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野外良好的睡眠使他得以平静地面对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他的笑容甚至可以为最无助的心灵带来信心,他就带着这种微笑朝那个可怜人弯下腰去。
  “放心,孩子,”他喊到,“你的罪都被赦免了。”
  赦免罪恶!真是的!观众中那些有地位的受人尊敬的人都不赞同地后退了一步。“真是亵渎神灵啊,”他们喊道,“谁给你的权柄来履行上帝的职责?他有什么权力决定要赦免谁的罪?”
  即使没有听见,耶稣也感觉到了他们的抗议。他从不主动招惹别人同他抗辩,但是也从不逃避,他的出名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抗辩获胜的传闻。人们通过选举获得职位—包括一些最高的职位,像总统—因为他们和蔼可亲,从不制造敌意。但是真正能被人们记住的那些领袖,都曾招来大量批评意见并积极回应这些批评的人。
  “有什么不满的?”他喊道,看着那些反对者。“你为什么就知道站在那里作批评?对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哪一样容易呢?结果是一样的。”他重新转向病人,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这个人动了一下,惊奇的发现他的身体听使唤了。慢慢地,他满是疑惑站了起来。他发出快乐的呼喊,在朋友欢快的簇拥下,回家去了。批评者们已经得到了答案,但是他们却不肯放弃。在以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们继续愤怒地争论不休,直到这种争论最后在骚乱中结束。
  如果当时有份报纸的话,你能想象得出第二天的《迦百农新闻》上会出现什么标题吗?
  瘫痪病人被治愈
  拿撒勒人耶稣声称拥有赦免罪恶的权力
  著名的文士纷纷反对
  市民领袖称之为“这是对神灵的亵渎!”
  痊愈的人则还击“无论怎样,我能走了。”
  这是第一条头版新闻,而此时天色才刚刚转亮。
  在被这件事吸引的人当中,有个叫马太的税吏。作为一个生意人,他无法从头到尾看完这场争论,而是早早地离开了。当快到中午耶稣经过的时候,他正在努力地工作。
  “马太,我需要你。”耶稣说。
  这就够了。没有争论,不需要诱导,没有任何对报酬的承诺。只是一句“我需要你”,这个富有的税吏就离开了他的公职。他设宴款待这个年轻而又杰出的讲道者,并宣布自己为他的门徒。
  *     *     *
  著名的税吏也加入了拿撒勒人的组织
  马太离开商业开始对新宗教的宣传
  举办盛大的午餐会
  *     *     *
  这是第二条头版新闻。
  午餐会本身就是第三个轰动事件。它决不是那些讲经颂道的人会赞同的形式。但是毫无疑问,它令人愉快而且气氛融洽。
  没有进行任何神学测试以便缩小邀请范围的作法。没人站在门口问“你对耶稣出生持什么信念?”或是“你有没有受过洗礼?”之类的问题。大门敞开着,跟门徒和一些尊贵人士一块儿进来的是一群收税官,酒店老板和一些罪人。
  “真是令人无法容忍,”一个大人物抱怨说,“哪怕这个年轻的讲道者有一点道德标准,他也不会跟这群乌合之众一块儿吃饭。”
  他们都感到震惊,而他没有。根据他们的法则,他得惩罚自己,但是他完全置之不理。他对人们的热爱超越了所有社会限制。他看起来似乎并不知道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有教养的,哪些人则不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无人知晓之人(6)
“来呀,过来呀,”他朝那些法利赛人喊道,“你们不总是因为我跟那些粗俗的局外人吃饭而对我喋喋不休吗?谁更需要医生—是身体健康的还是疾病缠身的?
  “还有一件事你们要想清楚,”他又补充说。“你们那么强调形式、信条和场合—你认为上帝真的在意这些吗?当他说,“我喜爱良善(怜悯),不喜爱祭祀”的时候,你们觉得他是什么意思呢?把这些想法带回家,好好想想吧。
  *     *     *
  为酒馆老板和罪人辩护
  *     *     *
  拿撒勒人耶稣欢迎他们来赴宴
  *     *     *
  谴责著名的法利赛人
  *     *     *
  “教条并不重要”,他说,“上帝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
  这是第四个故事。可以确信的是,这个故事在以后的几周内,迅速传遍了各家各户,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晚间话题。
  重点:他更多的是因为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更多的是他的行为为他作了广告),而不只是言语。
  宴会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被一个戏剧性的场景打断了—城市的统治者慢慢走到主桌前,静静的站在那里,内心巨大的悲痛使他朝耶稣深深的鞠躬。那天早上,他坐在女儿的床边,紧紧抓住她脆弱苍白的手,注视着她微弱的呼吸,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把她从生命的悬崖边召唤回来。最后,医生告诉他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所以他来了,这个城市的统治者在听到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轰动一时的治病本领时过来找他了。
  会不会太迟了?统治者进门的时候这样想,但是当他站在耶稣面前的时候,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信念紧紧抓住了他:
  “主,我的女儿刚才死了,”他喊道,“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耶稣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被这样强烈的信念感动了。没有任何犹豫,他毫不迟疑地向门口走去。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认为他能做的事没有任何限定,只要来恳求他的人有足够的信念。抓住统治者的胳膊,他领着他到了街上,他的门徒和那些鱼龙混杂的人群也一块跟在后面。
  他们要走过几个街区,但在还没到目的地的时候,又被另一件事打断了。
  一个病了12年的妇女挤过人群,躲过门徒们锐利的视线,抓住他的衣服边。“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这是怎样的想法啊……需要什么样的人格力量才能唤起这样的想法啊……“我的女儿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我已经病了12年了,医生也束手无策,但只要我能摸到他的衣服,我就得救了。”……艺术家们怎么会认为一个面容悲伤,身体羸弱的人有能力激发人们如此神奇的想法呢!
  妇人取得了成功。通过那一摸,通过他的微笑,通过他说的几句话,她的信念战胜了疾病。“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然后他又往前走,人群变得更加拥挤。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统治者的住处了。门口有些送葬者进进出出的,他们是刚刚请来的,在看到雇主的时候,他们干得更卖力了—可怕的哀嚎声和乐器单调的音符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片虚假的悲伤场面。耶稣加快了步伐,来到他们中间。
  “退去吧,”他作了个命令的手势,说,“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他们嗤笑他。他把他们拨开进了屋子,抓住小女孩的手。人们被亲眼看到的事实惊得目瞪口呆,在他的碰触下,小女孩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第五条或第六条头版新闻。一个女人病了12二年,却痊愈了!一个被医生认定已经死去的女孩,此刻正微笑着坐在那里!难怪那天晚上人人都在谈论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故事里说“风声传遍了所有的地方。”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它的四处传播。那是无法抗拒的新闻!
  他因自己做的事,而不是他的讲道,闻名天下。这就是第二点值得注意的地方。福音书中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字眼:
  

无人知晓之人(7)
拿撒勒人耶稣将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进行控诉
  地点:中心犹太教堂
  时间:今晚8:00
  有音乐演出
  他的传教都是顺带作的。只有一次,他作了一个长的讲道,可能也时不时地被提问和争论打断。他不是要建立一个神学制度,而是来引导生活的。他过着比同时代任何一个人都要健康的生活,他所到之处都不吝于同别人分享他的健康。他的想法大胆、神圣,他用超越了美的思想表达自己,就如同植物开花一样自然。他的布道,如果可以称为布道的话,通常是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说明。他治愈了一个瘸子,使瞎子重见光明,给饥饿的人吃食,给贫苦的人带来快乐。
  他更多的是因为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更多的是他的行为为他做了广告),而不只是言语。
  教堂,尽管一直妄想引起人们的关注却始终不能成功,却作了更多诸如此类的好事,远远多于那个游走在街市上的拿撒勒人。大部分的大学是在教堂的启发下建立的;大部分的医院是由教堂成员创建的且迄今仍受到他们的支持;推动企业发展的理想也来自教堂;它的成员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最可靠的支持。不仅如此,教堂本堂牧师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治疗和帮助的过程,这一点每个牧师家里长大的孩子都非常清楚。吃早饭的时候会有人按门铃,晚饭的时候会有人按门铃,深夜的时候有人按门铃—每一次门铃响起就意味着又有人要把自己的苦恼和负担扔在牧师家里了。一个被贪婪、仇恨、恐惧蒙蔽了双眼的人来了—他向牧师敞开心扉,并在重获光明之后就离开了。一个父亲领着极端自私,不可就药的孩子来了……。有时候,牧师的确能够触摸到已经干涸的良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正常而有意义。有一个失业的人,家里人都在挨饿,他胆怯地来敲牧师家的门。不知为什么,牧师的几片面包,一点干鱼也能喂饱另一个家庭。
  重点:他会选择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神殿的广场、城市广场或者人们做买卖的地方讲道。
  这些都是耶稣的工作,并以他的名义来完成的。
  如果他再活一遍,在现代社会,他就会想办法让这些行为广为人知—用他的行为来作广告,而不是以他的布道。
  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