砑鄣幕帷5员旧讲皇牵昴晟洗和恚昴昊竦煤闷溃馄渲斜赜忻诺馈J椤“⊥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春晚之子”赵本山(3)
有人说,春晚现在已经成了赵本山一个人的舞台,其他演员已经不再重要。反思一下,难道赵本山的表演真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好到了连前几次彩排都不用参加,一路绿灯的地步?
赵本山在春晚的问题上处理得不温不火。物以稀为贵,节目也是一样,虽然赵本山名气很大,但他基本上不靠自己的名气赚快钱。这样更增加了他的身价和影响力,甚至是神秘感。赵本山有所为有所不为,吊足了全国人民的胃口,用心研究自身的产业价值,并且大胆投资,果断将赚来的钱用在新的产业项目上。“刘老根大舞台”便是这种指导思路下的产物,如今已经成为沈阳的一张城市名片,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
先来看看第一届春晚,其导演黄一鹤上任的过程极其之简单。1982年深秋,当时的央视台长王枫的一句话:“老黄,把春节晚会交给你搞怎么样?”便把黄一鹤推向了战场,副台长洪民生接下来的一句话:“你要尽力把它办好,我说的是尽力。”又把黄一鹤架到了必胜的半空中。无助的黄一鹤以豁出去的信念推出了四条举措:实况直播,设主持人,设热线电话,邀请国家高层领导人出席,这就是1983年春节晚会的“标书”。
就这样,春晚亮相了。首届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主角。刘晓庆身着红色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也有少数人穿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1983年春晚上李谷一和她的《乡恋》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据李谷一后来回忆,虽然这首歌广受欢迎,但有关部门认为“主题不太健康”,一直未能公开上广播电视。她甚至曾因唱《乡恋》等歌曲,被口诛笔伐,批为“靡靡之音”、“黄色歌女”、“内地邓丽君”,还差点被送回湖南老家。但这次晚会上,导演开始拿不准,后来干脆心一横,如果晚会中点此歌的电话超过60%,就放行,大年三十让群众乐一乐有何不可。果然,现场点播《乡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场的领导只好顺从民意予以播放。李谷一说,那次她竟一口气连唱了《乡恋》、《春之歌》等7首歌,这使她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天来到了。
靡靡之音让位于全国人民的需要。为什么?春晚重在娱乐性,不必过于严肃。全国人民不是在大年夜受教育的,对于这一点,赵本山再了解不过。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但争论也一直伴随左右。比如,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就说:“我觉得这个小品要展示的就是一个人为了一夜成名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下跪巴结,可以说自己的祖辈也姓毕。赵本山以前有‘卖拐’、‘卖车’等小品,但这些小品是对欺骗行为的讽刺,可在《不差钱》中我没看到这些,反而觉得它很推崇这些不好的东西。”
我们再看看赵本山是如何回应的。赵本山说:“小品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别较劲地说我想说明什么,问我这个主题有多深刻。”赵本山说,让老百姓快乐是小品的第一目的,“人们不应该指望一部小品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小品教育不了人,正如一名犯人不可能因为一部小品而改邪归正。一年365天,前面的日子都已经在教育中走过了,最后一晚你还教育有用吗?”赵本山告诉采访他的杨澜,魏明伦是大学问家,研究小品太屈才了……他压根就不理会魏明伦那一套。
既然没用,那么就要有点娱乐精神,不要总是给全国人民演《火炬手》和《三鞭子》,其实演这些主旋律的定制式作品是赵本山最累的时刻。演完《火炬手》,赵本山在后台哭了。这不是他想要的,但没有办法,谁也代表不了赵本山,他是一个符号。赵本山说:“这些年让我感到最累的,还有一个《三鞭子》,我在那儿喊得脖筋都鼓出来了,说教式的小品是最累人的。”
所以,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带给大家快乐,让大家在精神上“桑拿”一把,是赵本山的原则,而这也成了他常青于春晚的一大原因。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1)
在位于沈阳市郊的本山传媒基地,赵本山有三个不同的称谓:徒弟们叫他“师傅”或“师爷”;普通员工叫他“赵老师”;只有总裁班子和行政人员会毕恭毕敬地尊称他为“董事长”。
所有走进基地办公楼的人,都会在上楼时看到一面硕大的山石,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本山本色。在接受《新京报》记者周健森专访时,赵本山承认:“我至今都是个有江湖义气的人。”这种江湖义气在很长时间里都支撑着他的商业王国。
黄金三角的分合
所有二人转演员身上都有江湖习气,因为所有的二人转演员都是一路闯荡江湖走过来的。但在赵本山看来,江湖人也要有分寸,若是江湖味儿过重就会变俗,只会事理不分了。江湖也要黑白分明,什么事你应该江湖;什么事,你不应该江湖,都要掌握得恰当好处。
赵本山对于江湖义气的理解是:对待朋友,要用心体会他的感受。“每个客人到我这里来,我都会思考一下,他有什么需要?他满不满意?对待观众也是,他看我这次演出满意吗?他不满意我该怎么办?”每次他都会检讨自己。
与赵本山合作过的演员,命运也都各不相同,有人渐渐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人早已经改了戏路,只有赵本山还像一棵老树根,弯曲在那里多年。东北人讲究排场,也喜欢传带。赵本山这么多年来干了很多事情,拍电视剧、办演艺学院,甚至还鼓捣足球俱乐部,这些事情多少与他好揽事的东北性格有关。无论是创建影视基地,还是收徒弟,他都是招朋引伴,身边永远不乏追随者,因为在东北人的观念里,这样的一棵大树肯定是要庇护一方水土和亲朋好友的。
赵本山的搭档高秀敏也曾经是他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由于一次演出上的不愉快,两个人渐行渐远,之后高秀敏因病去世,两人终究没能完美收场,而高秀敏生前的合作伙伴何庆魁也从此与赵本山分道扬镳。
“他是朝廷,我是宋江,我随时随地听候他的调遣……”多年前何庆魁曾以此比喻他和赵本山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以赵本山为首的朝廷里,充当“宋江”的还有高秀敏、范伟两人。赵本山与何庆魁、高秀敏夫妇及范伟曾被称为“黄金三角”,风光一时。但随着高秀敏的意外离世,媒体报道的“黄金三角”充斥更多的却是不和谐的声音。
2006年1月,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不会跟老何合作了,因为他已经写不动了”,这令甘当“宋江”的老何很是受伤。他对媒体记者感叹:“既然他都这么说了,我应该看开了。本山现在变化很大,旁边站10多个保镖……”在另一个场合中,何庆魁说得更为凄凉:“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很平和了。其实我们的合作是经由高秀敏开始的,如今已经应该化作青烟了。再说了,我也不能以给他写本子为主,如果总是这么活着,我就毁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对于两人的关系,老何表示,“生活中还是很好的朋友,只不过不能合作了。”
“黄金三角”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范伟这些年却风头甚劲。
范伟也出身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比赵本山小几岁,但在艺术团工作期间,两个人阴差阳错,不曾为同事。但之后相互为对方才华所折服,开始搭档。特别是春晚上的“忽悠”三部曲,赵本山和范伟的合作让大家刮目相看,范伟也一下子加入一线明星的行列,而不仅仅是给赵本山搭戏的配角。
第三章 江湖大哥赵本山(2)
对赵本山,范伟一向敬畏有加。早年那个不敢与赵本山同桌吃饭的小弟,成名后依然处处恪守小弟角色。在电视剧拍摄现场,一般的演员或者工作人员都敢于坐在导演椅上,但范伟从来不去碰导演椅。即使是在显示器前面看着赵本山和其他演员对戏,他也宁愿坐在导演椅的旁边或者后面,把椅子空着,他始终明白,导演椅在片场其实是不容他人侵犯的。
范伟在早期戴着眼镜,衣着朴素,没有个性,演员没有个性就很难出名。后来他把头发一剃,立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随着范伟的走红,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微妙起来。
让赵本山在意的是,之前别人有事找范伟,他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推掉,来为自己做事,但成名后的范伟就做不到了。在赵本山看来,是他给了范伟一切(赵本山接受著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采访时所说),范伟怎么能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2004年,赵本山、范伟合作《马大帅》时,赵本山还能轻松调侃:“我没有什么压力,他演得好是事实,大家别忘了我可是该剧的导演。范伟跟了我10年,他是我一手扶起来的,最初他是个很少说话的人,到了《卖拐》才飞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我天天给他戏拍,他也不可能超过我,我的经历他永远不会有。”
但到两年后拍摄《马大帅3》时,赵本山的心态已经不那么轻松了:“范伟过去当陪衬,现在他需要别人陪衬了。我和他合作这么多年了,他演的是我拍的戏,怎么火的大家都清楚,我就是希望他在火暴的时候别忘记过去。无论当不当陪衬,友情最重要。”
拍《马大帅3》时,赵本山和范伟住在同一个楼层,本地的开原市政府特意给他们俩开了两个房间,一套给范伟,一套给赵本山。范伟很少去赵本山的房间。但两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不能不交流,后来赵本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