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细节,因此,这样的记录只能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搜集材料,来辨别真伪。而记者对杨斌的追访,自然也只是每一个事件的片段,因此,本书记录的完整性也仅仅是其作为新闻的完整性。
因此,作为一名记者,笔者记录下的仅仅是自己所见闻的事实。
这不是传记,不是真相,不是全景。传记是文学和历史的事,真相永远都是追求中无法到达的终极,而所谓全景,将永远是有限视野中的自以为是。
而唯有尽量真实的记录,才是记者的天职。 
                  
 1。两份不同的简历
 2002年1月2日,香港媒体报道,著名的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张化桥提前披露信息,即将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将发表封面文章,对欧亚农业()的业绩及杨斌本人表示质疑。
张以“敢说话”著名,有内地“民企黑嘴”的绰号。中 移动、阳光卫视、超大农业、格林柯尔等香港股票的震荡都与其评论有关。张言论发表之后,欧亚农业一度暴跌35%。
1月3日,正在元旦假期中的记者飞赴沈阳,杨斌、欧亚农业财务总监阎闯详细解疑。杨斌扬言:“我们正在联合格林柯尔等企业,准备告张化桥!”
1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头条:《股价雪崩“黑马富豪”香港被狙击欧亚农业竟成“格林柯尔第二”?》当期配发社论:《谁在“做空”中国民企》
因为当时正是格林柯尔问题被曝光,香港股市掀起内地民企泡沫。几乎所有的“内地民企股”跌声一片。
杨斌的真实经历是怎样的?对比记者第一手拿到的两份杨斌的简历,细节的差异显示出杨斌经历的复杂性。而正是这些细节,成为外界考问杨斌商业真实性的疑点——
既然“黑马富豪”杨斌已经现身、走到了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之内,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时候人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杨斌的生平经历?
在2001年底之前,根据记者掌握的材料和杨斌自己的描述,杨斌的38岁以前的成长故事似乎可以这样写——
1963年出生在南京,5岁成为孤儿;
18岁进入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并留校任教;
24岁留学荷兰并加入荷兰国籍;
27岁在荷兰创办自己的公司,利用苏联解体前后的震荡在东欧从事服装、纺织品贸易,由此掘得两三千万美金的“第一桶金”;
31岁开始回国做生意、投资,创办了10多家公司,是中国农业温室、冷库以及国际花卉贸易的“教父”级人物。这一段时期,旗下从事花卉贸易的分支机构在国际上已经达到10多个;
35岁的时候,通过买壳“广华化纤”()而在上海A上市,36岁的时候因为是外商、不能决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而退出;
也是在35岁这一年,来到沈阳,决定开发建设“荷兰村”,于是逐步卖出其全国的多个子公司筹集资金;
38岁的时候,将旗下农业花卉项目打包,“欧亚农业”()在香港上市,随后,《福布斯》将其评为“中国内地100富豪榜”的第二名。
如果要以艳羡的目光仰视这位光环笼罩下的“黑马富豪”,杨斌的这些经历,显然可以写一部一个苦孩子通过个人奋斗终于攀上财富颠峰的传奇;孤儿,参军,留学,勤工俭学,创业,第一桶金,农业报国,资本运作,黑马富豪……这些词汇也足以使得杨斌的传记充满阳光。
很惭愧,对杨斌进行第一次报道时,虽然记者极力提醒自己不要写成纯粹的吹捧文章,但是,由于可想而知的单纯和信息上的局限,记者的文章的基调也不可避免地被上述词汇定性为“正面报道”。
其实,对于所谓“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分歧,是可以用一个词才消解的,这个词就是,报道是不是“客观”。任何记者报道一个事件或人物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透明程度、资源丰富程度和个人修养水平的限制,因此,记者是否忠于自己所见闻的事实、忠于采访对象所提供的信息,就成为报道是否客观的关键。好在,在上述报道中,在外界对杨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记者至少没有溢美、虚夸或扭曲自己当时所获得的资料。
或者,这现代版的“雾都孤儿”的故事,也正是杨斌对自己公众形象的刻意塑造。不妨引用一下10月25日那天杨斌向记者提供的题为《赤子情怀——记沈阳荷兰村创造人杨斌》的那篇文章的开头一段——
1987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告别了祖国,告别了故乡,从中国的南京来到了欧洲大陆的荷兰,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他叫杨斌,生于1963年。按照古老的中国民俗,他属兔,以草为食。在此之前,他也许不知道,其实荷兰是一个以花鸟闻名于世的国度,而他自己,也将与花鸟为伴,开始其毕生的努力。。。。。。
但是,有阳光就有阴影。随着杨斌的成名,随着大众对杨斌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光环渐渐褪去,阴影欲盖弥彰。
对人物的置疑首先从其经历开始。而对人物的置疑自然会推演到对其商业诚信的置疑。这样的置疑是致命性的打击,难怪杨斌后来在“出事”之后曾经对人说:“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被《福布斯》选上。”
2002年1月3日,也就是杨斌成为“中国第二富豪”之后的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国际著名的财经传媒机构道琼斯属下的《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就发表了关于他的封面文章,题目是:《YANG BIN…THE PERILS OF FLOWER POWER》(《杨斌——花卉大王的冒险》,详见附文6)。
不妨也“抄袭”几句这篇文章中充满置疑的话——
中国最富有的人物之一杨斌是个充满矛盾的人,对外面来说,他是一个勤奋的兰花种植者,在中国各地建了多个温室。但是在家里,他却是一个古怪的独裁者……
在许多方面,杨斌的两面性就体现在他的生意的两面性上——一面是透明而可信的,另一面是秘密和暗藏风险的……
那么,阳光的另一面,杨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是要先搞清楚杨斌的经历吧。
记者曾经先后获得过两份杨斌的简历。一份是2001年10月25日第一次采访杨斌本人时,杨斌亲手交给记者的他的一份简历。这显然是杨斌愿意让外人知道的他的历史;另一份是,2003年6月上旬,杨斌案开庭的前夕,记者通过内部人士获得的由沈阳市公安局作出的《起诉意见书》,其中包括了杨斌的简历。
杨斌提供给记者的《个人简历》为中英文,除了基本情况和本人简历,还包括了杨斌名下的11家公司及杨斌在这些公司的职务。该资料中杨斌的简历如下:
姓名:杨斌性别:男出生日期:1963年2月11日
婚姻状况:已婚国籍:荷兰籍出生地点:中国南京
1971—1976南京第一中心小学小学学生
1976—1981南京金陵中学中学学生
1981—1985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本科学生
1986海军第二炮兵学院留校教书
1987至荷兰莱顿大学留学
1990创立荷兰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在波兰成立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1994成立欧亚花卉公司任董事长
从事花卉、温室、冷库等的生产和销售
成功收购吉洛夫冷库公司的股份
1995回到中国建立十几家欧亚分公司
相比之下,沈阳市公安局调查所得的杨斌的简历要更为细致和可信。抄录如下:
1971年9月—1976年7月,在南京第一中心小学读书;
1976年9月—1981年7月,在南京第十中学读书;
1982年1月—1983年8月,在海军岸舰导弹部队服役;
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海军第二炮兵学院读书;
1986年7月—1987年12月,在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勤务连任排长;
1988年2月—1989年11月,转业到南京6902工厂,任检验科检验员; 。 想看书来
1989年11月以访友名义出国到荷兰,1996年3月18日加入荷兰国籍;
1994年6月任欧亚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荷兰国注册,个体企业,公司仅杨斌一人)负责人;
1998年4月至今任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海牙大酒店有限公司、沈阳荷兰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沈阳欧亚温室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请将两个版本的经历详细比较,找出其存在差别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杨斌所不愿意为外人道而又会对其个人的商业产生诚信影响的部分——
“杨版”的简历中,杨斌是中学毕业直接考入的军校,而“公安局版”的简历中,杨斌是先参军服役后读军校,且前者是本科后者是大专;
同时,“杨版”简历显示,他是从军校的教职上去的荷兰;而“公安局版”简历则显示,杨斌是先军校毕业当军官,然后还专业做了工厂职员,之后才去的荷兰;
“杨版”简历还告诉大家,杨斌是通过正当途径到荷兰留学,而“公安局版”则分明是“以访友的名义”才得以去到荷兰,且两者的时间不一致;
此外,杨斌创立自己的企业的时间,前者是1990年,后者则是1994年,杨斌对外界所说的“欧亚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当时“公司只有仅杨斌一人”。正是这个公司,杨斌后来还将其称为注册地在荷兰莱顿市的“荷兰欧亚集团”。而在杨斌2001年10月提供给记者的另一份材料还显示,所谓的“荷兰欧亚集团”创立于1987年——如果公安局的文件是可信的,当时杨斌尚未到荷兰,怎么会创办自己的企业?
两相对比,究竟哪份简历更可信?不言自明。
问题是,杨斌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经历?根据记者在2003年6月以后了解到的信息,有长期与杨斌密切接触的人说,杨斌出国的经历其实是这样的:转业参加工作后,杨斌在南京认识了一位荷兰的姑娘,根据这位姑娘的主意,杨斌到荷兰“访友”,然后脱离旅游团留在了荷兰;此后,杨斌报读了莱顿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但是没有读完,所以,杨斌“留学”的故事是假的。
而杨斌加入荷兰国籍的经过是这样的:1989年到荷兰以后,杨斌以政治原因提出国籍申请,1996年获批。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