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金融之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推开金融之窗-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创造出“效率市场”一词,从而使“效率市场假说”广为人知。而今,这个理论的内容已经不只是“股市是不是可以预测”的问题,而是包含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股市是不可预测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股市的变化是由新闻推动的,而新闻本质上又是不可预测的,股市也就是不可预测的。
  其次,股市迅速而充分地对新闻作出反应。
  第三,研究股市没有用处。 “效率市场假说”认为,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都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股票的交易量、价格、公司的财务报表、K线图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去研究它们,而且事实上,它们已经被无数人研究了无数遍,我们不可能再从里面发现新的东西了。所以,再去研究这些东西就变成徒劳无功的事情。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能够很好解释“效率市场假说”的这个观点。西晋时有个大才子叫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一帮小朋友在外面玩,看到大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熟了的李子。其他的小朋友都跑去摘李子吃,唯独王戎没去摘。大家觉得很奇怪,他说:“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大家不信,问为什么。王戎说:“这棵树长在路边,谁都可以去摘。但现在树上长满李子,肯定是有人已经尝过树上的李子,发现李子是苦的。否则,这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吃光了。”结果,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股票的交易量、以往的价格、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等这些公开的信息就好像路边李子树上的李子,谁都可以去品尝、去研究,而且肯定已经被品尝过、研究过无数次了。因此,就算去品尝再多李子,我们的发现也和别人的发现一样,就是李子是苦的。同样,就算我们再研究股市,我们也不可能从股市里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研究股市是没有用的。
  “效率市场假说”对投资者个人与公司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那么,“效率市场假说”到底对不对,或者说股市到底是不是“效率市场”呢? 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市场有时候是效率市场,有时候不是效率市场;在某些方面是效率市场,在另一些方面不是效率市场。
  “效率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股市没有达到“效率市场”的状态,那么,它对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大危害。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股市的效率性,使它成为效率市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公司中的金融
要了解公司金融,我们先要分清公司与企业的区别。现在很多人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叫公司。其实,公司和企业是有区别的。公司都是企业,但企业并不一定是公司。公司其实应该叫公司制企业。除了公司制企业外,还有个人独资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两种基本的企业形式。
  现在绝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都是公司制企业,同个人独资制与合伙制相比,公司制有很多的优势。
  例如,法律禁止个人独资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因此,在筹集资金方面,这两种形式的企业受到很大的限制。当这两种形式的企业因为扩大规模而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时候,它们常常通过改制的方式,把自己变为公司制企业。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改制”。变为公司制企业后,它们就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就可以将自己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种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就是上市公司。
  公司的最大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多赚钱。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公司怎么赚钱。公司赚钱的主要途径当然是投资于能够赚钱的项目。在公司有很多的项目可以投资的时候,他们怎么知道哪个项目会赚钱、值得投资呢?哪个项目会亏损、不值得投资呢?经济学家们已经发明了净现值、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方法帮助公司确定哪个项目会赚钱、值得投资。
  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公司投资需要资金,那么,公司应该如何筹集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呢?
  公司有四种方式筹集资金。第一种方式是公司自己积累起来的资金。公司通过自己的经营,赚了钱。赚了钱之后,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股利分给股东,另一部分则留在公司,作为日后进行投资、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第二种方式是向银行贷款。第三种方式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向投资者借钱。第四种方式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股市筹集资金。
  那么,是不是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筹到资金就行?当然不是,因为虽然都是资金,但不同的资金来源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且,资金的来源不同,它们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公司应该以尽可能低的代价筹集资金。
  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公司赚了钱之后,怎么办?公司赚钱后,自然要把钱分给股东。那么,公司怎么把赚的钱分给股东呢?常用方式就是给股东分红。
  公司给股东分红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其实比较复杂的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决定分红时,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要不要给股东分红?二是决定分红的话,多少比较合适?三是决定分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分红比较好?
  当一个公司有很多赚钱的投资项目的时候,公司一般不会把赚到的钱作为分红分给股东,而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相反,如果公司没有什么好项目可以投资,公司就会考虑把赚到的钱大部分作为分红分给股东。
  公司与个人独资制企业、合伙制企业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在公司中,虽然企业是股东的,股东有权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但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权却在高管们手中。这就是公司的一大特点,我们把它叫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如何监督高管们的问题。怎么防止高管们光拿工资不干活?怎么防止他们侵吞股东们的财产,同时又要鼓励高管们努力为股东们工作呢?这就需要在公司内部、外部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几乎无法克服的顽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经历过通货膨胀。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把控制通货膨胀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英国1998年6月实施的《英格兰银行法》规定,英格兰银行的目标就是将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左右,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3%或者低于1%,英格兰银行行长必须书面向英国财政大臣解释原因,并说明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纠正。为了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左右,英国法律给了英格兰银行决定利率的绝对权力。也就是说,为了让英格兰银行能够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所有与利率有关的问题,完全是英格兰银行说了算,连英国国王、首相、议会都无权插手。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全面性地持续上涨。温和的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变得不稳定,并且迅速恶化、加速增长,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开始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性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是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也就是政府发行的钞票太多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公司与政府大量地增加开支,大量采购商品和劳务,可是商品、劳务供应跟不上。第三个原因就是厂家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串通起来哄抬石油、天然气价格,就会导致相关生产厂家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厂家只有提高产品出厂价,让消费者来承担原料价格上涨的损失,并最终可能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经常有一些人说,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因为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就业率。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通货膨胀的确可能提高“就业率”,但这是公众受到通货膨胀的误导造成的。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繁荣、高就业率也是短暂而虚假的。真相很快就会大白,而社会则迟早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漫长的时间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
  各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通货膨胀治理,是因为通货膨胀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首先,它会误导公众,导致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做出错误的决定。其次,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会使那些依靠固定收入生活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再次,通货膨胀会导致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在存款人与借款人之间,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存款人手里转移到借款人手里;在老板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财富从工人手里转移到老板手里;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将财富从老百姓手里转移到政府手里。
  通货膨胀还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学家们用一个叫“菜单成本”的词语来形容。为什么叫“菜单成本”呢? 我们大家都去餐馆吃过饭,知道餐馆都制作了很漂亮的菜单,制作漂亮的菜单当然是要花钱的。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餐馆的菜价比较稳定,一本菜单也就可以用上很长的时间。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不断地在变动,餐馆的菜价也得跟着变动,而菜价不停地在变的话,餐馆就不得不经常重新制作菜单。“菜单成本”虽然看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