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记者:这样一本40万字的书,写起来一定很艰苦,写完以后还是有满足感吧。

  陈彤:的确,这个书还是写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中间赶到最急的时候,我到外地出差,办完事儿,都要写到两三点钟,有一段时间是四五点钟写完,写完睡觉前用手机定一下闹钟,只有三四个小时可睡了,感觉真挺紧张的。后来又能睡7个小时了,就感觉特奢侈。写到最后,有时候会一点都不想去看了,产生了很大的厌烦心理。我是力求比较客观,比较严谨。能有数字的就说数字,尽量不含糊,能说准确时间的就说准确时间,所有人物、引文,都要有很准确的注释。我这里的注释是特别多的,虽然我这个不是完全的教科书,但是我尽可能地按照很严谨的论文思路去做。

  当年四通利方体育频道建立后,在“法国98足球风暴”报道中狠狠地风光了一把。24小时不间断录入,上传,滚动更新,四通利方的体育消息比传统媒体早了12至24小时,吸引了公众和传统媒体的注意力。紧接着,对新浪发展同样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了。《新浪之道》里写道:“1998年世界杯之后,有一天,汪延和陈彤一同去北京国贸中心拜访惠普公司时,在其办公桌上一本公司内部刊物里,陈彤看到,在美国,互联网访问量最高的是新闻频道而不是体育频道,联想到为世界杯而购买的新华社通稿中主要也是时政新闻,于是他提出建设新闻频道的建议。”于是,新浪新闻频道建立。

  记者:看新浪的成长史,有好多偶然性的事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陈彤:偶然性是其中的一方面。

  记者:这里面你个人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陈彤:起到了一定作用,是时势造英雄吧。就是在那个特别合适的时间,是和这个大的形势是比较吻合的,再早一点,可能就没有这个时机了。比如那会,正好是互联网、网络媒体发展的初期,大家对信息的渴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可能最渴求的就是体育类的信息,在国外网络媒体的发展也是这样,对体育类的信息和时政类信息的渴求,而那会没有谁去做这样的事,那可能我们的感觉是比较到位的,我们的做法立刻收到了效果。再加上那会正好有几件大的事件,使得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一步就领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是第一名。但是这个也不是特别偶然的,我一定要说,我们的运气非常好,也必须得说我们的一些理念的确是非常先进的。

  新浪越来越海量了,海到让受众眼花缭乱,信息庞杂到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和不同观点。但是这正是陈彤对网络新闻媒体最重要的认识和坚持。在今天,在他的《新浪之道》里,仍然是执著于“回到新闻信息本身”。

  记者:有一些评论认为网络媒体太缺乏原创,但是你一直认为原创不是网络媒体的特点。

  陈彤:对。一直到现在为止,原创都不是最主要的,几年以后可能会有一个变化,但是到现在网络媒体的基本特征还是它的快速,海量,剩下就是通过你的有机编排,满足不同受众群,甚至不同个体的需求。这是你要做的工作。如果一个网络媒体为了去追求别的东西而失去了最根本的快速海量的话,就是失去了自己优于其他任何媒体的优势,这样你就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媒体。

  有人说,陈彤可以称作中国互联网新闻的先驱和精神守望者。他将自己的命运,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托与新浪合而为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越新浪新闻,就必须要先超越陈彤。一种看法是,其实不管新浪这部车上坐的管理者是谁,只要还是陈彤,新浪就还是新浪。陈彤说,这个说法有点儿过。

  记者:没有陈彤就没有新浪的新闻,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陈彤:以前一些事儿的确是我的一些影响做出来的。但是你要说我离开了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没准会更好。

  记者:这份工作对你的挑战性还大吗,会不会激情在消退?

  陈彤:也不一定。其实现在竞争还是依然那么激烈,行业的发展其实还有一些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开拓,比如手机,比如宽带,内容在这些领域的表现,一定远大于我们初期的互联网,今后大量的宽频内容,互动的视频,这些东西都有无限宽阔的余地。新的刺激是不断的。

  记者:所以还要继续传达你的新闻理想?

  陈彤:理想说高了。只是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你传递信息的平台、手法,更加变化多端。可以有无数的排列组合。这一切是很激动人心的。

  记者:都说你现在达到了事业最高峰。

  陈彤:可千万别这么说。

  记者:是你自己说的。

  陈彤:我没这么说。我说的已经是实现我的目标了,没有说达到最高峰。这不一样。达到最高峰不就是要走下坡路了吗。实现目标的意思是我很知足了。

  记者:你说过你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网络媒体的总编辑。

  陈彤:对,实现了,很知足。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

  陈彤 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新浪新闻模式的创造者。北京理工大学通讯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1997年出任新浪网第一位编辑,1998年主持“法国98足球风暴”网站一鸣惊人,创造了中文网站的访问记录。之后,新浪网新闻中心在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WTO、悉尼奥运会、“9·11事件”、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确立了新浪网在全球中文网站中的优势。 

  (编辑:点儿)

新京报对话陈彤:国内外网站各有千秋
新浪执行副总裁 陈彤

  国内外网站各有千秋,在新闻的细致上国内的网站做得好一些,而且国内的门户网站在网上互动方面在全球是第一的。如果说差距与不足,那就在技术手段上。

  新京报:你说过,作为网络媒体,最需要坚持的还是快速、海量、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式的和网民的互动交流,新浪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陈彤:我们力图做到最快、最全、给用户的感受最好,我们每天都有很多量化的指标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国内外的门户网站是两种不同的流派。国外的门户网站是技术派,新闻做得比较粗,不太细致,但是数据的统计量比较大,这是其长处;而国内的门户网站是劳动力密集型派,新闻处理得很细致,信息量大,在页面设计和内容选择上都很下工夫。

  新京报:新浪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陈彤:我们有多层面的管理,第一是技术手段;第二是人工方面的操作,不同页面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分工,有专人负责核实消息的准确性。

  新京报:你认为,新浪的使命是把事实准确、客观、详实地反映给受众,不要过多加入自己的观点,而搜狐的李善友却认为,网络媒体一定要有观点,这是否矛盾?

  陈彤:搜狐的说法比较牵强,不可能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即使编辑是专家,其观点也并不一定比一般人高出很多。我想大家看新闻,关注的还是事实本身。如果要发表观点,在新闻跟帖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是反权威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新京报:在网站内容上,国内外是否存在差距?如果存在,新浪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追赶?

  陈彤:我认为国内外网站各有千秋,在新闻的细致上国内的网站做得好一些,而且国内的门户网站在网上互动方面在全球是第一的。

  如果说差距与不足,那就在技术手段上,我们还是有点弱。

  新浪首先要坚持不懈加强自己的研发力量,要有技术改变力量的思路。比如我们的新闻排行榜,如果从人工的角度来说,是达不到的,有了技术的支持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搜索引擎也是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它比人工搜索效率高得多。

  新京报:在经历了IT业低潮后,大浪淘沙,很多小网站倒闭了,但大的网站却在竞争中生存了下来,你对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的风险如何看待?

  陈彤:网站生存,首先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发展方向,然后就是持之以恒地努力。并不是每个网站都要把重心放在新闻上,重点要做优势领域,比如新浪的新闻、网易的游戏、QQ的即时通讯都是很出色的。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曹欢欢

   ; ; (编辑 迦郡)

   ; ; ; 相关专题:

  新浪之道

图文:新浪网创始人之一汪延
新浪网创始人之一,现任新浪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董事汪延。2003年1月8日,新浪在北京宣布与韩国最大的网络游戏供应商NCsoft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携手进军网络游戏产业,并正式推出经典游戏《天堂》。图为时任新浪总裁的汪延在发布会现场。(新浪科技图片)……摘自《新浪之道》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图文:新浪成功上市
新浪成功上市

  1999年到2000年,是互联网向海外上市冲刺的两年,雅虎在纳斯达克的财富示范效应,带动国内主要网站力争在最短时间完成上市。新浪网于2000年4月13日在三大门户网站中率先上市,不仅获得了发展资金的保证。而且,早期的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2000年3月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路透社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提出的问题中就有关中国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上市。新浪的上市过程更是成为众多媒体的报道热点,上市当天晚上22点的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以第二条报道的位置作了报道。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通过媒体的频频曝光,新浪网的品牌得以迅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