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竿而起-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微臣并非如此。依微臣之见,大泽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治理国家,防微杜渐不是坏事。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即使大泽并非造反,就是盗贼扰邻,也不能姑息养奸。陛下可再派传事官,或者派钦差察访,何必争论不休。”

  “朕已经派传事官打探,如果等你们如此关心,恐怕有人在咸阳造反了。”

  “陛下圣明。”

  “诸位大臣,今天的朝议就到这吧。”秦二世话音一落,执事太监立刻操着公鸭嗓高喊:“退朝。”

  赵高起初看见这些先朝老臣们,对他的涉政,已是怒不可遏,大有群起而攻击自己的苗头,早已吓出一身冷汗。可在关键时刻,还是皇上挡了过去,可见,想在朝中站住脚,必须利用好皇上这顶保护伞。除了皇上,值得他庆幸的是李斯缄口莫言,看来自己分而治之的策略十分正确,眼下要扳倒这些先皇倚重的老臣,必须假意追捧李斯,使李斯感到权倾朝野,多亏他的帮助,以此稳住李斯,把这些倚老卖老的重臣扫地出门。因此,赵高怀恨在心,恨不得立刻除掉心头大患。他绞尽脑汁,琢磨阴谋,想堵这些人的嘴是不可能的,既然他们肆无忌惮,公然弹劾,那只有让他们张不了嘴。于是,他趁着秦二世余怒未消的时刻,大进谗言。

  赵高走进内宫,看见秦二世正和几个妃子嬉戏于帝苑里的掰红小榭,早把朝廷之上大臣的话抛到九霄云外,赵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远远的恭候着,心里却无时不想如何控制这个昏庸的皇上。

  秦二世和妃子玩腻了,又换了一群新征来得宫女,玩的一身疲惫,方可罢休。当他准备回宫休息,执事太监才敢上前禀报:“皇上,郎中令恭候多时了。”

  “宣他近前说话。”秦二世挥手斥退身边的宫女。

  “看陛下神采奕奕,想必新来的宫女十分可心。”

  “还是赵爱卿体贴朕啊!”

  “微臣犹恐朝堂之事,烦扰陛下,特意过来陪陛下说说话。”

  “朝堂之事,朕早已忘的干干净净。那些糟老头子的话,只能当作耳旁风,如果较真儿,气坏了身子是自己的,那不是犯傻吗?不过,细想起来,那几位大臣说的也颇有道理。父皇在世的时候,不但亲躬早朝,纳谏百官,而且经常召见大臣,促膝交谈,也曾教导朕,凡是国家大事,都要集思广益,朕是不是疏远了文武百官,惹的他们怨气冲天。”

  “陛下,先皇奠基,威镇八方,世人无不敬仰。陛下毕竟是继嗣帝位,威望还不能与先皇相提并论,尤其在这些遗臣心里,还没有陛下的位置。这就需要陛下革故纳新啊!”

  “是啊,这些遗老遗少们,动不动抬出父皇要挟朕,真是可恶!早晚有一天,朕也让他们象伺候父皇一样诚惶诚恐,不敢造次。”

  “陛下要树立先皇一样的威望,首先,必须要有铁的手腕。谁敢对皇上不恭,谁敢诽谤朝廷,那就灭他的九族,只有这样,才能使朝臣生畏,黔首生惧。其次,威而不露。陛下贵为天子,龙颜岂能随便可见,神龙之所以神秘,关键在于神龙见尾不见首。要想让大臣们畏惧,就得让大臣们感到陛下高深莫测,朝政国事放手大臣去做,陛下只管监察谁忠谁奸,只要抓住缰绳,什么样的马也得乖乖听话。”

  “赵爱卿,还是你明辨事理,深得朕的心思。以后啊,朕再也不想看见那些糟老头子倚老卖老,更不愿听他们胡言乱语,朝中国事有赵爱卿操劳,朕就一百个放心了。”

  “陛下英明。陛下深居内宫,听不到佞臣胡言乱语,何有烦忧?陛下威而不露,大臣们都会战战兢兢办事,既可尽情享受人生乐趣,又可治理天下,才是空前绝后的圣明君主。”

  “赵爱卿说的句句在理,以后朝中一些琐事,就由你和李斯放手处理,大臣们的奏章,事关重大的,交朕阅批,只要无足轻重,一律由你先阅后报,赵爱卿,你不知道,朕最烦那一堆堆的竹简,就像宫女扯乱的丝线,没头没脑,没完没了,都是那些大臣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也好证明他们多么的为国操劳。可恶!”

  “陛下放心,微臣决不辜负陛下的信任。”赵高的蛊惑获得成功,甭提心里多高兴了。

  至此以后,秦二世深藏不露,很少早朝,也不再接见大臣,整天在宫里寻欢作乐,国家大事全交给赵高处理。

第五章〓计破三县
陈胜率大军从大泽乡出发;攻下蕲县,主力沿西进路线,准备攻占秦国砀郡城陈县。同时分出一部兵力,攻打蕲县以东地区,扩大战果,巩固阵地。陈胜经过深思熟虑,把这副重担落在了最信任的葛婴肩上。在葛婴奉命开拔之前,陈胜召见葛婴,做最后的嘱咐。

  “葛都尉,此次东征,重任在肩,莫负众望所归啊。”

  “将军的信任,我没齿不忘。此次受命东征,担负起攻城略地的重任,葛婴决不负张楚众望,一定和全体将士同甘共苦,英勇杀敌,为张楚扩大地盘,壮大军队,建功立业。”

  “你这次东征,独领大军,辖治一方,切忌骄躁,要以攻心为上,尽量避免杀伐太重,因为张楚既要地盘,更要人心。”

  “请将军放心。葛婴虽是武将,但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每攻一地,收复一地,扎根一地,决不干黑瞎子掰棒子,费力不讨好的事。”

  “你身居要职,又独立行动,一定要以张楚大业为重,并保持和我的联系。”

  “将军,葛婴生为张楚的人,死为张楚的鬼,绝无二心!”

  “你知道吗,你的离开,我少一臂矣!谁还能成为横刀立马的葛婴呢?我真是舍不得。可是想到张楚大业,想到东城的重要,我又不得不派心腹大将啊!”

  “葛婴也不想离开将军。葛婴在将军身边打打杀杀,也好为将军挡蔽一下,葛婴一走,只有田臧保护将军了。”葛婴动情的说道。

  “是啊,你和田臧常在我身边,打起仗来,我踏实多了。现在,让敌人心惊胆寒的两员虎将,都要担当重任,独挡一面,此次一别,何时相见,不得而知。”

  “待我张楚推翻秦朝,将军入主咸阳宫,我们再汇聚一堂,那时该是多么的荣耀啊!即便是在我们各自的征战中,将军什么时候召唤,葛婴不管远隔千山万水,也一定回到将军身边。”

  “你这次东征,主要目标是东城郡,那曾是楚国重镇,攻下东城,楚地可得也,张楚真的是有了自己的地盘。”

  “有将军神威,有张楚军队的强大,东城必归张楚。”

  “打下东城,把我们张大楚国的国策告诉那里的百姓,必当得到他们的拥护。因为项燕深得楚国百姓的爱戴,而扶苏也是百姓认为的秦朝合法继承者,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将军反复强调立国之本,为民之策,葛婴一定铭刻在心。”

  “你走之后,我军主力马上攻打苦、瓒、柘三县,然后攻下陈县,再作西进打算。只有你、邓宗、周市在外扩大地盘,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张楚才有势力和秦朝决一雌雄,我等待你们传来捷报。”

  “葛婴决不辜负将军的厚望,攻下东城和楚国所有的地方,为张楚建起牢不可破的大后方。”

  陈胜点点头。

  陈胜出城远送奉命出征的葛婴,回到将军府,闻探马禀报,柘、瓒、苦三县县令获悉蕲县城破,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三县已互相联络,定下攻守同盟,形成犄角之势,联手对付不期而至的起义军。他立刻把吴广找来,二人精心研究了敌人动向。

  “吴都尉,据探马回报,柘、瓒、苦三县已经得知我军西进的消息,虽然还瞄不准我军的实情,必定不象轾、僬两县闭塞视听,看来我军要面临一场恶战。”

  “孙子曰:‘兵贵神速’,趁着敌人尚未探明我军的动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获大胜。”

  “三县虽然尚在疑惑之中,但拱手联盟确立,我认为,蕲县乃军事重镇,驿道四通八达,又有连绵群山形成天然屏障,进可长驱直入,守可固若金汤,最主要的是城内粮草充足,我们暂作立足之地,速派大军出击,各个击破,决不能让柘、瓒、苦三县以逸待劳。”

  “将军所言极是。自从大泽举事,短短十几天连克数城,都是攻敌不备。现在柘、瓒、苦三县形成犄角之势,我军立足未稳,若不速下,我军必陷于困境。”

  “三县兵马不足为虑,军无统帅,各行其是,难以打仗。我们只要抢先攻其一县,并在杨村布下埋伏,守株待兔,来一个吃一个,必获全胜。”

  “我现在担心的是砀郡郡守获悉军情,号令所辖各县防御,再奏报朝廷,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我们是弱肉强食,又是被逼无奈,箭在弦上,但秦王朝就像一堆干柴烈火,只要有人点着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推波助澜,不会太久,秦朝各地都会烽火连天。到那时,秦王朝可是顾东顾不了西,顾头顾不了腚。现在,像我们这点力量朝廷是看不上眼的,朝廷的眼睛只盯着六国贵族,他们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我们就来个避实就虚,以卵击石,壮大队伍,抢占地盘,只要楚国可得,其他五国必纷纷响应,敌强我弱的局势就会改变。”

  “六国纷争,志在复国,天下一统岂不毁于一旦。如果倒退到春秋战国,今天你打我,明天我称霸,群雄逐鹿,烽火连绵,天下不能太平,百姓不得安宁,岂不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秦始皇是个暴君,必定平定海内,大得人心,而各自为政的诸侯王,才是天下战乱的祸首啊!”

  “天下一统,人心所向,*之下必起反抗,风吹则草动,乱世则英雄辈出,因而群雄纷争,然后真龙再现,四海归一,历史就是这样。也许我们的反抗,会改变大秦的历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