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以高价挖到了A裁缝与B裁缝的徒弟到自己的店里来工作,然后高调向媒体宣布:“A裁缝与B裁缝的徒弟为了学到更好的手艺,已经转投到我的门下。”
接着他买断了第五大道整条街所有最重要位置的广告,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这条街上手艺最好的裁缝”。
这一策略使C裁缝大获全胜,彻底打破了A裁缝与B裁缝的垄断地位。那是什么使C裁缝在夹缝中脱颖而出?是什么使C裁缝改变了后进品牌的命运,实现了行业排序的“乾坤大挪移”?
就是反定位!
摒弃那些虚的、一看就是忽悠人的,要斗就真刀真枪、实实在在地干一场!你们一个全市最好、一个全国最好,很好,但在这条街上,在我们三个人当中——我才是老大!
他们三个争夺的市场在哪里?就是这条街。你都证明自己是这条街上最好的了,别人还有什么好说,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C裁缝的这个反定位策略,可谓是釜底抽薪,一击毙命,丝毫不给对手留反击的机会。这是兵中之上策!
。 想看书来
为什么可口可乐要改变配方(1)
二十世纪的调查显示,全球最流行的三个词语分别是“上帝”、“她”和“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无疑是上个世纪最负盛名的品牌。近百年来,它一直占据着全球软饮料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经典瓶装可口可乐
自可口可乐诞生以来,曾经有很多企业仿制出了类似可口可乐的饮料,但却没有一家能够与可口可乐同日而语。在营销史上,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战斗一共打了105年,但是前面的70年可谓曲折坎坷,百事可乐长期生活在可口可乐的强大压迫之下。
在1950年以前,百事可乐在美国被叫做“黑人的饮品”,在加拿大则被说成是“法语人的饮品”,言外之意,也就是说百事可乐是“低下阶层的饮料”。百事也曾三次上门请求可口可乐收购自己,均遭到了拒绝。
由于百事可乐的攻击点也就是定位不准确,所以攻击效力很差,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攻击是在上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大家都没钱,于是百事可乐推出一个广告:“花同样的钱,买双倍的可乐。”从价格上打击可口可乐,并在短期内奏效了。
但是不久,可口可乐也把价格降了下来,优势又回到可口可乐手中。也就是说,对手可以复制的战略不是好的战略,它没有对准对手的战略性弱点。
20世纪30年代的“百事可乐”广告
直到进入60年代末期,当百事可乐定位于“年青人的可乐”时,才算找准了可口可乐战略上的弱点。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这一软肋,发动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营销攻击,才改变了可口可乐一头独大的品牌格局。
因为可口可乐是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所以当百事可乐找出针锋相对的反向策略,从而把可口可乐重新定位为落伍的、老土的可乐时,百事可乐才从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1950年,斯梯尔担任了百事可乐的总裁,针对可口可乐的定位,他首先把百事可乐的市场定位于战后年轻的一代。他选用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男女做广告,强势打出了“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的口号。这个广告含沙射影地指出可口可乐不过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古董,根本配不上当前年轻人的活力四射。
配合这一策略,百事可乐制作了一系列针对可口可乐的攻击性极强的广告,比如:
广告一:
一个小女孩要服务生给她一杯可乐,服务生给了她一瓶“红色包装”的可乐。小女孩突然变成了老太婆的声音,悲愤地数落起服务生来。服务生赶紧给她换了一杯百事可乐,这时,她又变回天真的小女孩了。
紧接着电视字幕出现: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广告二:
美国,小镇的公路边摆放着百事可乐和“红色包装”的可乐两个自动售货机。一辆红色敞蓬车停下,一位极为*且高贵的红衣女郎走下车。将一枚硬币投入“红色包装”可乐售货机里,仰头便喝,微风吹动女子的薄纱长裙,*动人。
几个小男孩隔着一处栅栏,用羡慕的眼神望着女郎,忍不住咽着口水。
红衣女郎表情傲慢,飘逸地将未喝完的“红色包装”可乐重重地放在路边的栅栏上。
红色跑车逐渐远去,几个小男孩兴奋地跑向那罐喝剩的“红色包装”可乐。
小男孩手里拿着那罐可乐,又忍不住咽了几下口水,旁边另几个小男孩也是迫不及待的样子。
但接下来,另人大感意外的是,小男孩突然将剩下的“红色包装”可乐全部倒出,然后将罐子扔到地上,大伙儿争先恐后地用脚踩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什么可口可乐要改变配方(2)
带头的小男孩将踩扁的罐子扔到一个透明的大袋子里,袋子里放着许多被踩扁的“红色包装”可乐罐。小男孩将手中的袋子递向一个男人,那人将一枚硬币交到了小男孩的手上。
小男孩将这枚硬币投入百事可乐的自动售货机里,一罐被冰冻的百事可乐滚落下来。
几个小男孩轮流喝着,每个都露出陶醉的表情,其中一个小男孩还忍不住打了个嗝。
然后,画面虚化,叠加LOGO。
字幕出现: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与此同时,百事公司开始在一些公共场所邀请人们同时饮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并让人们在品尝后,评价两者的味道。因为大多数人都有偏好甜食的心理,所以,在没有名牌效应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略甜一些的百事可乐的味道。那些喜欢百事可乐的参与者的神情,都被拍摄了下来,并出现在电视上。
这个创意让百事可乐大获成功,如果说百事可乐之前的广告只是含沙射影地攻击可口可乐的话,那么这一次,百事可乐开始彻底撕下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伪装,和可口可乐针锋相对。
“试味道”这一招对可口可乐公司高层震动很大,他们经过讨论,认为可口可乐的味道已经不能符合新一代公众的胃口了,并决定改变旧配方把可口可乐的甜味提高。
没想到,百事公司又推出了攻击性更强的一则新广告。
广告首先推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可口可乐要改变配方·”,接着出现一个小女孩,充满悲伤地说:“他们把味道变了。”接下来,这个小女孩拿着一瓶百事可乐,在痛快地喝下一大口之后,恍然大悟地说:“噢,现在我知道了!”
这个堪称经典的百事广告,不仅再一次在目标消费群中塑造了百事可乐的美誉度,而且使得一大批原属于可口可乐品牌的消费者,也纷纷倒戈。
“歌后”王菲代言的百事可乐广告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与可口可乐强调本土化的道路不同,百事可乐再次站到了它的对面,另辟蹊径,自建市场。在全球的扩张中百事可乐将“明星”策略和本土化的广告线路相结合,从“Ask formore(渴望无限)”到“Dare for more(突破渴望)”,百事可乐始终将产品定位在国际品牌上,百事可乐无时无刻不在宣扬自己的新潮、流行,暗示可口可乐的老化、腐朽。
百事在全球长期推行的“体育+音乐”的广告模式,开创了世界性品牌广告的营销新趋势。
从口味到价格、从定位到广告、从营销活动到明星代言、从商业文化到包装变化……百事可乐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可口可乐。
从三次请求收购到80年代中期几乎逼平可口可乐,并最终迫使可口可乐放弃传统配方,转而推出新配方。历经了百余年的努力,百事可乐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百事可乐终于可以不再仰视它高傲的对手——可口可乐,它终于达到了与可口可乐分庭抗礼的地位。
百事可乐靠什么实现了梦想?
毫无疑问,当然是反定位!
正是“反定位”战略使百事可乐得以成功从可口可乐手中抢下了一块可乐大蛋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清扬大战海飞丝——十年磨一剑,旨在折桂冠(1)
“如果有人一次次对你撒谎,你绝对会——甩了他,对吗?”这是入华21年后,联合利华公司首次推出的去屑洗发水品牌“清扬”的电视广告语。
高调、自信、傲慢、酷感十足的小S版“清扬”广告
在广告中,代言人小S高调、自信、傲慢的表情以及气势汹汹、含沙射影的广告词,无不彰显着“清扬”“来者不善”和咄咄逼人的气势。
“清扬”在针对谁?“清扬”在攻击谁?
一、联合利华与宝洁的战争由来已久
清扬的品牌持有人——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业务涉及到家居、个人护理、食品、冰激淋等领域,旗下拥有包括力士、旁氏、夏士莲、多芬、奥妙、洁诺、中华、立顿、和路雪、家乐等几百种品牌。
过去40年来,联合利华与其劲敌宝洁的“拉锯战”一直是华尔街永远的主题。
在洗发水领域,无论在品牌影响力、品牌数量、市场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联合利华与宝洁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去屑洗发水市场领域,联合利华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优势品牌足以同宝洁的海飞丝相抗衡,这更是联合利华心中刻骨铭心的痛。
二、“清扬”十年磨一剑,旨在折桂冠
为了扭转竞争局势,2007年3月,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继力士、夏士莲之后的第三大洗发水品牌——“清扬”高调上市。作为十年来首次推出的新品牌,清扬旨在弥补、提升联合利华在去屑市场竞争中的不足和短板。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裁薄睿凯在“清扬”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清扬的上市,将彻底颠覆国内去屑产品市场,打破20年来中国人头屑持续泛滥的现状,而清扬的目标,将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在总量达百亿的去屑洗发水市场中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