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戴笠-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能功成名就,有朝一日能恢复祖业的光辉。因此,她咬紧牙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03年春天,戴春风7岁了。他的身体很结实,外形酷似其父。一天,母亲把他叫身边,道:“风儿,你都7岁了,不要再和弟弟他们玩耍,妈好想你上学。”
7岁的孩子当然什么都不懂,他虽然顽劣,常常在村里生出一些诸如把伙伴的头砸一个包或将人家的瓜秧浇一盆开水之类的祸来,但母亲的话还是听的。
就这样,戴春风换上母亲给他缝制的土布衣裤,挎上书包,随母亲去拜见先生。
一路上,蓝月喜对戴春风道:“风儿,你应该懂事了,我们家从前虽然富裕过,可现在已今非昔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穷人家读书是很不容易的,如不好好用功,不仅对不起我,更主要对不起你家的列祖列宗!”
戴春风含含糊糊地答应着,他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一路新绿吐芽,花儿开放,蜂飞蝶舞,煞是可爱,本想甩手去玩个痛快,手又被母亲紧紧捏着,动也动不得,只好暂时放弃,不去想,等上了学后再天天玩耍。
一会戴春风来到乡塾,很快就要见先生,心里不免虚怯,但到了土砖房门口,突然止步不敢走了,蓝月喜拉了几次不动,问道:“风儿,你这是怎么啦?”
戴春风叫道:“妈,回去,我不要读书。”
蓝氏闻得惊讶,叫道:“风儿,你说些什么?你还听不听妈妈的话?”
戴春风哭道:“妈带我回去,我在家里听妈妈的话,我不要读书。”
蓝氏愕然。
第二章  饱读诗书
第一次上学,戴春风怕挨先生的“戒尺”,不敢进学堂。母亲以死要挟……学生天资聪颖,先生满怀期望,正当戴春风饱读诗书,满腹经伦准备报考之时,突然,命运给他当头棒喝!
戴春风被母亲牵着手去上学,走近私塾快要看见先生的时候,戴春风突然记起村里的大孩子说,凡是先生都很凶,喜欢用中间开了缝的竹片打学生的手掌心。这玩意打在手心不好受,打一下夹着肉,痛得流泪。
一想起从此就要挨竹夹,戴春风胆怯了,嚷着不进学堂门。
蓝月喜不愧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母亲,她并不打儿子,只是板着脸盯着儿子好一阵,然后说道:“风儿,你当真不想读书么?”
戴春风怯怯地点点头,道:“嗯,我不要读书,要回家听妈妈的话。”
蓝月喜道:“你为什么不读,能说出个理由来么?”
戴春风道:“先生很凶,喜欢用竹夹打手心。”
蓝月喜长叹一气道:“先生并不乱打人,只有那些调皮捣蛋读书不用功的才打手心。既然你不听妈妈的话,不愿读书,我也不勉强,好吧,风儿,我们走。”
戴春风以为从此真不用读书了,蹦跳着随母亲走。
走了一阵,戴春风发现不对劲,问道:“妈,这不是回家的路,你要去哪?”
蓝月喜淡淡地道:“是的,这不是回家的路,前面有一个水库,我就去那里。”
戴春风道:“去水库干嘛?”
蓝月喜淡淡地道:“我养的儿子,既然连书都不愿意读,我还有什么面目做人?不如一死子之。”
戴春风听说母亲要去寻死,抱住她的腿,哇哇大哭起来:“妈,你不要死,不要死!”
蓝月喜用力挣脱儿子道:“你不要拦我,你不是我的儿子,不然你怎会不听我的话!”
戴春风想起一旦母亲一死,自己举目无亲,无依无靠,越哭越伤心,追上去从前面抱住母亲的双腿,跪了下去,哭道:“妈,我听你的话,我这就去见先生,好好为你争气!”
蓝月喜想起自己孤寡一死,前无援手,后无救兵,全仗自己一个弱女子在这么艰难的人世间苦苦挣扎,登时泪水涟涟,母子俩抱头痛哭。
蓝月喜道:“风儿,妈的希望全寄在你的身上了。你要用功读书,考取功名,为妈争口气!”
戴春风道:“妈,我知道了。走罢,我们去见先生。”
母子俩用衣袖揩干泪,返回学校去。
已是上午时分,太阳在多云的天空时隐时现,不时照着枝头的新绿,鸟儿叽喳着飞上蹿下,地里间隔地长着一块块碧绿的麦面和金黄的油菜花。在这万象更新的季节里,戴春风呼吸着弥漫花香的空气,开始了他的从学生涯。
这是一栋旧而不破的砖房。在江山县随处可见,极为普通。这就是戴春风启蒙的私塾。
房子一共分三间,靠西头的两间是先生夫妻的卧室和灶房,东头的一间便是教室。里面摆放着十几张经过无数次修检的课桌。
戴春风的先生姓毛,名逢工,是一位慈眉善眼的长者,留着一把垂胸的花白胡子,穿一套竹布长衫,全没有标明里大孩子讲的那样凶煞样。
第一眼看见,戴春风就放心了,不再紧张。
接下来是一套繁琐的礼节。先由毛先生领着去正堂向圣贤先师孔子的牌位行一跪三叩首礼,然后才由母亲领着向毛逢工行师礼,最后还要去先生房里向师母行礼。
戴春风从来灵变,乖巧,加上母亲的教诲,这些礼节早已熟记于胸,临场使来,一举一动恰到好处,第一次就给先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毛逢工知道戴家在仙霞岭曾是显赫一时的大户,在送蓝月喜的时候夸道:“你这儿子气势不凡,是个知书达理的好苗子,将来你们戴家的兴旺必靠他无疑。”
蓝月喜道:“谢谢毛先生夸奖。只是现在还不能期望太高。这孩子天份虽有,但生性顽劣,尤其他祖上遗留下来的粗暴脾气若不严加管束,将来必阻碍前程”
毛逢工还是头一回逢如此深明道理的乡下妇女,内心佩服不已。
戴春风在这所乡塾里,从《三字经》开始,毛逢工采取的教授方法,仍是千百年来老一套的硬背法。
每天开课,毛逢工令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线装和小册子,每页十二行,每行两句6个字,先生在上面领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如此反反复复不下百十遍,待念得差不多了,就摇头晃脑地往下背诵:
幼而学,壮而成。
上至君,下策民。
扬名声,显父母……
戴春风天份颇高,一天下来,总是比别人记住的快。但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会背而已,并不知道其中内涵。
戴春风天生就有一个不安份喜欢盘根问底的性格。会背以后,就胡思乱想“幼而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搔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突然记起在他认识的孩子中有叫什么刘×学、李×学的,而叫××成的就更多了,于是认定“幼而学”“壮而成”肯定是两个人的名字。
下课后,戴春风为了炫耀,把几个认识的同学叫在一起,问道:“喂,我知道“幼而学”“壮而成”是什么东西,你们有谁知道吗?”
同学们大多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一律摇摇头,睁着眼睛看着戴春风。
戴春风见没有人知道,心里好不得意,叉着腰,神气活现道:“我就知道你们都是笨蛋,长个脑袋做配相的,听着,幼而学和壮而成是两个人的名字!”
同学们恍然大悟,觉得很有道理。
戴春风从小就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向同学样标榜了还嫌不过瘾,去先生面前表现表现那才神气。
下一节课又开始了,毛逢工一手拿着线装书,一手拿着一把“戒尺”走进教室。
学生见先生进来,一齐站起来道:“先生好?”
毛逢工用手势示意大家坐下,然后问道:“同学们,上一节课读到哪里了?”
学生异口同声道:
“唐刘安,方七岁。
举神童,做进士!”
只有戴春风没有跟着一起喊,要是以往,全班数他的嗓门最大,学生的声音刚落,他选准毛逢工还没有开口的空隙,举起手来叫道:“先生,我想提个问题!”
毛逢工先是一愣,继而点头以示鼓励。
戴春风胆子更大了,问道:“先生,‘幼而学’‘壮而成’是不是两兄弟?”
毛逢工听了,差点失声笑出来。但他还是稳住了,师道尊严,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失态!
戴春风说完后一直等着老师的反应,这时候,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心想万一说错,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岂不面子丢尽?
戴春风的脸开始红一阵白一阵了。毛逢工本想简单地把这两句书解释一次,当他看出了戴春风的尴尬立即意识到不妥,挥着手,示意对方坐下,这才清清嗓子道:“同学们,戴春风读了书就懂得往深一层想问题了。这很好,我们读书的目的就要让大家明白书的意思。”
得到老师的表扬,戴春风松了口气,左右看看,得意起来。
毛逢工道:“一个才7岁的孩子,很难得如此。不过你们若想明白书里的内容,现在还早了些,等以后我再专门“开讲”。”
“开讲”是教蒙馆书的最后一道程序,当学生把《大学》、《中庸》读完背得滚瓜料熟了,再整讲解里面的内容、注释和典故。
戴春风虽然得了表扬,但没有得到先生的正面的解释,心中一直藏了心病。这心病直到背熟了《大学》《中庸》《伦语》《孟子》才明白“幼而学”“壮而成”就是少年时要努力学习,到长大了才能功成名就的意思。
回过头来,他从心底感激毛逢工先生,如果那时候他当场取笑,那以后的“自我表现性”将会受到压制和打击,从而变成了另外一种性格。
“开讲”以后,戴春风的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特殊本领,令毛逢工惊叹不已。为此,戴春风成为他的骄傲,并向同行夸耀,断言戴春风是他所教过的学生中最有出息的。
“开讲”以后,戴春风在先生的指点下开始做文。他本来就才思敏捷,加之对四书、五经的的融会贯通,一篇篇文章立意深远,文笔流畅,很快就被誉为保安村少年才子。
为了培养戴春风,毛逢工可谓倾尽心血,常常去保安村戴家找蓝月喜商量教育孩子的具体事宜。
毛逢工道:“根据春风的天份,中举大概不成问题,如果造化好,你们戴家祖上积德,中个进士也不是没有希望。”
蓝月喜道:“风儿能有今天的成绩,全仗毛先生教诲。只是现在来讨论风儿中举,中进士的事还为时过早,”说到这里,她眼里闪过一丝忧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