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比戴笠小1岁,但是发迹却比戴笠早得多。当戴笠还在黄埔军校充当胡靖安的清共打手时,陈诚已晋升为国民党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1931年初,戴笠还在蒋介石身边“跑单干”,陈诚又跃升为第十八军军长,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主力将领。陈诚早年得志,长期处于权力的中心,更因他性格刚直,高傲冷峻,自认为才干过人,又有其妻谭样的干娘宋美龄作为后援,因而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作风。他除了对蒋介石绝对忠诚以外,谁都不放在他眼里,他大骂何应钦是“烂好人”,他痛恨白崇禧,讥讽他处处玩小聪明;一向看不起胡宗南,认为胡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靠机缘对会。
为了防范军统特务,陈诚也加强了戒备。但是,戴笠的特务组织是无孔不入的,纵然如此,戴笠还是获了陈诚的不少情报。其中,陈诚的手下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的情报他兴奋不已,认为抓住这次机会置陈诚于死地……
由于抗战形势越来越紧张,国民党上层人物产生了悲观、失败情绪,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公然叛逃投敌。
出于对抗战前途的忧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一批青年军官认为中国所以在抗日战事中失败,主要是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一批贪官污吏、昏庸腐朽的官僚以及亲日降日的军政大员把蒋介石包围,使蒋介石的英明主张不能贯彻始终,倘若要使中国得救,必须进行一次军事行动,把蒋介石身边的那些昏庸腐败的人物清除出去,使真正抗日爱国和廉洁踏实肯干的精英人材进入高层领导,辅佐蒋介石领导抗战和治理国家,即这次密谋是“清君侧”计划。这些青年军官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不足以成大事。于是,他们一方面利用部分青年军官进入陆军大学深造的机会,进一步在陆大中寻找知音,以扩张力量;一方面积极与在华帮助中国军队训练的美国军官进行联系,寻求外力的支持。美国朝野上下也有许多人谴责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无能现象。到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在开罗会议期间,他直接了当地问驻华美军司令官,同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你主帅蒋介石能支持多久?”史迪威回答,如果日军再发动一次1942年那样的夏季攻势,蒋介石就会垮台。罗斯福又问:“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寻找另外某个人或几个人来支撑局面。”史迪威表示,这样的人选“很可能都要指靠我们”。出于美国对蒋政权的失望和“换马”动机,一部分驻华美军人员以及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务对中国一些青年军官策划的“清君侧”的密谋活动逐渐引起重视,并在暗中给予必要的支持。但是,以史迪威为首的美国人不只是要清除何应钦等亲日派将领和政客,而且要彻底倒蒋,建立一个由陈诚、薛岳、胡宗南等青年将领领导的政权。
戴笠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并不急躁,命令特务们继续监视。
1943年2月,蒋介石命令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调陈诚作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就职后,从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带了一大批人员来到远征军司令部,就这样“清君侧”组织又渗透到了远征军,很快拟定了“政变”的组织章程、行动计划。决定将行动时间定在“西安事变”7周年纪念日。
由于军统对他们早有监视,“政变”的组织章程、行动计划以及行动日期很快到了戴笠的案上。戴笠查清了这批青年军官中有一名是陈诚的心腹亲戚,他脸上露出狞笑,暗忖:打击陈诚的时候终于到了!
戴笠马上与胡宗南、汤恩伯联盟,增强自己的实力。因距离这批青年军人发动“政变”的时间越来越近,必须先下手为强,否则一旦贻误时机,将遗患无穷。于是,他带着这一案件的全部案卷,亲自向蒋介石面报,并在暗中透风给何应钦,要他注意提高警惕,以防有人对他有不利举动。
蒋介石闻报后,立即批准了戴笠的行动计划,并给陈诚下令,立即将远征军司令部内所有参加“政变”密谋活动的青年军官交给军统审讯。戴笠同时下令将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和陆大内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逮捕,被秘密分开囚禁在中美所内的警卫大队部。其先后逮捕的人数累计600人左右。
戴笠很兴奋,马上亲自对被捕的首要分子进行审讯、逼供,只要能使其中一位招了是陈诚主谋,这回哪怕他陈诚有翻天覆地的能耐,也要死在戴笠的手下。
为了使他们尽快招供,戴笠准备了军统的所有刑具,一位位逐个拷打、逼问……欲知后事如何,下章自有详述。
第四十二章 中美合作所轶事 '本章字数:10444 最新更新时间:2007…04…04 14:05:37。0'
中美合作所里趣闻轶事多多,一件件令人欢喜令人忧……戴笠的残忍、戴笠的无情、戴笠的脆弱与可笑……
戴笠用尽刑具,审来审去,这些人一口咬定与陈诚无关,只弄清是以史迪威为首的美国人在暗中支持他们。
戴笠见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只好如实向蒋介石汇报。
蒋介石闻之极为震怒,他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本来就十分激烈,这一事件等于火上加油,令蒋介石再也不能容忍了。
此时他已不再顾忌得罪美国政府,正式通知罗斯福总统,强烈要求解除史迪威的职务,赶他回国,而美政府经巴顿将军等人出面求情,并由与美关系很深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等人向蒋介石施加压力,最后由史迪威到山洞官邸向蒋介石说歉,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这件事对陈诚打击很大,不久他的远征司令长官的职务也由卫立煌接任。
如果说,以前只是憎恨戴笠的人品,当陈诚手下16位为首的青年军人被戴笠遵照蒋介石的密令处决后,陈诚开始把戴笠当作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
且说1942年4月18日,美军16架B??25轰炸机从距日本土650海里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首次对日本进行珍珠岛事件后报复性轰炸。完成任务后,预定到中国浙江衢州机场降落,无奈对于中国东南沿海气象地形等情况不熟悉。轰炸机飞达浙江上空时正遇狂风暴雨,75名机上人员与地面失去联系,飞机油料慢慢耗尽……
在这紧急情况下,机上人员不得不弃机跳伞。结果,67名空中袭击队员被国民党方面救起,另外8名被日军俘虏。
这次行动使美国海军认定必须通过与军统合作,尽快掌握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文、地质、地形、气象及日军情况,以利于美海、空军对日作战。
对于军统来说,和美国合作,一来可以提高自身身价,二来可以得到美方的援助,提高军统特工技术和力量。最主要的是戴笠想通过美国方面的支持,实现他当海军总司令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
戴笠、毛人凤和梅乐斯在杨家山戴笠公馆签订的初步协议内容如下:
中美双方共同成立一个情报机构,名曰:“中美特总技术合作所”。合作所以情报合作为业务,中方由军统局为代表,美方由海军部情报署为代表;军统局尽可能供给美方有关日本陆、海、空军在中国沿海及大陆活动的一切情报;协助美方在中国沿海及内地指定地区建立气象站和水文研究机构及无线电台;美方人员在华如有失踪及伤亡意外情况发生时,军统局应协助设法寻找和救护,并保护美方人员在华的安全。
美方给军统的条件是:无偿供给军统必要的武器、无线电器材,气象器材和交通、医药器材等。
这个协议和计划,很快得到双方元首的批准。国民政府于1943年1月正式行文准批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蒋介石对成立中美合作所在原则上是支持的,他也希望这种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但是,蒋介石对戴笠与梅乐斯合作活动又带有一种警惕心理。
蒋介石一向对一部分美国人企图直接控制国民党军队及政府重要机构行为给予高度警惕,现在梅乐斯找上门来要与军统合作,他们会不会另有所图?蒋介石的疑忌使他始终对于中美合作所采取一种谨慎的支持态度。
1944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合同的签字仪式在重庆磁器口缫丝厂杨家山军统乡下办事处的大礼堂里举行。罗斯福总统派美国生活杂志老板鲁斯做为自己的私人代表,与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一起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蒋介石先是让何应钦去,后又改派外交部副部长胡世泽参加。中美两国参加人员规格的悬殊,体现了蒋介石对中美所的一种微妙态度。
合同签字后,中美所所长由戴笠兼任,副所长由梅乐斯担任,并由中美双方各设参谋长和主任秘书一人,内勤所设各组,则分别由中方任组长,美方任副组长。
中美所成立后,戴笠、毛人凤下令在磁器口钟家山一带纵横20多华里的范围内圈地划禁区,包括渣滓洞、白公馆、梅园、松林坡、五灵观等地均列为特区,大兴土木,建有能住1000余名美军特务的别墅宿舍、办公室、餐厅、舞厅、大礼堂以及军火库、仓库、监狱,全所内外勤人员计6359名。美方按照军统开列的账单和要求,源源不断运来大批武器、弹药、器材、气象测量设施、医药设备和交通车辆。其中小吉普车就达2000余辆、10**卡车达2000辆。把戴笠喜得合不拢嘴。
为蒋介石冲冲杀杀十几年,至此,戴笠总算有了美国靠山。他将后半后的前途命运几乎全寄托在美国主子身上。
梅乐斯抓住戴笠想当海军司令这一点,极力投其所好,向他许诺。
为了讨好美国特务,戴笠可谓绞尽脑汁,中美合作所成立之初,诸如住宅、训练场、礼堂、靶场、仓库等设施,一切都按梅乐思的意见建造。一开始,都忙不过来,首先在西边的陈家院子修建了一所招待美国高级官员来重庆的招待所,布置相当豪华;由于美特来华,接着,他又是连夜令人赶工在小歌乐山北麓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大批举建房屋。
建好他很得意,带梅乐斯去参观。
看后,梅乐斯用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