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合理化行为的需要:减少失调的代价和收益176
6。1保持稳定、积极的自我形象178
认知失调理论178
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181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182
试一试!一锤子买卖的好处185
认知失调、大脑和进化187
合理化你的努力188
非充分合理化的心理学189
试一试!合理化你的行为190
社会问题中的拥护和伪善192
善行与恶行198
试一试!善行199
文化与失调202
链接主流记者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对自杀性爆炸事件的解释203
6。2关于失调的最后几点思考: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学习204
6。3再探天门教事件206
第7章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210
7。1态度的本质与根源213
态度从何而来?213
试一试!态度的情感和认知基础216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217
7。2态度是如何改变的?218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返认知失调理论219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改变219
情绪与态度改变224
试一试!认知需求225
对个人想法的信心与态度改变230
7。3抗拒说服信息231
态度的预防免疫231
警惕产品内置232
拒绝同伴压力233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234
7。4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234
预测自发行为235
预测有意行为236
7。5广告的威力238
广告如何发挥作用238
链接减少药物使用的媒体宣传有用吗?239
阈下广告:一种精神控制方式?240
广告、文化的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243
试一试!广告与思想控制243
第8章从众:影响行为250
8。1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因253
8。2信息性社会影响:想知道“正确”情况的需要255
保持正确的重要性257
当信息性社会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258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260
试一试!信息性社会影响与突发事件261
8。3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262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264
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267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268
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269
试一试!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269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275
试一试!时装:现实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278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279
8。4利用社会影响以促进有益行为280
链接宣传的威力281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283
8。5服从权威285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289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290
服从的其他原因291
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293
第9章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300
9。1什么是团体?302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302
团体的组成与功能303
试一试!当你违背角色时会怎样?306
9。2团体与个人行为307
社会促进:他人在场为我们增添活力307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310
社会懈怠的性别和文化差异:谁最偷懒?311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312
9。2团体决策:两人(或者更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单独决策吗?314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办法314
链接出兵伊拉克的决定是团体思维的结果吗?320
团体极化:走向极端321
试一试!选择困境问卷322
团体中的领导322
9。3冲突与合作326
社会困境327
试一试!囚徒困境328
用威胁解决冲突330
沟通的作用331
协商与讨价还价332
第10章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338
10。1产生吸引的原因340
住在隔壁的人:时空接近效应341
试一试!在生活中体验时空接近效应342
相似性343
互惠式的好感345
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346
人际吸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353
10。2亲密关系355
爱的定义355
文化和爱357
试一试!激情之爱量表357
10。3爱情和人际关系360
进化和爱:选择配偶360
链接排卵是否会影响对男性吸引力的知觉?362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363
链接恋爱中的大脑366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368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371
10。4亲密关系的结束372
分手的过程373
分手的体验374
第11章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380
11。1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什么人们助人?382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382
试一试!互惠规范能促进帮助行为吗?384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报酬385
移情与利他主义:助人的纯粹动机386
11。2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391
个体差异:利他人格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392
宗教和亲社会行为393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394
试一试!心情好,做好事?395
11。3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396
环境:乡村与城市396
居民流动性397
旁观者数目:旁观者效应397
关系的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403
试一试!遗失信件技术404
11。4怎样增加助人行为?404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405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406
链接增加志愿主义407
第12章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能防止吗?412
12。1什么是侵犯?414
侵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415
侵犯行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还是选择性的?415
试一试!打架及其吸引力416
侵犯与文化417
12。2神经生化因素对侵犯的影响419
性别与侵犯420
酒精与侵犯422
疼痛、不适与侵犯422
试一试!炎热、潮湿与侵犯424
12。3社会情境与侵犯424
挫折感与侵犯424
被激怒和报复426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427
试一试!侮辱和侵犯428
社会赞许、模仿和侵犯428
媒体中的暴力: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429
暴力能提高销售吗?434
暴力涩情与对女性的暴力435
12。4如何减少侵犯437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437
链接阻止恃强凌弱:一项减少学校中侵犯行为的个案研究438
宣泄与侵犯439
战争对总体侵犯性的影响443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愤怒?443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447
链接学校里的同情心教育447
12。5哥伦比亚屠杀本来可以避免吗?448
第13章偏见:原因与消除454
13。1偏见:普遍的社会现象457
偏见和自尊458
发展的报告458
13。2偏见的定义459
“刻板印象”:认知要素459
试一试!刻板印象和攻击461
“歧视”:行为要素463
13。3偏见的起因465
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466
如何赋予意义:归因偏差477
责怪受害者480
偏见和经济竞争:“现实冲突理论”483
从众行为:规范性标准485
内隐性别歧视489
13。4如何消除偏见?489
接触假说489
接触减少偏见的六个条件491
早期种族混合教育为什么会失败493
拼图教室法为什么有效493
链接合作与互倚:拼图教室494
试一试!拼图式的学习小组496
链接来自“卡洛斯”的一封信497
第14章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来502
14。1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506
利用实验法506
社会心理救援508
14。2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509
解决社会困境509
传递并改变社会规范510
试一试!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512
追踪消费513
适当引入竞争514
诱导伪善514
消除小障碍,实现大变化515
14。3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517
试一试!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517
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518
金钱,物质主义和幸福519
人们知道让他们幸福的是什么吗?520
第15章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524
15。1压力与人类健康526
恢复力527
试一试!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529
知觉压力与健康530
自主感:知觉控制感的重要性532
知道自己能做得到:自我效能536
解释负性事件:习得性无助537
乐观:从光明面看540
试一试!生活定向测验541
15。2压力的应对542
应对压力的性别差异542
社会支持:获得他人的帮助543
试一试!社会支持545
敞开心扉:弄清创伤性事件的意义546
15。3预防之道:改善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