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大解放的幸福时代,其最大的历史贡献是瓦解了殖民体系。
殖民体系崩溃的结果是:这些国家内部,原来由“侵略者说了算”的事情,现在“自己说了算”。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是,民族力量控制了国内的自然资源。并且还团结起来,共同控制自己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1973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进行制裁,结果触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陷入严重混乱。资源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格局。
美国“准战争崛起”的关键是资源金融
二战前300年的历史反复表明,旧工业化全球扩张模式中,国际间大规模财富转移不是靠交换而是靠暴力完成的,而且往往是穷国打败富国,例如中国、印度是被穷国英国打败的,古代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财富也是在大炮和利剑指挥下被迫迅速流向欧洲,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
对此,希利在《美国的扩张主义》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内的和平与海外的商业扩张是相互联系的,而商业扩张与向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发动战争的必要性同样是相互关联的。在那个“战争崛起”时代里,富国的战略重点从生产权转到制海权,制海权甚至基本等同于大国兴衰。而世界资源的稀缺程度与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比例发展,似乎成为国际较量的历史铁律。资源在哪里,战争就到哪里。
第一次石油危机告诉西方: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然而,二战后民族国家的几乎全部独立彻底改变了旧版全球化模式。紧接着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加剧了这一历史性变化,决定性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全球经济,特别是资源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既然已经肯定不能军事占领,那就金融占领。
以石油为例。第一次石油危机告诉西方: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各种力量共同作用下,西方大公司纷纷介入石油贸易,一开始大量购进现货,后来大手笔发展原油期货。20多年前,摩根士坦利、高盛等华尔街大公司就开始反复鼓吹“纸石油”。此举说明,石油不再是纯粹的化石燃料,石油价格不再在石油贸易过程产生,而是在强大的商业和金融炒作中完成,背后就是西方大公司及其政府。
有人说,华盛顿的权力机构和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控制了世界原油等自然资源,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却十分可供参考。美国“准战争崛起”之路的关键正是这种资源金融。资源金融吹起的超级“泡沫铁三角”正是此次大危机的“元凶”。
3 打探“纸币美元”虚实(1)
是资源引诱了美元,还是美元绑架了资源?这是探讨此次资源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话题。从“黄金美元”到“纸币美元”的进化中,可以发现美元泛滥和金融机构追逐暴利是危机“帮凶”。
从“戴枷锁”的美元到“赤条条”的美元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后,美元取得准黄金地位,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贸易结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传统货币的五大功能。按照该协议,其他国家手头的美元可以按照固定的价格兑换成黄金。若美国乱发美元,其他国家就可以将美元从美国兑回黄金,而黄金储备的下降会约束美元的发行。这种情况下,美元是作为黄金的美元,被价值规律约束着。
但是,美元决心摆脱沉重的黄金枷锁。1971年,尼克松宣布不再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颠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至今争议不断的决定标志着作为黄金的美元成为作为纸币的美元,开始了美元作为全球纸币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此后,美国只需通过自身的货币创造能力,就可实现“美元扩张—增加国际流动性—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循环,开创了不受价值规律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度。美元的发行再也不受价值规律的约束,而只是靠所谓的“美国信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科技实力和包罗万象的软实力。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全球纸币。现代金融大片的“男一号”——纸币美元出场了。纸币美元与现代金融大片的“女一号”——资源结合,上演了一出激情澎湃的资源金融大戏,既令人眼花缭乱,又叫人倾家荡产。
“美元悖论”
以一国纸币之身份成为全球纸币,“美元悖论”随之而来。
第一,按照等价交换规律,美元充当全球纸币的经济基础是:美国内经济=美国外经济。美国内经济必须充分实心化,直至等于整个美国外经济。这可能吗?
第二,按照纸币存在基础,美元充当全球纸币的发行主体前提是:整个美国=世界央行。美国内经济必须完全空心化,美国人民必须全部成为世界央行的员工。这可能吗?
美元就是在这两个明显不可能的条件下充当第一张全球纸币的。于是,一个难题,一个全球纸币的难题,开始在美元上空徘徊。这个难题就是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难题,美元统治下的全球经济就是一场混乱的球赛。一方面,美国必然还是一个生产和贸易实体,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美国只要轻松地印刷美元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购买别国产品供自己消费。这样,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生产和贸易优势渐渐减弱,慢慢变成一个沉醉于消费的金融国家,逐渐由世界第一债权国变为第一债务国;与此同时,美元的泛滥必然带来美元的贬值。这样,世界同时出现了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国和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元,而全球化导致的对全球货币的必然需求又使世界越来越离不开同步弱化的美国和美元。
世界同时出现了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国和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元,而全球化导致的对全球货币的必然需求又使世界越来越离不开同步弱化的美国和美元。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就在《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难以满足国际需求。这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陷入两难境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著名悖论。这是人类共同的难题,是第一张全球纸币的必然难题。
3 打探“纸币美元”虚实(2)
从“小布什方案”到“奥巴马方案”
在造成危机的手段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此次大危机是纸币危机,都是纸币惹的祸。全球央行都应该大检讨。先看美国。近一年来,在危机发源地美国出现了两套挽救危机的方案:一套叫“小布什方案”,已经结束;一套叫“奥巴马方案”,刚刚开始。
“奥巴马方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方案,旨在开辟新经济模式和“绿色”道路。“小布什方案”。次贷危机后,小布什领导的美国政府继续透支美国信用,向市场注入更多的纸币美元,发行更多的国债,用于填充因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黑洞。结果适得其反,这些黑洞越添越大,成了喂不饱的金融恐龙;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加剧泛滥,进一步推高石油、铁矿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使其伴随次贷危机出现了持续一年多的历史新高,最终吸干和压垮了全球实业,包括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寅吃卯粮的“小布什方案”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小布什方案”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案,旨在挽救旧经济模式和“黑色”道路。
“奥巴马方案”则是“回归”方案,回归科技和实业,三个重点分别是作为实业基础的医疗和就业、作为基础实业的修路和建筑、作为新兴实业的新能源和宽带网,其核心是新能源。总体上看,“奥巴马方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方式,旨在开辟新经济模式和“绿色”道路。
“小布什方案”的基础是“美元霸权主义”,直接发行美元或者间接通过国债发行美元,都是“印刷美元”,美元数量的泛滥和不负责任,必然导致全球从“美元偏好”演变为“美元厌恶”,最终给美元和美国金融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奥巴马方案”要真正区别于“小布什方案”,必须学会过苦日子,控制国债规模,更不能滥发美元,否则同样有可能变成“千亿美元的错误”。但是美联储祭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放弃央行负责货币保值的第一责任,实为“挥刀自宫”,这说明“奥巴马方案”未必比“小布什方案”更科学、更负责任。
回归实业最有可能引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要么不负责任地重拾“贸易保护主义”,要么负责任地按照贸易优势理论出售真正的优势产品——高科技产品。这是对自称要“负责任”的奥巴马政府的真正考验。世界将拭目以待。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要让世界对纸币美元抱有信心,世界各国也要让国民对自己国内的纸币抱有信心。纸币泛滥必然泡沫横行,泡沫横行必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纸币贬值,纸币贬值必然挫伤实业生产,进而打击整个经济信心。
此次危机前,以华尔街投行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机构,联手发达国家几乎全部金融机构,也包括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到处兜售纸币美元及其金融衍生品,助长了压垮全球制造业的超级“泡沫铁三角”。目前,美国人已试图改正这一错误。然而,不放弃美元作为世界纸币的身份,不放弃由此带来的超额利益,美国人永远摆脱不了资源金融,因为纸币美元和资源金融已经成为连体婴儿。
美元的命运已经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命运。
4 旧模式扛不住大危机(1)
与旧的工业化经济模式相伴随的是旧的全球化模式。与旧的工业化模式以资源占领为核心一样,旧的全球化模式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