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文胆-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真正应该放鞭炮,演电影,举行篝火晚会,或用烛光party来热烈庆祝的,是嬴政。因为,李斯同志的回归,使可能跑偏的秦国得以复原和矫正,李斯同志的凯旋,是秦国历史的凯旋。尽管这一点,还须等到16年后的公元前221年,才能得到全面验证。但聪明的嬴政,已经在推行李斯政策的过程中,愈来愈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和甘甜。他的《谏逐客书》阻止了秦国在扩张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使极有可能关闭的延用人才大门继续洞开,为秦国吸纳进大批才能之士。茅焦、尉缭、王翦、王贲、李信、王离、蒙恬等一大批来自外国的文士武将,都将在秦统一六国的伟大工程中,分别建立他们的不朽功勋。这些人的重新召回和后来者的继续涌入,形成了战国最高级别的智囊群体,源源不断地为大秦的开疆扩土提供着智力支撑。
  仅此,六国就已经注定了灭亡的下场。
  李斯同志主张组建的离间别动队,插入敌人后方,用金钱开道,大肆收买诸侯国中有话语权的高官。使得秦国的特高科组织成员,蛀虫一样深入到各个敌对国中,从内部有力瓦解对方的君臣关系乃至政体结构,使他们自毁长城。关于此,贾谊先生在《过秦论》中没有注意到,但李斯推行的反间行动在秦统一大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比正面战场更有着奇效。
  ——公元前229年,国势颓废但因武安君李牧的存在而数次大败秦军的赵国,再次遭到秦王翦率领的大兵压境,然而秦军仍多次受挫于李牧。此时,李斯同志的反间计大派用场,奸细进入邯郸,用重金收买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前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最终,李牧被杀,而短短3个月后,赵王迁就成了秦的俘虏。所以,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等于今天骂人婊子养的,温文尔雅的太史公因赵王信谗杀李牧而迁怒其母,可见老先生是何等义愤。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河水灌大梁,遂虏魏王嘉,灭魏。而根本原因仍在秦使用反间计,让魏王先行罢免国之股肱信陵君,夺其兵权。
  ——公元前223年,楚亡,历史原因直指秦相张仪的亲自祸秦,所宗之法仍是李先生的套路。
  ——公元前221年,在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抵抗下,齐王建降秦,“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的讽刺歌声中,齐国永远降下了国旗。导致和平解放的,是秦重贿齐国丞相后胜,又在邀请齐国宾客们入秦出国观光学习中,重重馈赠他们,乃至使得齐国客皆成了秦的反间人员,集体劝齐王去从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终于造成最后秦兵入临淄,而民莫敢格。?
  在李斯的一手擘划之下,秦国的虎狼之师所到之处,一个个诸侯国土崩瓦解,一个个末代君王,或虏或杀,一扫而尽。
  大幕徐徐合拢,太阳从西方升起。
  公元前221年,天下归于一统。秦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东到大海,南达岭南,西至甘青高原,北至今内蒙古、辽东的空前的封建大一统国家。秦为历时254年的战国时代打上了最后一个句点。
  那个扰嚷喧嚣、相互征伐的嘈杂时代结束了。
  那个策士鼓舌、说客蚁行的纷乱时代收场了。
  那个旌旗蔽日、戟戈插天的永无宁日时代终于告别了。
  山清河晏,海阔天空,好一派大秦风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值不惑之年的嬴政,看着尽握己手的万里江山,他该拍拍李斯的肩膀,然后充满信赖又无限感激地说:老李,你辛苦了!
  

双重人格(1)
事实上,嬴政没有这样说,他也绝对不会这样说。为防止大家骄傲,他不准备开庆功会奖轿车,也不准备给谁披红戴花。
  他在战后只说了一番话,算是对战争的全部回顾与总结。总结得极其简单,言简意赅,“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我以渺小的身躯(谦虚中仍指明是我,而不是你们),兴兵诛伐*,仰赖宗庙祖先(仰仗的是我们家祖先,而不是你们的先人)的威灵,六国国君全部称臣认罪,天下于是才得到安定。
  一个心雄万夫又刚愎自用的领导,最大的特点是看不到下级的成绩,会统统将一切成果据为己有。这样也好,省得表扬来,表扬去,谁前谁后,孰重孰轻,最后再因不小心漏了哪个,搞得非常郁闷的那位,一气之下背起老娘上绵山。晋文公就办过这等糗事。
  嬴政显然将一切的功劳都记在了自己名下。名号不更,无以称颂我的功业,使它传之后世。所以,他认为这不世之功的创立,必须通过一个名号确立下来,才有里程碑的纪念意义。叫什么呢?USE?YOUR?HEAD;当然越大越好。古时有三皇,有五帝,干脆集中起来使用,就叫皇帝,我是第一世,叫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地排下去直到万世,让它传递无穷。他天真地以为,这下算是和上帝拉钩上吊了,皇位包产到户俺家了,永世不变。
  李斯同志没有因没受到表扬就气馁,或者闹情绪,而是积极投身到战后帝国百废待兴的各项政治制度建设上来。
  一方面大搞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置守、尉、监官,废分封诸侯之制,将百姓叫做“黔首”,黑头,后世面部美容广告中出镜率颇高的一个词汇。
  一方面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道路的规制,徙全国富豪12万户于咸阳,统一币制,黄金以镒为名,铜钱文曰半两,收缴民间兵器,销毁熔化后铸成钟、金人。百姓对最后这条很有意见,因为许多人家切面条时没了菜刀,不得不学着做拉面。
  如果李斯同志知道同时期西方的罗马帝国是怎样做的,他一定会饶有趣味地说,怎么会这样?
  古罗马人攻破敌人城市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被征服者供奉的神恭恭敬敬请回罗马,因为他们相信,人与神只是契约关系,只要人履行了敬神仪式,神就会保佑人。而且还要把屈服者带回罗马,给予相同的公民待遇,所以后世有这样的公论,罗马人在兼容并畜地接受其他民族宗教和人员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世界帝国。
  事实上,当李斯使人由九原至云阳凿山平谷通直道,发隐宫刑者70万人大兴土木时,罗马却通过立法,刚刚制定了一条法律,不准*院中任何成员拥有过大的船只,目的只是防止他从事工商业,与普通市民的收入拉开差距。战胜后的罗马执政官瓦勒留斯,在城市广场附近修建了豪华一点的个人住宅,市民为此指责不已。消息传到瓦勒留斯哪里,闻讯后,他立刻带人连夜将自己住宅夷为平地,然后在罗马市内最便宜的地段修建住宅,并把前后门全部打开以便与市民监督。
  让李斯劝秦始皇学这些,那是痴人说梦。
  问题很快出现了。
  有天,丞相王绾奏议,请皇上分封皇子为王,驻守偏远的诸侯国。事关皇室内部利益,群臣都以为这既合古例,又便于国家治理,异口同声地赞成,大家纷纷说,太应该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双重人格(2)
但廷尉老李勇敢地跳出来了:不中!绝对不行。他举的反面例子就是周天子。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子弟和同姓诸侯,结果呢,后代宗族之间关系疏远,直至互相攻击如仇寇,诸侯间杀伐不断,周天子却尾大不掉,力不能禁。今天好不容易实现统一,设立了郡县,诸子以及功臣用赋税重赏即可,这样做就能很好地控制他们,天下才没有二心,再设置诸侯实在是大大的不妥。
  没有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没有对现实的敏锐判断,没有冒诸皇子和大臣们之咬牙切齿大不韪的勇气,干不出这事。
  而他做的另一件事,因为其影响深远,意义巨大,所以必须单列说。那就是统一文字。
  当今天的欧洲和中亚的学者,面对天书一样不可解译的楔形文字,遗憾地沉浸在对苏美尔文明的无限缅怀之中,却不能有效地进行文明续接时,我们要感谢李斯。
  小篆,因是秦时李斯同志所创,也叫秦篆、斯篆,在今天的书谱里,幸运者仍可以看到他亲笔书写的字体浑润、结构凝庄的《仓颉篇》。所有的人应该记住,小篆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而且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次革命。正因在李斯的推动下,秦以硬性的法律手段来使之传播与使用,才使得风俗各异、传承斑驳的文字记录系统,归于一途。这就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开通了一条连接万世的运河系统,文明因而不会断流,不会有隔岸遥望的无奈。
  鲁迅先生就非常激赏李斯,他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还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文化的建设者,在文学史上有殊勋的人物,却又在竭力扮演着一个文化刽子手和扫荡者的角色。
  公元前213年,带着七年前北巡的神气,带着六年前封禅泰山的骄纵,带着两年前东巡的自得,威仪天下的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了场盛大的酒宴,70位博士上前为其祝酒。这里面,有一位早年与李斯同学,共同师从大儒荀况,如今也为大秦服务的博士淳于越。
  仆射周青臣自然知道自己这等角色是派什么用场的,于是就走出来“英明领袖,万寿无疆”地瞎歌颂了一番。歌颂领导,是不用考虑什么句式、文法的,只要是好词儿,往外可劲儿吐就行,嬴政先生果真听得很舒服,如服五骨散。
  淳博士是想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