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还能挺多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元还能挺多久-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信件到达后才几个小时,美元在外汇市场上即遭重创。政府新的行动将引致沉重负担,使美国已居历史最高的外债水平继续攀升,货币交易商忧心忡忡也就在所难免。海外投资者持有近100 000亿的美元债券,这意味着美元的命运现在攥在外国人手中。如果太多海外持有人同时抛售美元,那么,世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元崩溃。
  对于美元的命运,中国掌握着生杀大权。2008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政府债务最大的外国持有者。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高达6 500亿美元。为了刺激出口,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让人民币处于相对低价,而美国消费者也贪婪地购进廉价的中国商品,中国将这些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奥巴马政府正在讨论一个10 000亿美元的经济拉动计划,为筹资金美国不得不增加外债的发行,而这要仰仗中国政府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如果中国发觉美国金融体系已羸弱不堪且债台高筑,对美元失去兴趣怎么办?美元需求的下降将使美元对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价格更低,而其在全球的吸引力也将因此降低。
  至2008年底,美国资本主义已近崩溃。即使在政府通过了7 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之后,金融危机也远未结束。衰退已成必然。而曾备受尊崇的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被控诈骗500亿美元的国际投资。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以来,美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世界如此的不信任。
  但在这封邮件传播了两个星期之后,美元却调头向上,展开了几年来最有力的一次反攻。美元对欧元和一篮子其他主要货币的交易价格陡然间达到年度最高。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危机期间,世界货币交易商仍将美国国债看做是最安全的避风港(尽管这次危机由美国一手造成)。虽然美国有许多问题,但世界其他国家也不见得更好。交易商疯抢美元并非因为他们喜欢美元,而是因为找不到其他更好的选择。
  而美元在外汇市场的反弹仅是故事的一小部分。正如本书所述,美元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金融史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比。美元宿命论者被再次提醒,要撼动美元在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并非易事。这要求对经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全球金融体系进行大规模重建,而大多数国家并未做好准备应对重建。金融危机期间也许更是如此。
  因此,难怪2008年初有媒体报道说,为防止美元自由跌落,美、欧、日启动拯救美元紧急计划。尽管这一计划并未付诸实施,甚至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官方承认,但它已引起共鸣,因为主要国家实际都会排除所有障碍,防止美元危机的发生。作为世界央行储备、贸易、金融的主要货币,美元的崩溃对谁都不是好事。
  美元在商品交易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有一例足以说明。即便在某些市场美国无足轻重,但美元依然盛行。如在泰国和巴基斯坦,虽然只有1/4的出口产品销往美国,但80%的出口都以美元核算。以棕榈油为例,马来西亚和印尼占到了世界产量的90%,中国是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而美国的购买量仅占全球总量的3%,甚至比不上埃及。但马来西亚股票和衍生品交易所2008年推出的新棕榈油期货合约,却是以美元来做的。“国际贸易仍以这种货币进行。”吉隆坡证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的全球市场部部长巴特(Raghbir Singh Bhart)说道。
  或许某一天我会收到一封邮件提醒我美元危机即将来袭,但本书的观点是,美元不会在朝夕间突然坠落(虽然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将不可避免)。它不会像着火的大楼那样轰然倒塌,而更大的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美国债务和赤字的增长、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趋于相同立场,这一货币影响的衰落逐渐显现。美元的衰落将首先表现在外汇市场,然后是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最终是作为国际贸易润滑剂的地位。我们将看到,取代其位置的不止是一个后继者,而是有几种货币逐渐蚕食美元一度垄断的地位。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对年轻一代解释:有一种货币在全世界曾被不容置疑地普遍接受。也许,他们会觉得难以置信。
  

《美元还能挺多久》 引言(1)
在一个昏暗的日子里,荷兰人打开电视,看到了不曾想过的一幕:强大的美元正在他们眼前土崩瓦解。
  这一突如其来的美元崩溃始于格林威治时间凌晨1点。当时,新加坡一家大银行的交易商接到了一张抛售美元的大单,很快有传言说,这一委托来自一家庞大的对冲基金,它将不惜代价卸载其以美元持有的资产。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央行(都是美元的持有大户)开始买进更多美元以图稳定这一“绿色钞票”的颓势;但是,目前恐慌已经形成,各央行购进美元的努力迅速被淹没,私人投资者、交易商、投机商都在争先恐后地抛售手中的美元。
  在欧洲,交易一开盘,美元即急速沉没。该区债券市场已经停牌,而股票市场在令人瞠目的几分钟内全部下跌,跌幅超过10%。不等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宣布给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贷款,ECB的电话线路已被急切的电话塞满,无法接入。交易商们说,美元始料未及的暴跌使得无数的对冲基金形同虚设,根本无济于事。荷兰一位新闻主播报道,阿姆斯特丹的自动提款机前排起了长队,愤怒的人群发现取款机已被提空因而情绪变得异常冲动。城里的外汇兑换处都已关闭。格林威治时间下午1点,在新加坡大单交易引发危机后仅12小时,都灵银行(Banca di Torino)宣布破产,成为第一家破产的欧洲银行。
  紧接着,美国的交易开盘,美元继续下跌。对此,究竟该做出怎样的反应,美联储和ECB开始了争议:ECB希望在美元和欧元之间实行一个新的固定汇率,而美联储却迟迟不肯行动;相反,它决定冻结跨大西洋的所有金融交易。英国站在华盛顿一边,扬言如果ECB不让步,它将退出欧盟;而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石油出产国则支持欧洲。他们宣布,此后原油价格将以欧元取代美元定价。回到阿姆斯特丹,在这令人晕眩的一天的黄昏来临之际,有人叫了辆出租车,将他送到地铁站,由于美元和欧元都不稳定,他付了司机三包万宝路香烟作为车费。
  当然,这一情形并非发生在真实世界,可它却在2005年荷兰的一家电视台上演了。这让人想起奥森·韦尔斯(Orson Welles)著名的《世界大战》(Wall of the Worlds)情节中的广播恶作剧,许多在节目中间转到这一频道的观众,看到新闻节目主持人报道美元的陨落,真的还以为这一虚构的故事就是令人惧怕的现实。有人甚至立刻跑到自动提款机取出现金,唯恐晚了来不及。“我们想让大家看到,金融世界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危险许多。”这部电影的编剧、荷兰一家经济报的记者马顿·辛克尔(Maarten Schinkel)这样告诉我,“人们不理解的是,世界对美元的依赖仍是这么严重。”
  如果真的来了,金融大决战也许并不会像辛克尔预言的这么激烈,如此迅速地蔓延。但有一点他是对的:美元在我们的世界已是无处不在,就如水之于鱼。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以至于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它会永远如此。很少有人曾凝神想过,在当今世界上,美元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对于美国以至全世界的繁荣,它又发挥了多大的推进作用。同样,也很少有人想过,也许有一天,美元的优势地位会终结。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元还能挺多久》 引言(2)
本书将引领你加入美元在全球经济的观光之旅,旨在让人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书中审视了这一绿色钞票的诱惑、它的历史、它的众多作用以及它所承担的推动全球化的角色。书中认为,美元发展为世界主要货币,正推动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明显趋势。
  毋庸置疑,其最初的发展是积极的:对于美元的普遍认同是促使世界经济急剧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使得中产阶级人口急剧膨胀,同时也使许多人脱离贫穷;但其反面也令人担忧:对美元的持续需求促使美国累积了巨额外债和新的贸易赤字。现在美国每天为其国民,无论男人、女人还是孩子要付出相当于100万美元,而这还只不过是所需偿付的外债利息。国际债权人越来越担心这些债务和赤字会最终失控,而华盛顿政府安抚他们的能力将决定美元的优势地位还将维持多久。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一地位的丧失会给美国,也会给全世界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弄懂美元在全球地位的改变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最好还是看一下美元究竟有多强大。即便是在军事和经济超级大国里衡量,美元至高无上的地位仍是令人瞩目的。美国经济占到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美国公司持有全世界股市资本的近50%。美元的优势比这还要大:在每天超过32 000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上,近90%的交易都是以美元形式的;世界各国央行储备金有近2/3都是以美元持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要单位。新兴市场国家借进美元;人民币钉牢美元以保证稳定;从石油到大豆,所有主要货物,都以美元定价;美元成了真正的世界货币,因为在流通的7 600万美元中,约有2/3是在国外。即使在1971年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之后,其背后的支撑只剩下了世人对美国的信心,外国人仍然敛集和花费这样的美元。
  “美元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货币成就,”金融史学家、《格兰特利率观察家》(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