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去了很多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的回答都是没事。但老张却认为自己的病太复杂了,一直没找对大夫,于是他开始了不断地求医过程。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中心“双心”门诊,医生诊断,老李的这些症状其实不是脑血管病引起的,而是一种焦虑抑郁状态,他的“脑血管病”完全是想出来的,而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他的情况,医生进行了心理治疗,包括耐心地向他解释客观检查的意义及目前身体状况(不是器质性疾病,而是心理问题);纠正他的错误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张终于从“脑血管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刘晓慧
心病求医10注意
与心理咨询师打交道,尤其是初次接触要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一是要想好开头说什么。有些求医者见到医生后情绪波动很大,不知从何谈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事先想好“开场白”,几句话就能进入主题,给大夫一个好感觉。
二是要把心理咨询师看做是一个特别的朋友。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大夫对您的“隐私”也给予绝对的保密。所以,面对咨询师尽可能畅所欲言。
三是倾诉要有节制。人在激动时易失控。您的倾诉在10~30分钟为佳。
四是“有问必答”比“拐弯抹角”更利于沟通。有些求医者存在种种顾虑,说到了一半时忽然又后悔了;有些人由于怕露丑、害羞等原因不肯说关键问题。
五是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求医不是求职或与领导谈话。大夫并不太关心您表层的东西。谈话时,您尽可能地放松一些,不要在说话中过多考虑方式、方法和技巧。
六是防止就事论事地纠缠于细节。有些人生怕医生不了解自己的经历,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一件事的细节。其实,医生更关注您的思想及对问题的认识。对于事情,可先大致讲一讲,然后等医生提问即可。
七是不要期望由心理咨询师给您“决策”。比如对“离不离婚”的问题等,不少咨询者希望医生给一个明确的指导。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却恰恰避免这种“硬性指导”。他们只能给您讲些观点和道理,启发、疏导您的“症结”,最后的“大主意”还要由您自己拿。
八是不要希望一次咨询就“根治”。解决心理问题往往要有一段转变过程,那种希望“一点通”的走捷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九是心理问题不要等成了“心病”时才去求医。如果您将预防心理疾病看成是“感冒就吃药”的及早治疗,就会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去找心理咨询师。
十是对于有关“性”的问题有条件最好找同性医生。原因是,尽管心理咨询师在诊治病人中有严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但涉及“性”的问题,也是同性之间说话更为方便和深入些。当然,倘若找不到同性医生,向异性心理咨询师谈也是可以的,不必过分紧张。在咨询师眼里,患者的性别是无关紧要的。
作者:济南第五人民医院张洪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善事减轻病痛
有美国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经常参加慈善活动的老年人,消极情绪明显减少,疼痛感明显减轻。
我最初接触他们是在我们公司。每年3月,我们公司都开展慈善活动,在公司工作过的老年人都爱参加。他们在公司一楼的大厅里摆小摊,出售旧书和自制手工艺品,为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和早产儿筹集治疗款。我曾经在午休时,买过他们编织的手链。每次,他们都对我表示真诚的感谢,
眼睛里流露出异常的喜悦。这让我顿感轻松、愉悦,带着美好的心情去完成下午的工作。
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生小孩,我到医院去探望时看到这个小男婴戴的帽子上绣着“MARY”,我好奇地问护士:“为什么要绣着女孩儿的名字?”护士笑答:“这是附近的老年公寓捐赠给医院的婴儿帽。有些老年人喜欢在自己做好的帽子上绣上自己的小名,让这个孩子知道,他戴的第一顶帽子,是一个叫“MARY”的老奶奶做的。这是老人对新生命的一种寄托。”
还有一年情人节,我去看望住院的同事,刚进医院大厅,就听到欢快的音乐和歌声。闻声望去,在电梯口旁边有4位老先生一边演奏,一边表演四重唱。
原来,他们是自愿到医院来,为那些情人节不能回家的病人和忙碌的医务人员送去温馨的祝福。来来往往的人都被他们感染,每个人都露出笑容,他们给整个医院带来快乐,音乐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暂时驱走了沉闷和感伤。
我曾经和这些积极参加慈善活动的老人聊过,他们很少有孤独感,当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感谢时,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用,依然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些长期参加慈善活动的老人,转移了注意力,不是总关注自己的疼痛,病痛对其折磨相对减轻了许多。无论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老人,甚至是被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折磨的老人,长时间参与慈善活动,生活都会因此变得更充实、更快乐。
作者:健康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华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晨重晚轻是抑郁症的特点
1978年新年伊始,作家徐迟满怀激情地在他那本著名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的序言里写下了这样的字句:“我们向往着明天,向往着2000年,向往着21世纪,向往着光明无限!”这篇序言的题目叫做《向往着21世纪》。
谁能料想到,过了十几年,他却因为内心深处有很重的“世纪末感”,感到“做不了事”而“很难受”住进了医院。终于在医生检查不出病症的情况下,选择了坠楼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没有看到21世纪。事隔才两年,一个年纪轻轻的女歌手谢津也紧步他的后尘,由高楼坠下结束自己的青春年华。
一个人居然会选择这么残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种痛苦的心理状态在医学上称之为“抑郁”。而在精神疾病中,就有一种以这样的情绪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抑郁症。
虽然报道没有提供充分的资料去证明谢津到底是否患了抑郁症,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窥见抑郁症这个幽灵的影子。
抑郁症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缘无故地情绪突然低沉,或者在某件事情诱发下而情绪低沉,对生活失去兴趣。此时,他们用“灰色的镜片来看世界”,一切事物都灰暗无光,周围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只能勾起他们无限的伤感。为此,他们往往离群索居,躲避一切应酬活动。在抑郁的心境下,病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责备,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谁都对不起。他们会把过去芝麻粒儿大的失误,夸大成为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而一再要求严厉处罚,甚至认为只有一死方足以谢罪天下。
抑郁症的病人除了在情绪上低沉外,思维活动也明显地受到抑制,表现为脑子反应迟钝,如同“锈住了”一般。
在身体活动上,病人感到浑身乏力,不愿动弹,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都会感到费力。
失眠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之一。除了入睡困难外,又以早醒为其特点。病人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醒,无法再入睡。此时,病人的情绪最低,不少抑郁症病人就是在这个时候采取了自杀行动,就像谢津在清晨坠楼一样。到了下午,大部分病人的情绪开始好转,而到了晚上情绪则更为好转,甚至会跟正常人一样参加娱乐活动。不是吗?谢津的妈妈回忆道,出事前那天晚上,谢津与家里人去卫视娱乐城游玩——病情晨重晚轻是抑郁症的一个特点。
除了精神上的症状外,抑郁症病人在躯体上还表现有食欲减退、*缺乏、体重减轻、月经失调乃至闭经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症状并不是每个抑郁症病人都全部具备,往往每个病人只有其中的几项。若是轻度的抑郁,可能仅表现为情绪欠佳、兴趣不高、睡眠减少等,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神经衰弱而延误治疗。
目前治疗抑郁症多采用抗抑郁剂。这类药物近年来发展较快,种类颇多,疗效也比较理想。关键是,如何尽早地识别抑郁症。
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许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不论本人还是亲友同事往往认识不到这已是病态表现,不主动求医。往往经过几次发作,或变成重症发作,明显的精神失常后方才就诊。有些病人或其亲友则是受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错误看法影响,明知不对头却迟迟不去就诊。还有不少抑郁症病人以躯体上不舒服的症状为主诉,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或其他各种躯体疾病而被施以种种无效的“治疗”,既拖延了病程,又加重了病情。
最后再强调一件事。有些病人为了达到自杀的目的,会故意表现出病情“好转”,情绪“活跃”,主动与人接触、交往、说笑,以麻痹和摆脱周围人的监护,而就在这个时候,病人自杀一举成功。因此,在护理这一类病人时,一定不可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
给“花痴”冲喜雪上加霜
有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人见到异性就发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看,有时还当众*解裤,不知羞耻。百姓们称他们为“花痴”,南方人称他们为“桃花癫”。实际上,这是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15~25岁,也就是青春期和青年期。人到青春期,面临着将要走上社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现实,同时,在身体发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些变化——躯体上的和心理上的——都会在精神失常时具体地表现出来。有些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