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边,美国那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富豪95%以上是第一代聚集财富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人对财富,首先的看法是所有美国人都希望变得很有钱。这是美国梦的一个方面。在物质上达到一定水平是很重要的。在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创办人中,有许多成了很有钱的人,如比尔·盖茨和迈克·戴尔等等。特别上世纪90年代股市急剧上升,他们积累了前所未有的巨额财富。1998年,比尔·盖茨的财富达到1 000亿美金。后来,股市下降了,他也失去了很多。1 000亿,绝对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没有想过一个人能拥有这么多钱。  美国人怎样看待富有的人呢?一般来说,有两种基本态度。一是美国人很尊重能赚那么多钱的人:他们实现了生意计划,应该得到报酬,我们很佩服他们。二是他们如果太奢侈,赚了那么多钱,如果消费到了很荒谬的程度,那么会让人觉得很不得体。但人们给予的首先是尊重。金钱代表成功,美国人是很敬佩能够赚钱的人的。  比较富有的人对普通人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巨大。他们所做的公司会影响几千万人、几亿人。比如,微软的软件就影响了全世界的人。  我觉得一个人有许多钱不意味这个人坏。这是很健康的。在美国,有一项调查,关于百万美金家庭,发现1亿美国家庭中有300万是百万美金家庭。这些人中大约有2/3是第一代拥有这些财富,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拥有这些财富的。这说明,美国人将重点放在刻苦工作、积累财富和为社会做贡献方面。如果一个人很有钱,他捐献许多出来,那么这会让美国人敬佩。比尔·盖茨为环保和慈善事业捐献了几十亿美金。这极大地影响了普通人对财富的看法。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过去2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富豪。最近几年的福布斯排行榜,还有即将出炉的本土富豪榜,让他们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中国富豪有95%以上是第一代致富的,不是继承的。最近10年和前10年比较,更多的富人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从产业上看,高新科技和房地产行业集中了更多的富豪,显示出致富与知识和投机都有很强的联系。在富豪身上融合了这样几个因素:一是他们有勇气,二是他们是营造社会关系的能手,三是他们懂得很好地用人。这些因素使他们成为了第一代富豪。  在福布斯排名前50的富豪中,我认识的有十几位。我认为,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有坚强的目标、坚韧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他们在动员社会资源方面比一般人思考得周全。他们身上也带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比如,在他们暴富的模式里,有传奇成分,也有关于黑幕的猜想。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给公众带来许多疑问和好奇。在每次中国的富豪榜公布后,大家既有兴趣知道那些新面孔为什么能成功,也想知道谁从上面掉下来了。富豪榜对普通人有激励作用,也增加了生活中的娱乐内容。  从社会角度来看,20多年来,整个社会鼓励经济发展,鼓励致富,而不像以前那样搞过度的政治运动。这从正面促进了经济发展。今天,在中国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是商业领袖,风头甚至超过娱乐明星,他们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人物。  '返回目录'   。 想看书来

把1000个律师沉到海底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法律的国家。五花八门的官司促成了律师职业的红火。律师这种工作在社会上是地位很高的职业。以前,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律师,也希望女儿嫁给律师。当然,现在许多父母希望女儿也成为律师。因为律师是受尊重的职业,收入也很高。他们的收入比美国的平均收入还要高一些。资深律师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呢?这要看你给谁干,如果给政府工作,是做检察官(prosecutor),还是做辩护律师(defender)。如果是检察官,则年收入为7~10万美元。如果是辩护律师,则年收入为3万到十几万甚至到几百万。  在最近二三十年里,美国老百姓对律师的看法有了改变,因为官司太多了。官司本身倒没问题,但是人们有一种普遍的感觉,觉得由于律师的存在,许多人在没有必要打官司的时候卷入了官司。几年前,在美国有个“起诉麦当劳”的著名官司。有一个人去麦当劳买了一杯热咖啡带走。在开车喝咖啡时,咖啡烫伤了她的腿。她起诉麦当劳,说没有警告她开车时不要喝这么烫的东西。她赢了这个官司,好像几百万美元。美国人认为,这事是贪钱的律师搞起来的。律师的社会地位慢慢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在美国有一个玩笑:你怎样形容把1000个律师沉到海底。答案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个幽默的说法说明了许多人对律师的反感。美国的传统是不客气地批评律师。但我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律师。律师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说,只要学过法律,在政治上,通常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律师目前是非常紧缺的。社会发展中矛盾非常多,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中,买房合同、拆房合同和物业合同,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事情需要办。只是这一个行业就需要许多律师,特别是对专业律师的需求。许多人只是受过法律训练,没有行业经验,但也不难找到机会。由于律师紧缺,因此收入高。老百姓对律师的印象很好,这主要是因为来自电影里对外国律师的好印象。真正接触过中国律师的人,好感明显会下降。一是律师要价高;二是服务中拉关系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专业化程度低,远不像电影里律师进行法庭辩论那样精彩。  现在,律师的作用在提高。以前,律师主要进行民事诉讼;现在,律师介入到了司法中更多的层面。律师介入到非诉讼领域,如股份制改造的法律见证书、侦察阶段的当事人权益保护等。但是,在这个作用提高的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扩展过程中,律师服务集中在特别有利可图的业务上。对于大量的民事诉讼,如家庭纠纷、家庭小额遗产以及离婚等等,律师不愿意去做,他们更愿意做上市公司见证和房地产等赚钱的经济案件。第二,虽然法律要求的专业能力在上升,但搞关系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律师的工作要求他们跟法官搞好关系。我自己就不太喜欢这一点,所以没有选择做律师。  学习法律最重要的是懂得事前制定合理的规则,事后很好地执行规则。我个人觉得,法律训练是一种规范化的训练。这对孩子教育非常有价值。我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做律师。但我建议更多的人去从事法律研究,尤其鼓励将法律与其他社会领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在实际的法律职业中如此多地不恰当使用关系,会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工作品质和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返回目录'  

多年以后,终于可以当医生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成为医生要经历一条辛苦的路。在我毕业很早就参加工作时,我的一个学医的同学还在学习。他要成为医生必须先从大学毕业,再上4年的医学院,学许多专业课程。然后还有一两年的实习期。到了三十几岁,他还在接受培训。最后,他还要做见习医生。从22岁学习,直到34岁他才可以真正当医生。那个学医的同学现在终于可以当医生了。最后,他也娶了一个医生做妻子。除了明星之外,医生的待遇在社会上也是最高的,比律师还要高得多。医生平均一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美元。这是美国对医生的服务和长时间牺牲时间的报酬。许多医生50岁就可以退休了。  袁岳(Victor Yuan):  医生的收入高,还与美国医院收费高有关系。医院的检验非常细致,服务成本很高。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这也涉及医疗保险制度。美国医疗保险水平是世界第一的,费用也是。  袁岳(Victor Yuan):  医生从政的多吗?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不多,但是也有。现在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就是医生出身。他是田纳西州的参议员,对医疗问题很关注,由于不满意原来的议员,于是就决定自己参加竞选。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医疗服务的改革排在中国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前五位以内。在普通大学生喜欢的职业中,医生、律师和科学家是排在前三名的。医生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大部分医院是国有的,医生都在国有医院工作。这使得医生的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却偏低。这与职业声望反差很大。现在,医院正在进行医疗服务改革。在医疗系统中出现了民营化的尝试,也出现了一些靠医疗服务致富的人。我去过一些医生的家,觉得他们的家都比较普通,但是都比较干净,自己家配备的药比较多。人们普遍认为与医生或者护士组成家庭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可以很好地保障家人的健康。现在,许多人觉得医院服务不好。医院人太多,医护人员态度冷漠,药价高,病人的误诊率也很高。这与医生工作强度大、管理不精细、待遇不高有很大关系。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对教授直呼其名
袁岳(Victor Yuan):  我印象很深刻的教授有几个。一是本科时南京大学的周元伯教授,他长得很胖,是个有名的律师。他特别关心学生。二是读法律研究生时的导师王绪三教授,他是东京帝国大学早年的博士生。他讲的中文里带有一些日文语法,有点儿让人听不懂。但他记忆力特别好。上课时,他经常会引用说,某某说过的什么话在书的第几页。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三是北京大学的龚祥瑞教授。他是在英国受的教育,但接触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