》等片的美术设计;
  1995年开始独立拍片《赢家》,获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导演处女作奖;
  1996年拍摄影片《歌手》;
  1998年拍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获1999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获1999年第二十三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观众 最喜欢的影片大奖;2000年第三十一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孔雀奖;获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
  1999年拍摄影片《九九艳阳天》;
  2000年拍摄影片《蓝色爱情》;
  2001年拍摄影片《生活秀》,获200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2003年拍摄影片《暖》,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霍建起对话录:
  时间:2005年7月
  地点:北京上品行
  《星库》(以下简称《星》):从电影《赢家》开始,你拍摄的每部影片都能获奖,遗憾的是票房并不尽如人意。《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是零拷贝,但在日本获得了上亿元的票房。你的影片是否更符合海外观众的欣赏口味?
  霍建起(以下简称“霍”):我不这样认为。《那山那人那狗》国内票房之所以为零,是因为当时国内没有人从事艺术片的专业发行。据我所知,这部影片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映时,收视率很高。
  《星》:谈谈您的电影《暖》。
  霍:看了莫言老师的《白狗秋千架》后,我感觉到一种温情淡淡地流淌于心底,非常抒情。我想它也能感动其他人,于是决定把它拍成影片。改名《暖》,是因为“暖”既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又含有一种暖意。故事传达的就是一种思乡的暖暖情意,而剧中人物都是围绕“暖”这个女孩来展开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忽然有一天袭来一种怀旧情绪,这种东西人人都有,也许程度不同,有的是撕心裂肺,有的是淡淡忧伤,但感觉都是对那段生命年华逝去的怀念。这影片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绪。
  那段生活是你最不清晰,最朦胧的一段时间,一切都不确定。这个时期的感觉你才特别容易表达。
  《星》: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难以释怀的东西吗?
  霍:我不是那么爱表达的人,(所以这些感受)就变成了你的思维、你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也是性格决定的,并不是说我是一个有心人。
  我觉得怀旧是件很美好的事。好比当时的今天,你不会觉得你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会激起你的东西,而过了之后,因为它再也回不来了,它就变成了比较虚幻的比较艺术化的呈现;变成了你的过去,一个梦想,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东西。
  《星》:有人批评你的影片为了美化田园、故土,刻意回避了生活的残酷和艰难。你对此有何看法?
  霍:我不否认美化的倾向。我是个心很软的人,没法去面对生活中太多残酷的东西,因此宁愿把环境营造得很美好。《生活秀》里我尝试着表现那些丑恶的东西,但是依然有所保留。我认为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必须直面现实。
  《星》:当初为什么选择一个日本演员来饰演中国农村的哑巴?
  霍:当初选择这个演员,可能是投资方考虑到海外影片发行的原因,香川照之在日本是有名的演员,很有人气。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霍建起 用电影书写喧嚣中的浪漫(3)
《星》:从《黑眼睛》、《那山那人那狗》到《生活秀》,你的影片捧红了陶虹、邵兵、刘烨、陶红等一批年轻演员。你认为《暖》是否也能给男女主角郭小冬和李佳同样的机会?
  霍:他们都是很有才气的演员。其实《那山那人那狗》的男主角最早属意郭小冬,因为他接了别的戏才不能如愿。当时影片就快开拍,演员人选还没定。一天我去中戏看朋友,正好撞上打完篮球回宿舍的刘烨,那时候他看上去挺邋遢的,不过他的眼神很有意思。我叫住他,问他,“你能演邮差吗?”他愣愣地答道,“我什么都能演。”就这样定了刘烨。
  《星》:霍导拍的影片气质跟你本人的性格很相似。
  霍:可能吧。因为演员特别脆弱,往往你说几遍之后太凶猛了,演员觉得导演跟你急,演员更不知道怎么演了,一招一式开始僵着,不是自己的表达。一个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其实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在我接触中真是一个有经验很有名的演员依然会紧张。罗伯特德尼洛、马丁萨斯合作,每次合作的时候德尼洛还会说停,亲爱的非常好,但是再来一遍。不能说,停,你按我这样的方式来演。他会觉得我还需要再完善,可能这样的工作关系特别有利于表演,特别是对于一些演员。他还没拍你就给他吓住了,他更不能释放。
  《星》:你的影片还有什么其他怎么也抹不掉的印记?
  霍:我更愿意表达生活中不经意的东西,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会突然把你打动。这种东西往往是忽然袭来的,而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主题,或一种特别戏剧化的东西。
  《星》:你挑选剧本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底线?
  霍:讲人性、人情,能打动我的,有创作状态,而且故事符合电影的讲述方式,也就是有电影形式的作品。
  《星》:国内电影现在有几种势力,一种是张艺谋、陈凯歌的武侠片,一种是冯小刚为首的贺岁喜剧片,你属于哪种流派呢?
  霍:哪有什么流派?硬要说,就算感觉派吧,日本有一种“新感觉小说”,我非常喜欢他们的东西。我注重感觉,想通过影像表达一种氛围、一种内心的东西。
  《星》:《情人结》很好看,票房也不错,谈谈描述七十年代的《情人结》。
  霍:《情人结》2000年我看了安顿在报纸上的纪实文章,很简单,我想拍,当时没有机会,2003年、2004年中影和星光合作拍戏,我就把这个题材拿出来,之后开始做这部片子。恰好我们这个故事跨越这个时代,不是你去寻找这个时代的故事。
  《星》:这部影片当中有点偏商业化。
  霍:故事性强一些,要说特商业,演员上知名一些,并没有刻意做成商业包装的感觉,还是要把一个故事拍好。在我眼里赵薇和陆毅就是一个演员,他们有知名度是自身具有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个人来讲就是影片的人物。在做的时候也是尽力去做,这个片子也还是很好看的。
  《星》:你最喜欢自己拍的哪部影片?
  霍: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就像问你喜欢自己家的哪个孩子。要说《赢家》第一部戏,对你的印象特深刻,整个创作过程记忆不像现在觉得拍一部戏相对游刃有余,觉得没有那么刺激,当时那种压力下会觉得很刺激,那个孩子得来特不容易。每个片子都认真去拍,要看从哪个角度说,比如《暖》的情调,《蓝色爱情》那样一种气息,包括《情人结》的感受,好象特别难以说,很难说哪个影片最喜欢。。 最好的txt下载网

霍建起 用电影书写喧嚣中的浪漫(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