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一点看西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近一点看西方-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汗淋漓的我心想:“早知道这样,连领带都扔###了!”
  长途旅行的教训
  不仅见美国人费思量,坐美国人的飞机也是大意不得的。那不仅是尴尬和遭罪的事了,而是直接考验你的抗寒能力。
  夏天坐美国人的飞机要防止感冒,因为他们能把温度放在让你冷到打哆嗦的程度。五月底乘机自北京去美国,那是走路都出汗的季节。所有人上飞机穿的都是短袖,到了美国的飞机上却顿时变了个节气,寒风呼呼地吹,中国人都冻得瑟瑟发抖,有人把准备好的外套穿好、再盖上毛毯。我被冻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跟乘务员说可否把冷气关小点,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男乘务员很痛快地回答说一会儿就热了。之后发现,不到半小时温度又重新冷了下去,我知道同机的美国人肯定有相反的意见。中国人喊冷时美国人会叫热。 。 想看书来

2。见老外穿什么(3)
因为中国人穿着长裤披毛毯缩在座位上的时候,美国人还是短袖短裤露着###,歪在那里呼呼大睡。而那些空服人员早已习惯那个温度了,他们全是衣着短袖,在整个飞行途中,不管飞机多冷都很少看到他们把外套穿在身上。我再次确信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源泉之一是美国,因为他们太喜欢并依赖空调了。
  夏天的美国室内外温差实在是大。所以在纽约华尔街工作的那些人穿衬衫里面还加背心,因为办公室很凉。周一到周五,那些平日西装笔挺的金融界人士就将西装领带脱去,只穿着衬衫上班,绝大部分穿白色的,总之清一色的浅色,还都是纯棉衬衫。
  美国衬衫的袖子长领子大,在手肘的地方还堆出一堆褶子,上面的第一个扣子永远是开的,而第二个以下的全部扣着。从衬衫开口处竟然可以看到里面棉质的被心,在三十多度高温的纽约他们就那样穿着,无论衬衫背心都是质地非常厚实的布料,几乎每个人都这样。而欧洲人向来不在夏天把背心穿在衬衫里面,衬衫是男人上身最后的屏障。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们,大热天的为什么每个人反而增穿背心,他们回答居然说怕太###,里面的东西会透出来被人看到,让我觉得非常诧异。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短裤凉鞋地闲逛和进商场,他们的###欲实际不比欧洲人差。
  一次性的晚礼服
  但是一到盛大的晚会,美国人却比欧洲人还正式,经常穿礼服出席一些慈善晚宴。
  那种晚宴的礼服和正式的西装是不一样的,衣服的领子比普通西装要大很多,又是双排扣,清一色的黑色。裤子没有系皮带的扣袢,两侧还有两条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最奇特的是里面的衬衫,它的袖扣、前胸和领子全和普通的衬衫不一样:袖口的扣子不是缝在袖口上而是可以随意脱卸的漂亮金属装饰;前胸布料不是平的,往往有一排排褶皱装饰;领子还是小小的立领,不能打领带只能系蝴蝶式领结,领结一旦系上,领子也就成为三角状立在脖子上。穿了这样的衬衣,那种立领一晚上都在提醒你得挺直了脖子,我这才明白那些高级餐厅里的服务生为什么身材都那么挺拔了。
  欧洲人出席这样的晚宴反而很少见这样的阵势。他们大部分都西装革履,但很少穿礼服,我在欧洲十几年,从来没遇到这样的机会,正式的场合都是用普通西装代替了。到了美国没多久,在朋友劝说下就买了套礼服,只为去参加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友的慈善晚宴,结果那套礼服没用两次就束之高阁。回国以后每次看着这个连穿着的方法都被我忘记的礼服,我知道此生难有再次用到它的机会了。
  美国人简单的时候很简单,复杂的时候很复杂。
  就如同整个世界都要学英语一样,在对外交往中的穿衣戴帽习惯,我们也得向西方人学习。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只能穿在特定的场合,西装已经是全球化中最潜移默化的东西,以至于每个人都没有把它视为舶来品。见老外穿什么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国家的人了解什么风俗。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就既能避免尴尬又会让自己很舒服。
  

3。见老外吃什么(1)
吃喝是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上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说请你喝杯咖啡,那就是试探和你交往。如果请吃午饭,那他就是对你比较有兴趣,只是那顿餐费也是公司报销的。倘若请到家里吃晚饭那更不要拒绝,尽管晚餐耗时长,对方花的也是自己的时间,还可能是自己掏钱,但这是更友好的表示。
  商务餐聚是个重要的交际场合,它可以通过聊家常拉近双方的距离。商务谈判谈的是事,最终落实的毕竟是人,相互产生信任很关键,而餐聚就是增加双方信任和了解的重要途径。为此要懂吃懂喝,会吃会喝。现在许多人都出过国,对外国都有一定认识,但是仔细想一下,虽然饮食是商旅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却几乎集中在人文和地理方面,没有太多人对在外国的吃喝表示多大的兴趣。
  勇于吃喝
  有些人是不敢吃,要么是不懂规矩,要么是太要面子。
  我以前的一个领导谈起过他在美国工作期间,参加了一个律师家里的聚餐,进门后由于不熟悉习惯,婉拒了主人推荐的餐前饮料,其实他就是客气一下,不是不愿意喝,如果主人继续再问的话,他就会接受。但是直到后来他真的渴了,直率的主人也没有再推荐,那晚上他竟然没有饮料喝。
  有一个朋友去纽约之前多次致电向我询问和美国人交往的问题,从学习到生活都涉及了,就是漏掉了被宴请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结果后悔莫及。
  她告诉我,那次是在纽约两个月之行受到的最好的招待,被请在一个挺气派的饭店午餐。结果尽管英语不错,她却看不懂菜名,又不知道该吃几道菜,点多了怕对方破费,又怕别人比自己先吃完,自己拿着菜单犹豫了半天,胡乱选了头道和主菜,后来告诉我她自己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白白浪费了那次机会。
  看不懂菜单是经常事,因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一种习惯。如果换上我,就先看临桌吃什么,不行的话借口去洗手间,在饭店内视察一下哪些菜受欢迎,趁机私下问问侍者吃什么好,他们都会很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假如菜价太贵怕对方多花钱,那就直接问对方准备吃几道,如果他只要两道,你就要两道好了,甚至还可以请他帮你推荐,那样的话即使吃到贵的菜自己也没有心理压力。
  一般地讲,午餐在纽约比较简单,一般不喝酒,只吃两道菜,主菜必吃,就在头道和甜点之间两者择一就好了。腼腆只会自己遭罪,尤其是遇上直来直去的美国人。我常和朋友谈起,旅行在外,要把每次的宴请都当成一次历史机会,因为你完全可能不会再来,而历史机会是不能错过的。
  相比之下,和法国人吃饭是愉快的,他们在饭桌上既礼貌又体贴,循循善诱,会主动向你介绍菜单、推荐饮料,不会让客人饿肚子,尤其对女士。不像美国人那样,你说不吃他就真的不管你了。
  学习吃喝
  有的人是不会吃,对国外的饮食习惯不欣赏,也不肯尝试,其实外国有很多有意思的饮食和习惯,比如凉酒、温茶和热咖啡。
  西方人对啤酒、香槟甚至某些红酒不凉不喝,喝完一瓶才叫一瓶。而啤酒一定得存在冰箱里,到桌子上瓶子起霜,手握着冰凉,一看就知道是刚拿出来的,那样入口时才感觉到清爽惬意,啤酒的味道才能充分显现。而我们很少喝凉酒,喝啤酒也很不讲究,在北方餐馆里,人们常常一次性把啤酒叫够,放在桌上,然后将瓶盖全部打开,喝到最后啤酒气都跑光了,味道尽失。

3。见老外吃什么(2)
对于茶,西方人、###人以至于非洲人都是温喝的,不像我们要追求那种烫嘴的感觉。典型的###茶是红色的,温吞吞的水又放了不少糖,结果是红茶、温水加甜甜的感觉,而不是中国人的绿茶、热水和淡淡的清香。和###人会谈,我就入乡随俗一口口喝他们递过来的红茶,其实那红茶味道不错,看着颜色也###,加点糖还挺好喝,尽管我平时不喝茶。
  但咖啡是要热着喝的,要热到烫嘴。美国人甚至把咖啡煮到能烫伤人的温度。不过夏天时美国人也喝冰咖啡消暑,国内近些年来兴起的冰茶说不定受了美国人的影响。西方人还有一种叫爱尔兰式咖啡,是用爱尔兰威士忌加上奶油冲饮的热咖啡,酒香中含着奶油,味道相当有特点。
  就茶道而言,只有法国的牛眼那么大杯咖啡可以和中国南方的功夫茶相比,一小杯咖啡喝半天,比起美国的大杯咖啡更能喝得让你心跳加速。
  为他人吃喝
  有些人是不得已而吃。请客吃饭在国内另一种说法叫应酬。其另一层意思是吃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工作,甚至为了别人。商务活动中这很常见,尤其是当你处于卖方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你需要讨好买方,让他们高兴,销售活动才可能继续进行。
  西方人在这点上,有时候比我们做得好。我曾经有一次在北欧和瑞典人吃饭,那次我们是买方,对方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把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好,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同行的国内工厂领导知道在欧洲旅行吃不惯西餐,事先准备了大量的方便面和榨菜。他们甚至在海鲜大餐上来后,往那大盘子里挤袋装榨菜。北欧人不知道西餐还有这种吃法,好奇地问那是什么,结果那个工厂厂长把半袋的榨菜挤到对方盘子里,比划着让他吃。
  结果那瑞典人用叉子把半袋榨菜直接吃进肚子里,脸上还一直露着灿烂的笑容,看得我直替他感到委屈。因为那一堆榨菜放在谁嘴里,没一大碗米饭是下不去的。
  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拒绝还真得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我们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去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