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这样的员工老板喜欢-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的空间里面工作,免不了出现磕磕碰碰,但如果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彬彬有礼,笑脸相迎,尽管不会出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馨局面,相安无事还是可以做到的。而如果不注意礼仪,很容易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身心疲惫,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如果你得罪的人后来成为你的顶头上司,你立马就会被“判处无期徒刑,到走廊和厕所里执行”了。   [案例]   某君是一家文化公司的策划,工作能力有口皆碑,但文人习气严重,是个大炮性格,说话只图个痛快,常常在不自觉中伤了别人而浑然不觉。一次公司例行会议上,办公室主任批评他上厕所后老是忘记冲,众人哄堂大笑,该君觉得颜面尽失,脱口而出:“乌鸦掉在猪背上——自己不知道自己黑”,众人再次哄堂大笑,因为办公室主任是个女的,而且长得很黑,被这一句出于无意却一箭双雕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刻骨铭心。后来办公室主任升为副总,这位卤莽的家伙的“好日子”也就开始了。  第40条  千万不要忘记穿着得体  衣帽取人不可取,但人取衣帽却必要。没有好鞍,即使千里马也跑不快;没有漂亮的羽毛,孔雀便成了落汤鸡;何况对于阁下呢!    很多行业都有统一的工作服,这类职业人士的衣着穿戴毋庸赘述。大多数公司对服装没有统一和硬性规定,那么一个总的原则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色,穿戴尽量契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工作,便捷、庄重、大方、得体。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员工都应该尽量避免穿奇装异服,也不要穿过于休闲的服装,这是懒散的形象。女性员工要避免穿那些看起来花枝招展的服装,要避免因浓妆艳抹引起误会。在色彩上,要避免粉红色系的衣服,看起来很暧昧;在穿黑色皮鞋时千万不要穿白色袜子,这样不仅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而且给人一种娇气的印象。所以职场上,服装总的原则是简捷、庄重、深色系列。记住,除非你的公司是时装公司,否则还是把你的好皮囊都穿在公司外吧。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绝对不能穿得比自己的老板好。   [案例1]   某君毕业于美术学院,长得文静、白皙,喜欢另类的装扮,比如,他烫着长卷发,戴着项链(脖子、双手、双腿)、耳环(除了耳朵上戴,还在鼻孔上穿挂)、戒指(数目不详),更醒目的是,他喜欢穿的衣服都是女孩子喜欢的色彩和样式,说话也是“咝咝咝”的。他原是一家影视公司的美术监制,这样的公司黑的人都比较活泼,包容性强,倒也相安无事。后来该君跳槽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美术编辑,就出问题了,网站的人大多是枯燥乏味的男性,他一幅女兮兮的装扮和作派完全是“自绝于人民”,很快就被孤立起来。有关人员和他交涉,被极有个性的他以“不得干涉个人隐私”给顶了回去,员工只好纷纷给老板施加压力,说有这样一个变态的“人妖”在身边无法安心工作,老板让他自己看着办,他为了捍卫个人尊严,只好告别了薪水丰厚的工作。   

做个好职员(4)
[案例2]   一个时尚女孩,爱衣装胜过爱生命,几乎所有的收入都用于乔装打扮,在公司一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次,老板派她和她的顶头上司、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部门主管出差,到一个中等城市去谈一笔重要业务。小女孩在出发前更是好一番打扮,主管却依然轻车简从,淡妆素服。结果习惯于衣貌取人的中国人从飞机场接机开始,就误会了她们的身份,区别对待,让小女孩坐轿车,让主管坐面包车。那一瞬间,她明显地看见主管脸色背后闪过一丝不快,轮到她给接待方解释,已经非常尴尬了。后来她回忆,那是她有生以来最恐惧的一次商务旅行。  第41条  千万不要忘记整理办公环境  只有猪才会在肮脏的泥里快乐地打滚,只有牛马才会在龌龊的圈里“引吭高歌”。搞好你的周围环境,那绝对不是形象工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几案精严见性情。”从行为学和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在几案或其他方面可以很清楚地体现出来。一个把办公环境搞得零乱不堪的人,在工作上也绝对不可能一丝不苟。所以不要以为办公桌是你的“自留地”,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精明的老板只要向你的办公桌瞟一眼,便对你的个性了解十之###。腾出点时间,对你的办公环境(办公室地板、玻璃、墙壁、办公桌、办公设备、卫生间等)稍做修整,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这样有助于你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也有助于你在工作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较高的效率。   [案例]   一家咨询公司文员,是一个爱美之人,本人也是个美人。她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照相,而且把所有照片——她的、她孩子的、她朋友的,统统拿到办公室来压在玻璃板下面,常常引来很多人围观,她便津津有味地向他们讲述,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家咨询公司有很多业务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她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业务,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投诉,而她却屡教不改,以致于最终丢掉了饭碗。  第42条  千万要机动灵活  “进化论”的精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灵活制胜”,越灵活的人越有竞争力,难怪人类叫“灵长类”。    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者相遇,智者胜。即使是纯粹的体力活,也要讲究巧劲,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个道理。在职场也一样,经常会遇到解不开的疙瘩,有些人就像老牛拉磨一样,眼睛始终离不开那个圈子。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总是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里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事半功倍。目的说明手段,只要你的目的正当,你就可以“不择手段”。   [案例]   一个同学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财经记者。一次报社策划了一个企业家访谈栏目,社里一直想采访一位从事房地开发的大老板,主要还是联络一下感情。这位老板处事低调,多次婉言谢绝了邀请。由于这位大老板从未在这家报社做过广告,对报社而言,这意味着一笔潜在的、巨大的广告费的流失。请客客人不参加,送礼又不妥当,连美女记者出马也无济于事。社领导颇为头疼,决定重奖求勇夫。在一次报社大会上,社领导宣布,谁能够拿到这位企业家的独家、首发访谈稿件,除了稿酬按照一类稿酬以外,报社还另外发奖金5000元。 人们群情激奋,迅速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刚开始这位记者也向其他人一样,采取死缠烂打的方式,但发现那根本就没有用。“防火防盗防记者”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日常重要工作:一是电话打不到他手里,全部被秘书挡驾;二是很难见到他本人,他上下班都是通过连接办公室和车库的电梯,外人无法进入;三是即使见到他,前呼后拥的也无法靠近。 而这位记者是个很聪明的人,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他通过在公司工作的哥们的哥们的哥们打听到,老板的夫人刚刚去世,两人感情很深,老板每个周末的黄昏都要到公墓去坐一会,没有任何随从。正好他去世的奶奶也安葬在那里,于是他在周末买了鲜花早早地就到了公墓,先给奶奶献了一束,然后找到老板夫人的墓碑,献上一束花,然后静静地等待着。黄昏时分,老板果然来到公墓,他神态凄凉而凝重,步履蹒跚,完全不像平时那样。他看到一个陌生英俊的小伙子在夫人墓前默哀,迷惑不解,就问他为何给一个死去的陌生人献花。该君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方、说了一句他有生以来最恰当、最有水平的话:“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您看,她们柔和而慈善的眼神是那么相像!”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大为感动,于是和他攀谈起来,深情缅怀了夫人,热泪盈眶,完了,还到他奶奶墓前拜谒一番,然后两人从公墓一起回城,在一家酒楼吃饭,后到茶楼喝茶,谈得颇为投机。 几天后,他以老板提供的材料,写了他的情感史,尤其是夫妻感情,真挚感人,在发表前让老板先提意见,如果不满意就不发表。这样的稿件和通常写老板的那类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超人”稿件完全不一样,老板看后非常满意。稿件发表后,为老板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老板和报社的合作也就开始了。   第43条  千万不要牢骚满腹  

做个好职员(5)
牢骚一次有益于健康,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牢骚满腹却像钟表报时,相当于折寿。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纠缠不清,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人们难免发发牢骚,心理平衡一下,这有益于健康。但有一种人,天生的“牢骚派”,或者叫做“抬杠派”,生活中不少见,性格使然,整天婆婆妈妈、唧唧哝哝,好像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作对,所有的人都借了自己的美金却还了日元。撇开那些工作和生活上的无伤大局的鸡毛蒜皮不说,他们这种“认真劲”很少表现在工作的建设性上,而是天生的“泄气因子”,他们对一切均采取“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态度,什么都行不通,处处泼冷水,常常以否定的语气评论同事,以悲观的语气评价公司前景,仿佛大祸随时就会来临。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二是掩饰自己的底气不足。这是一种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坏性心理,是职场里讨人嫌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都敬谢不敏。老板也很提防这样的人。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事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击团体工作士气,从而坚壁清野,严加防范。所以,要成为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