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轲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少的孟轲经常看到墓地上的丧葬,他就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戏。孟轲的母亲就说:“这里不是你能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在这种环境里,孟轲所见都是商人在集市上的生意,于是就跟着学起来,做游戏也学着商人做买卖。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你能居住的地方。”

  这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宫附近。在这里孟轲所接触到的和见到的都是祭祀活动,孟轲所做的游戏也就是学祭祀、礼仪等。孟母见到了非常高兴,说:“这才是你可以住下去的地方。”于是孟轲就在那里长期居住下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健康成长。

  有一次放学回家,孟轲的母亲正在纺织,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轲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不是和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了。孟轲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气,十分害怕,就问母亲,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是为了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够平安无事,做起事情来就可以避开祸害。你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孟轲非常震惊,他从此勤学不止,后来拜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为老师,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终成一代巨匠。人们把孟母当作善于利用环境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典范。

  蒙卦象征启蒙。人类初生,蒙昧幼稚,必须接受启蒙教育,才能健康成长。古人云:儿童不经童蒙教育,犹如草木萌芽之后不加培植,就会斜逸蔓生,不能成材。

■需卦:利恒无咎,君子以静伺良机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释意与阐幽】

  需,中心诚信,光明豁达,坚守正道而获吉,能够涉过大江大河一样的险阻。《彖传》说:需就是等待,就是有坎险在前面阻挡。

  乾虽刚健欲前,但它又能遇险而止,不会陷于轻举妄动。它不可能进入困穷的境地。需卦之所以“有孚光亨贞吉”,是因为九五以一阳爻居天位,又得正中。(它能镇静待时,时机一旦出现),即使有大难大险,也将一举而获成功。

  《象辞》说:云(坎)上于天(乾),构成需卦。君子学习需卦之义,(在不该有所为的时候,)就要饮食宴乐,(积蓄力量,需以侍时)。

  需的初爻阳,等待在郊的地方,利于坚持,没有灾害。《象辞》说:等待在郊的地方,是不冒险往前走。利于坚持,没有灾害,这是正常的做法。

  需的第二爻阳,等待在靠近事物中心的外围,可以听到一些非议,最终是吉的。《象辞》说:等待在事物中心的外围,可进可退的余地属于第二阳爻。虽然稍犯口舌,仍能以吉告终。需的第三爻阳,等待在河床一样的泥泞处境,就可能把握不住,自己的缺点暴露,如同招致盗寇。

  《象辞》说;等待在困厄的地方,灾害在身外。自己招来了盗寇,若小心谨慎,就不至于失败。

  需的第四爻阴,等待在事物的内侧,可以看见事物核心了,要小心防范,避免陷入。《象辞》说:等待在事物内侧,既柔顺又服从。需的第五爻阳,等待在酒食中,守正方可获吉。《象辞》说:等待在酒食之中,守正得吉,因为九五有居中得正的条件。需的上爻阴,进入穴中等待,这时有未经邀请的三位客人突然来临,恭敬他们,终于无事。

  《象辞》说:不速之客来了,恭敬他们,终于无事。虽然上六处的地位不当,但毕竟未遭受大的损失。

  “需卦”的本意是“等待”,但这显然不能是一种消极的等待。因为从郊外等到沙,从沙等到了泥地,从泥地等到了“血”,这么一个紧张的过程。这是指三位不速之客,谨慎从事的过程,都是没有离开这个“需”字。虽然上爻没有“需”字,但这里已是等待的目的所在了。

  从另一方来讲,看起来是这么样的险,但竟然是那么样的宽容,开始是让,让他们进去;第二步是以宾客相待;第三是敬,顺而听之。这个“需”一下子就上升了,由“待”上升为“养”,就是涵养,双方都知对方有涵养,所以由和而见合。从这里又看到了更高一层的意思,如果仅仅是将它当作表面需要讲,那就根本讲不通,所以要理解为等待。但后面不能是仅仅等待就完了,它本身就已经升华了,所以我们必须去总结,去作更深层的理解。这完全是一个等待并超越的过程。

  拿“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来讲,它的意思是在“城外”等到机遇,要有恒心,才能避灾得吉。

  为什么要在“郊”等待机遇呢?这是讲距离。如果把都城看成是权力中心所在,那么“需”就是要距离权力中心远一点。作为一个有目的的等待者,距离权力中心远,有利有弊。靠近权力中心,容易得到升迁,但也容易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招致灾祸。远离权力中心,可以避免介入权力斗争,特别是在社会动荡时期及不具备相应实力的时候。由于距权力中心远,即使有才干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因此必须有恒心。时间久了,有才干的人总会被发现、重用的同时,在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介入权力中心的斗争,可以避免过失和避免灾祸。

  东汉末年,诸葛亮于郊林隆中卧龙岗隐居,实际上是“需于郊”。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一开口便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而后又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言罢,诸葛亮叫童子拿出“画一轴”,指着对刘备说:“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如此看来,诸葛亮不仅对取天下、成大业的步骤、方略,已然胸有成竹,而且已有具体的策划。他在隆中,决不是隐居,而是在等待机遇,以展他的雄才大略。

  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称王称侯,诸葛亮为什么不匆匆去投奔其中之一,却“需于郊”,而且久久不出山呢?由此可见,诸葛亮身居隆中,密切观察天下时势的变化。是为了等待可以成大业者,他知道,曹操已拥兵百万,手下的参谋、策士、战将成百上千。他若去投奔,未必受到重用。江东的孙权,已历三世,故吏满门庭,他若是前往,也难以获得认可。距他居地最近的是荆州刘表,但诸葛亮深谙刘表非可托之人。只有刘备才是诸葛亮等待的人。因为刘备有志“成大业”且将少兵少,身边没有得力谋士,也没有立足之地。刘备正好是使诸葛亮获得重用,且能发挥他“经天纬地”之才的英主。

  如此看来,诸葛亮可谓是一个参透“需”理的智者了。这当然是与他自身的才能与眼光分不开的。作为一个未来的首脑人物,诸葛亮不仅把自己当成一个“不速之客”,耐心地等待时机,更把其实早已选中的刘备也当成自己的“不速之客”,让其在等待中,使自己对其进行考验。所谓“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这其实有多方面的、复杂的智慧在里面。

  总之,需卦象征等待,真诚地信守此道,前程光明而亨通,行于正途而获吉祥。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遇到艰险时,要审时度势,耐心地等待时机。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静伺良机。本卦安排在蒙卦之后也是有深意的。在事物始生之初的童蒙阶段需要启蒙,启蒙之后,民智大开,必然以勃勃的生机求发展,这时往往遇到险阻在前,却不可急躁地盲目闯关。这里就用得着需卦所辨的等待哲学,要懂得善于待时。 。。

■讼卦:讼不可长,君子以不争为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