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阴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低碳阴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一个危重病人在生的希望与手上的一箱黄金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可能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命,命都没了,黄金还有什么用呢?这时美国就是那个可以治疗急症的医生,它也顺理成章地从英国手中取得那一箱黄金的一半——与英国共管中东的石油。
  可惜的是,英国靠着美国的援助,在二战中把自己的命保住了,当它高高兴兴地与它的救命恩人共同维护世界石油霸权时,却发现世界的风向已经完全改变了,美国强大的身躯一下把瘦弱的英国从世界霸权的位置上挤了下来。
  病人与医生的关系也适合于沙特*与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沙特王国债台高筑,面临第三次财政危机,在美国强大的美元面前,也使沙特彻底倒向了美国。这成为美国今后实现其中东石油战略强大的基石。
  经过不断地辛勤耕耘,美国终于成为中东石油最大的赢家。1954年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的最大拥有者,控制了巴林和沙特石油的100%,科威特石油的50%,伊朗石油的40%,伊拉克石油的25%。
  美国不仅仅在中东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在世界范围内也全面开花,到20世纪50年代初达到了鼎盛,控制了美国、墨西哥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外90%的世界石油储量和世界石油产量,炼油能力占世界炼油能力的75%,拥有国际石油贸易的90%。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把人口众多军事强大的伊朗扶植成军事支柱,起到海湾警察的作用,把石油储量丰富的沙特扶植成经济支柱,起到*国家稳定器的作用,这也就是美国的“双柱战略”。
  由于石油国家民族意识的不断兴起,欧佩克(OPEC)在1960年正式成立,美国及其控制的国际石油公司与盟国、石油出口国之间的权力平衡正被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相互依赖最终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石油权利的转移和1973年石油危机的发生。
  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力量。石油生产国不但掌握了石油资源的所有权,更为重要的是从1973年10月16日开始,国际石油公司完全丧失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油价决定权。
  伊朗“*革命”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共和国”,这使美国的“双柱”失去了重要的一柱,美国石油战略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1980—1988年发生了两伊战争,伊朗背后是苏联,而伊拉克背后是美国,最后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但美国并没有成功挽回伊朗的心,而造成永远的隔阂。
  美国在中东只剩下沙特,还有一颗钢钉——以色列。
  但中东对美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只有牢牢地控制住石油,控制住世界最大的石油主产区中东,才可能维持其霸主的地位。
  所有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的对外战略都是围绕着中东进行的,都努力想拔掉伊朗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按理说伊拉克是美国坚定的盟友,萨达姆是美国在中东利益的最佳代理人,但美国似乎不满足,靠伊拉克牵制伊朗对美国来说,并不能达到其控制世界石油的战略构想,美国只有抛开萨达姆这个大倒霉蛋,开始单干。
  不知道是不是美国给萨达姆设的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至少美国对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是有察觉的。美国CIA虽然吃过不少白饭,但也不可能总吃,漂亮活也干过不少。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萨达姆还不会傻到打之前给老大打下招呼,美国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萨达姆的头脑发热。

建立在石油之上的美国世界霸权(3)
结果呢,老萨一动手,就被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给办了。
  海湾战争发生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这足见美国的雄心勃勃了,美国一方面迫不及待想用一场战争来宣示自己老大的地位,一方面开始为其全球石油战略铺平道路。
  虽然海湾战争把萨达姆给教训了一顿,但美国还感觉不过瘾,美国的想法是彻底控制中东的石油,进而完全地控制全世界。
  第一次揍伊拉克是因为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而第二次的原因却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一个主权国家,难道威力大一些的武器都不该拥有?但美国认为:这个,不可以有!这就是美国牛仔的思维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是美国的这个借口有些勉强了。
  以前的军事行动一般都需要联合国授权的,在联合国不听摆布的情况下,便自己拉起北约的一帮小兄弟再次杀到海湾。这次把事情做得彻底,最后,老萨被*,伊拉克开始上演“皮影戏”。
  9?11后,这给美国足够的理由去收拾阿富汗,这枚钢钉的意义就是让中国如芒在背,坐立不安,还可以给俄罗斯眼中竖一根刺。相安无事的安生日子不过,老美确实挺能折腾的。
  美国最终的目的仍然是控制伊朗,这是美国梦寐以求的,直接占领伊拉克及阿富汗也是为了最后收拾伊朗作准备。从地理位置上看,攻占伊拉克及阿富汗之后可以实现对伊朗的合围,这也是美国独霸世界最为理想的路径和选择。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美国彻底把中东摆平了,再加上依附于美国的欧洲,通过日本、中国、澳大利亚这个葡萄串把中国东进太平洋的大门给堵死了,美国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救世主,在石油时代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国家向它挑战。
  美国在战略制定上是相当完美的,如果按照美国的战略预想,美国就将真正成为地球的球长。地球的法人代表里将写下美利坚合众国的名字,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朝鲜、古巴等只是公司里的小股东,偶尔闹闹情绪还可以,但在大事上只有美国能说了算。
  随着奥巴马的当选,美国也结束了小布什时代。小布什表面上给人愚蠢、搞笑的印象,好像美国选民一时瞎了双眼,被布什光鲜的外表给蒙骗了。布什这个牛仔几场战争下来,就使美国负债累累,美国受两大战场的拖累,国力迅速衰落,布什给美国人民留下了堆烂摊子,是美国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
  但这些批评显然低估了小布什背后的智囊团,没有看到他仍是美国伟大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与“邪恶”国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布什失败并不是他个人的,或许是天意的安排。当美国人正无限地接近“地球球长”这一职位时,上帝斩断了美国人贪婪的手:就你一家美国吃独食,你还让我这一出戏怎么导演下去?一点悬念都没有。
  美国未能完全控制住伊拉克,进军阿富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民风彪悍的阿富汗将可能继续扮演“帝国坟场”的角色。这使得美国控制伊朗进而控制全球的浪漫战略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虽然美国仍然独占沙特、伊拉克及以色列,但美国由于部分地失掉了中东,这对美国的世界霸权产生了致命的冲击。
  时间在不断地流逝,美国也正在为舔自己次贷危机留下的伤口,但这不表明美国已经失去了再次独霸全球的机会。
  

碳资源牵动大国命运(1)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数百年间,欧洲人冒险的天性及为上帝传播福音的虔诚把美洲、非洲与欧洲连成一块,让大西洋成为欧洲的内湖,美洲大陆只是欧洲的牧场,非洲为欧洲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黑奴。
  但这个时候东西方仍是分割的,是两大体系,基本上各不相干。东方由于以农耕文明为主,缺乏商人的世界眼光,仅仅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但也自得其乐。而波斯则充当着东西方使者与掮客角色,雁过拔毛,对过境的香料、瓷器等征收着高额的关税,小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
  但工业革命却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壁垒,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消除了东西方巨大的鸿沟,其强大的生产力使农耕文明只能成为附属。
  伊朗这个阻挡东西方交流的巨大屏障被拆除,成为英国及俄国的殖民地,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的整个中南半岛成为英国的囊中之物,大清王朝也只能在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面前苟延残喘,变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东方的败落也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完败于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不过东方帝国相对于处于更低发展阶段的非洲、美洲有一些脆弱的抵抗力,最后被整合到以欧洲为主的世界新秩序之中。
  工业革命后,老欧洲在世界舞台上都是名符其实的主角,世界霸权的争夺也紧紧围绕着英、法、德、意、俄、奥匈帝国、芬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国家展开。但美国和苏联后来居上,利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绝佳机会,最终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霸主。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取代这一传统格局的是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
  苏联的兴起似有些偶然,很多人都对一战前25年俄罗斯的工业化评价不高,严重落后于主要西方国家。而实际上,作为一个后进者,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是非常迅速的《俄罗斯史学界关于革命前俄国工业化的争论评析》。俄罗斯经济学家鲍维金就认为,1885—1913年俄罗斯与英国之间的差距缩减了1/2; 与德国之间的差距则缩减了 3/4。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俄罗斯并未占得先机,但大家不能忽视俄罗斯有丰富的煤炭及石油资源,这是俄罗斯奋起直追的最大资本。
  俄国储量丰富的巴库油田由瑞典的诺贝尔兄弟和法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联合开发。俄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很快成为第二大产油国,甚至在1900年前后一度领先于美国。到19世纪90年代初,美俄双方已把欧洲市场瓜分完毕。
  诺贝尔大家耳熟能详,每年颁发的炸药奖足以让全世界各色人等为之动容,其高额的奖金是吸引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