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在纸币条件下恢复市场的自由力量,一时取得巨大成功,几乎把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然而,大成功埋下了大危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是造成此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的理论根源。大危机又将弗里德曼埋葬了。
从价值论到价格论,从客观经济学到主观经济学,这是从斯密经*再到凯恩斯的经济学历史。这大概用了250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这50余年,弗里德曼试图恢复市场的自由力量和“客观经济学”的努力也失败了。300年来,经济学似乎走完了全部逻辑进程,无论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从价值和价格的对立、从主观和客观的对立、从微观和宏观的对立,似乎都再无突破之处。
6最新的“一二三四”
由于时代不同,完成一种新的突破实有必要。
一个时代
经过英国、欧洲、西方工业革命(欧、美、日本等)后,人类工业革命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全球普及,全球工业革命在2000年前后初步完成,其标志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崛起。我们就处在这个时代。
以前,工业革命只在局部完成,先进的工业国家总是可以靠强取豪夺获得落后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市场。现在,廉价甚至无偿占用自然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全球凸现,实业明显失去强势,金融向资源倾斜,金融手段占领资源替代军事手段占领资源,资源金融取得强势。 。 想看书来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7)
这同时还是一个完全纸币的时代,不但不同于斯密和*的金币时代,和凯恩斯的羞羞答答的纸币时代也不同了。纸币已经彻底与黄金脱钩,金币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种奢侈消费品和心理安慰,或者说,金币只是作为纸币的安全带存在,其作用仅限于纸币失效变成废纸时。而纸币变成废纸之时,就是发行该纸币的国家破产之日。对于现代大国来讲,这几乎不可能。而一旦国家破产,经济学也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所有的讨论都围绕如何让纸币成为真正的货币展开。
“二分法”再“二分法”
从斯密到*再到凯恩斯,实际上都把经济分作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唯一的区别是内部区别,是重实体还是重虚拟的区别。其实,大可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分析虚拟经济的两个阶段——金币阶段和纸币阶段,还原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
金币是一种特殊商品,本身有价值,金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金币运行的轨道。纸币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过程以发行纸币的国家的信用为基础,基本不按价值规律运行,主要取决于国家信用的强弱和货币当局的道德与智慧。在国家信用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滥用国家信用,是纸币运行的轨道。
有意思的是,实体经济的两个部分——实业和资源也是如此。实业产品都是劳动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在商品领域,本身有价值,实业商品交换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价值规律是实业运行的轨道。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也不是商品,本身没有价值,资源交换过程以该资源的稀缺程度为基础,取决于该资源的区域和国别分布以及资源占有者的道德与智慧。在资源稀缺程度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恶意炒作,不囤积居奇,不漫天要价和不接受漫天要价,是资源运行的轨道。
纸币与实业结合形成实业金融,纸币与资源结合形成资源金融。一般情况下,实业金融中的纸币是“在轨的纸币”,资源金融中的纸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出轨的纸币”。
总之,“道”(劳动)生一(实业),一生二(实业、金融),二生三(实业、金融、资源),三生万物。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实业+资源”叫作实体经济,金融随之被叫作虚拟经济。这种分类本身显示了金融的强势,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大特征和最大错误,但却掩盖了实业、金融、资源的“三角关系”,混淆了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也掉进了误读现代经济和经济危机的巨大理论陷阱。必须在“二分法”之上再“二分法”,从“二分法”发展到“三分法”,正确区分实业与资源、实业与金融、资源与金融三个关系,这是正确解读现代经济和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基础。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双市场”实现
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将也只能通过“双市场”实现。
货币和金融活动分作明显不同的“两个领域”。在实业领域,货币和金融是“全自由的脚”,因为实业遵循价值规律,金融无法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纯市场”,可以按照斯密的市场方法解决。在资源领域,货币和金融应该是“半自由的脚”,因为资源遵循稀缺规律,金融可能在此无限制造泡沫,这是一个“准市场”,可以更多地用*的手段解决。弗里德曼的“错配”和“出轨”就发生在这里。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8)
在资源和资源金融领域,要管住纸币时代的“金融放肆的脚”,抑制资源炒作,为实业发展创造条件。而在实业和实业金融领域,要进一步阐述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辩证关系。危机后的经济学必将进入有“手”有“脚”、“手”“脚”并用的时代,“第三方利益”最大化必将也只能通过“双市场”实现。这是危机后经济学的重大新课题。
货币财富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
可把社会财富分作工资、利润、地租和税收,只是得把地租从以前混沌的“单市场”中切割出来。地租是整个资源市场收入的代名词,全部地租都来自实业领域。实业领域的工资和利润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资源领域的工资和利润却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只受稀缺规律和垄断规律制约。因此,要建立货币财富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税收也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新的“二分法”之上的“四分法”。
两个相对分割的市场必然需要不同的工资和利润及税收规则。这是目前中国的大问题。目前,我们没有对实业领域的工资和资源领域的工资进行严格区别,其实后者的工资是需要明确管制的。此外,目前全民关注的资源税、环境税的酝酿也是为了解决两大领域的利润再分配问题。
7降服危机的“三三三原则”
现代市场在诞生后的200多年来,一直挣扎在一系列周期性的两难选择中而难以自拔!人类的经济生活也就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包围圈中!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不在是实行货币扩张政策还是实行收缩政策之间来回摇摆;经济学家也在是放任市场自动调节还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之间,争吵得面红耳赤,难分上下。
传统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在总体上表现为由买卖行为造成的实物总供给与货币总供给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货币总需求与实物总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物总供给与货币总供给要按比例同步变化,否则就会产生总量供需失衡。货币多于实物时,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少于实物时,会发生通货紧缩。在货币总量与实物总量大致均衡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结构性失衡。旧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总是围绕实物供给与货币供给关系展开,努力实现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使买卖关系持续进行下去。
从斯密到*再到凯恩斯,包括新古典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砸在了这里,形成了“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三种解决方案,也研究了弱势、均势和强势三个金融阶段。然而,三种方案都忽视了资源的特殊性。他们研究的只是实业和金融的“夫妻关系”,或者说,把资源和实业笼统地认定为实体经济,笼统地研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没有看到实业和资源的本质区别,没有看到资源是经济的“孩子”,或者说没有把资源上升到经济基本范畴的高度。就像孩子会“啃老”一样,资源总是要“吸血”的。现在的孩子“啃老”严重,现在的资源“吸血”更严重。
此次大危机就是资源金融恶性膨胀的结果。还好,*非常清晰地研究了资源经济学,为我们现在区分实业和资源以及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奠定了理论基础。*把资源和地租问题作为实业和利润的附属问题看待,从而也就把资源金融作为实业金融的从属问题看待。现在,资源金融已经和实业金融平起平坐了,甚至已经超过了实业金融,此次大危机就是资源金融恶性膨胀的结果。这是真正的新事物,给我们出了真正的难题,也是我们创造新历史的主战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9)
首先,要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三大产业指实业、资源、金融三大产业。三大产业的比重应该有一个合理座次,不能本末倒置。2008年大危机就是三大产业座次错乱引发的危机。
必须限制对资源和资源金融的恶意炒作,必须批判始于凯恩斯膨胀于弗里德曼的“纸币流入资源也会创造新的纸币”的历史性错误学说,必须警惕美联储的始于格林斯潘目前还在伯南克手中膨胀的“纸币流入资源也会创造新的纸币”的历史性错误实践,这一错误学说和错误实践目前还在全球蔓延,其他央行的被迫或自愿模仿将把全球经济置于新的恶性循环中。形象地说,应该给资源和资源金融戴上“避孕套”了。“避孕套”这个东西决定性地改变了人类的伦理生活,也将会决定性地改变人类的经济生活。
其次,要处理好实业中三大部类的关系。
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