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前呼后拥的王者气势所陶醉。当车舆停下来,陈胜携王后在众官宦和宫娥彩女簇拥下,一步一步的向祭坛走去,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愿望。当陈胜和王后拜祭之后,转身面对百官和远处的群众,那种唯吾独尊的王者之气,傲然写在脸上。他的心随着张楚大旗,飘向了咸阳宫,多么想那一天的到来。
正在陈胜想入非非的时候,房君奉册而上,高声宣读:“张楚王自大泽乡揭竿而起,诛伐暴秦,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名震四海,功在千秋。国之立而喻世社稷,王之封而号令天下,故百官拥戴,百姓共仰。今立国号张楚,定都陈县,拥张楚王名讳陈胜,接受百官朝贺,百姓拥戴。吾王万岁。”
“吾王万岁,万万岁。”百官在房君的带领下,三跪九叩,异口同呼。
陈胜接受百官贺颂之后,携王后焚香,祭天祭地,点燃象征国运鸿福的熊熊烈火,并做了简短祝词,下旨颁诏,封吴广为假王,田臧为将军协同假王,率军西击荥阳,进而迂回攻取关中,直逼咸阳;封房君为上柱国,总理朝中政务;蔡赐为内粟史,负责粮草供给;封魏人周市为将军,攻取广陵;封汝阳人邓宗为将军,经略九江,深入淮南地区;封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都尉,邵骚为护军,率兵马渡黄河北上,攻取赵燕之地;任命召平进攻魏国故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封周文为将军,挂印西征,直取咸阳;笔吏孔非沾王妃的光,飞黄腾达,一步登天,升任少府,张楚王陈胜自率中军,坐阵陈县,以辖四方。
太监王选宣读完诏书,由假王宣读讨秦檄文。
“自秦王赢政尽扫六合,四海归一,天下久盼甘露,承望天恩浩荡,恩泽四方。然始皇残暴,二世昏庸,百姓虽然庆幸战火平息,却置身于苦役之中,*人怨,民不聊生。吾张楚国奉天行道,诛伐暴君,举义旗,伐无道,正国运,号令天下,率天兵,讨暴秦,避生灵于涂炭,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均田地,废徭役,永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家乐业。愿苍天保佑,张楚大军旌旗猎猎,所向披靡,直捣咸阳,灭大秦而兴张楚,天下一统。”
“张楚立,大秦亡。”激情的呼声响彻云天。
张楚王拜坛祭祀之后,在文武百官簇拥下,回到王宫,再次接受百官朝贺,内心的喜悦,凝上眉梢,无以言表,大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感慨。面对这繁文缛节的朝会,面对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张楚王陈胜为示君威,为张大国威,为震慑群臣,令王选颁旨,宣罪臣葛婴上殿。
宣诏太监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告之葛婴撞壁而亡。张楚王陈胜仍悉数葛婴罪状,按律宣判。
开国大典之后,各路将领奉命开拔,假王在临行前,有一件关系到孔非和庄贾借造战车的机会,敲诈勒索民财的所闻,考虑再三,必须告之张楚王。不能让这些近水楼台的人,仗势胡作非为,坏了张楚王的声誉。张楚王陈胜闻听,也觉得无风树不响,决定先找庄贾问个明白。
“庄贾,寡人问你,孔非制造战车,到底花了多钱,从何而来?”
“大王,奴才不知,孔大人造车,花了多少钱,问一下孔大人便知。”
“可街头巷尾传的沸沸扬扬,议论你和孔非互相勾结,敲诈勒索民财,可有此事?”
“奴才冤枉啊!为大王造车,全是孔大人一手操办,奴才一个车夫,怎么能管得着造车呢?准保是有人无事生非,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孔大人为了制造战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惜倾囊,其忠心天日可鉴,望大王明察。”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风不起尘。你们的猫腻,寡人也曾风言风雨听说过,你还有什么相瞒的?”
“大王,鸡蛋无缝能抱鸡,何况人嘴两张皮,上下一碰,祸从口出,孔大人为大王造车,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全是孔大人捐造,那些爱嚼舌头根子的人,把针眼大的事,硬说成簸箕口那么大,大王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人的信口雌黄。”
“寡人问你,三里桥有一处豪宅,是孔非的?还是你的?”
“奴才该死,那处宅院是奴才置备的,想把家人接过来,奴才未告诉大王,罪该万死。”
“你买的?花了多少钱?”
“五百镒金。”
“你哪来得这么多钱?”
“奴才在伺候楚王时的多年积攒。”
“你说的多轻巧,在伺候楚王时,一个车夫的俸禄是多少?你就是扎上脖子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一个零头,不会是猫腰捡的吧?”
“不瞒大王,奴才在楚王身边,想巴结的人多如牛毛,奴才身不由己,被逼迫收礼,收了就得办事,有时候,楚王言听计从,奴才得了钱为了人,有时候奴才碰了一鼻子灰,那些没办成事的,损失了钱就四处放风,后来传到楚王耳朵里,就把奴才撵出王宫。”
“这么说,你是有前科的人啦?老毛病瘾不住了吧?”
“大王,奴才吃一百石豆子,哪能不知豆性气?那不成了二百五了,自从伺候大王,奴才事事处处自省自律,不敢有半点私心杂念,也许这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就怕执迷不悟,你能自暴丑恶,并痛改前非,也不失大丈夫所为。”
“奴才自从跟了大王,也有人求奴才办事,都被奴才回绝了。”
“这么说,寡人并没有看错人啊!不过,寡人可忠告你,奴才就是奴才,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背着主子。”
“奴才时刻铭记在心。”
经过一番审问,张楚王陈胜对庄贾的话深信不疑,甚至不再找孔非问个清楚,并认为假王小题大做。可是他哪知道庄贾怎么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武臣北上
张楚王陈胜采纳陈耳、张余计策,封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都尉,邵骚为护军,直取燕、赵。武臣率军,从白马渡河,挥师北上。由于秦国各县郡自诩太平盛世,根本不知天下风云变幻,武臣大军所到之处,不费吹灰之力攻下十几座城池,军队也随之壮大,各路豪杰纷纷响应。战事如此顺利,犹如秋风扫落叶,军中无不欢欣鼓舞。孰不知战局瞬息万变,武臣大军攻下十几座城池之后,却受阻于几座小城,几番较量,难以攻破。武臣十分气恼,于是决定绕开这顽固的小城,率大军直指秦朝重镇范阳。
范阳县令也是早有准备,城防设置壁垒森严。武臣兵临城下,号令全体将士,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范阳。
范阳城虽然固若金汤,可是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少仇家乘机做乱,弄得范阳县令六神无主,这时候,范阳人蒯通前来求见。在生死存亡之际,范阳县令尽管报着侥幸心理,遇上贤人以求保全范阳,但却不改过去不可一世的骄横,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召见蒯通。
蒯通走进府衙,范阳令坐在太师椅上,镇定自若,虎威赫赫。蒯通趋步向前,双手报拳,开门见山问道:“县令大人,草民听说,周文王在渭水边遇见姜子牙,尚能屈驾礼贤下士;秦穆公曾争霸天下,却演绎了五张羊皮赎相国的故事,您难道比他们高明吗?”
“可你不是姜子牙,更不是百里奚。”
“草民虽然没有他们的雄才大略,但却有救范阳之小谋。”
“好哇,本官愿听见教?”
“见教不敢当。范阳有难,草民愿尽微薄之力。”
“有此为朝廷效力的忠心,难能可贵。”
“县令大人,众所周知,武臣大军兵临城下,范阳城朝不保夕,甭说百姓,就是大人厄运将至,所以前来吊问,不过苍天有好生之德,大人因为遇到草民而逢凶化吉,就怕大人不信草民之言。”
“蒯通,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本官面前口出狂言,难道不怕割了你的舌头。”
“县令大人,人之尊非在其位之高,人之悲却在于其不知祸至。快没命的人,嘴也这么硬,连句逆耳忠言都听不进去。若不是为了范阳城免遭生灵涂炭,我何必为秦朝一个刽子手而大发慈悲呢!”
“好,既然你有这个胆,说出不怕杀头的话,你就说说凭什么前来吊问?”
“草民问大人,武臣几万大军攻打范阳城,范阳守军不足二千,何以据守?”
“范阳城森严壁垒,固若金汤,范阳军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贼寇来势虽猛,却奈之我何?”
“县令大人言利而气短,外强而内荏,竟然拉出范阳百姓来弥补心虚。您担任范阳令十余载,奉上意而横行*,行酷刑而冤案无数,百姓只所以敢怒不敢言,是因为畏惧秦朝严酷的法律罢了。现在天下大乱,秦朝法律已无法约束人的行为,百姓怨恨难平,哪有助您守城之理,这就是草民吊问您的原因啊!”
“蒯通,你竟敢危言耸听,诽谤本官,纯属大逆不道。本官念你心系范阳百姓之念,暂且不与你计较。可我告诉你,泱泱大秦,江山永固,区区几个蟊贼反叛,无疑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你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县令大人,不知您是孤陋寡闻?还是故表愚忠?天下大势,草民略知一二。自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反秦锋火已遍地点燃,势不可挡,秦朝江山如天崩地裂,大树将倾,何有永固之说。如今武信君的大军围攻范阳,而您不明事理,一意孤行,以卵击石,更不知范阳城的人,都争着杀掉您去投奔武信君。大祸将至,还报着侥幸心理困守范阳,真是可笑之极。
“守城为忠,弃城为怯,降城为叛,我堂堂大秦官员何以言降之理?”
“大秦将不存,大人为亡国之君守城,何忠之有,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择良木而栖是能臣,管仲谋于齐桓,黄飞虎倒反西歧,是叛还是忠呢?天下大势,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