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自己与董事长的距离。结果两人的谈话十分投机,董事长高兴之余,那点赞助费自然不是问题。
记住,对于任何事情,我们最好想清楚从何处着手后再去做,有备而来往往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机会也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虹▲桥▲书▲吧▲BOOK。
第36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1)
5.Why……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进行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开动自己的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意识的,他们做事情,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平时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他们对工作的本身意义并不了解,也不愿意主动去了解、思考,因此,他们很容易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些员工常常会向自己的上司抱怨:〃我是按你说的做的呀,为什么你不满意呢?〃他们不知道,上司的指令可能只是方向性的,具体怎么操作,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你自己去动脑思考。知其然,你还得知其所以然,否则,你看似按照命令行事,得到的结果却可能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有一回,我打发一位员工去出版社送一部书稿,顺便把上次送去审查的书稿取回来。这个员工回来了,把取回的稿子交给我,我一看,编辑老师还没有审完。我生气地找那个员工来问:〃为什么没审完的稿子也拿回来了?〃他辩解说:〃你不是让我把上次的稿子取回来吗?那我就取回来了。〃我说:〃你怎么不想想,既然还没审完,取回来有什么用?你回来跟我说一声还没审完不就是了,现在搞得我还得去向编辑老师解释,不是我们主动要撤稿,是来取稿的人搞错了,你说这事闹得多尴尬?〃他嘟囔着说:〃那你又不说清楚,我只是按你说的去做而已。〃
这个员工在我们单位呆的时间也不短了,一部书稿的操作程序他当然清楚,把稿子取回来是为什么,什么情况取什么情况不必取,他自己应该有个基本的思考判断,没必要上级替他把各种情况都想到。即便退一万步,他自己不会想事,那打个电话回来问一声也可以吧?
看看,对工作不问个为什么,不想想它的本来目的,也就学不会变通处事,看似遵守命令,其实死板僵化,反而曲解了事情的本意,所以越做越错。这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教条主义〃。
还有一种错误叫〃经验主义〃……我原来一直就是这样做的,这些工作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并得到验证的,怎么会错?
可是,你摸着石头过了村边的那条小河,你还能摸着石头过长江吗?等摸着石头的时候,人已经沉到江底了。
经验当然是需要的,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说,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参考,它是我们成就新的事业的基石。经验也往往是权威,神圣不可冒犯,因为它一贯正确,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它,也很少有人敢去质疑它。
但实际上,一贯正确并不代表永远正确,经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是会产生变化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袋鼠的故事:
有个人养了几只袋鼠,将它们关在一个1米高的围栏里。第二天这个人来看,袋鼠都已经跳出了围栏,在旁边的树丛中悠闲地散步呢。于是这个人将围栏又加高了一些,重新将袋鼠们关了进去。但第二天袋鼠又都跳了出来,这个人只好不停地将围栏加高。直到有一天,围栏加到了足有3米高,再也没有袋鼠跳出来了。这个人很高兴,心想你们再能跳,也还是有限的吧。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2)
袋鼠们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后,渐渐都放弃了跳出围栏的打算,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囚禁中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又买来了几只新袋鼠,并照样修了一个3米高的围栏将它们关了起来。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同样是3米高的围栏却关不住这些新袋鼠。这个人以为可能是新袋鼠的跳跃能力太强,于是不得不又开始新一轮的加高围栏的行动。可是,即使这个人把围栏修到了五六米高,也还是无法阻止这些新袋鼠〃越狱〃。
那些每天被关在围栏里的老袋鼠很惊讶,也很羡慕,于是问这些新袋鼠:〃你们太棒了!照这样看,到底多高的围栏才能挡住你们?〃新袋鼠说:〃也许10米,也许20米……就是100米也说不定,假如那个人一直都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是啊,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心以为袋鼠能够跑出去就是因为围栏太矮了,于是不断加高,结果做的都是无用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我们在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少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我们也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暂时对付过去。
日本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曾经用〃十万个为什么〃提问法,来使机器停机的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
工厂有时候机器会停止工作,有一些是因为机器老化或者故障,但比较常见的却只是一些小问题,比如说,电闸的保险丝断了。
保险丝断了,换上一根就是了,也花不了什么钱。可是对于大规模流水化作业的工厂来说,造成的损失却远远不止一根保险丝。它可能会导致一天的产量任务不能完成,可能导致其他的一些岗位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待……
有一天,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台生产配件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经检查,还是因为保险丝烧断了。正当一名工人拿出一根备用的保险丝准备去换的时候,一名管理者看到了这个情形,他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提问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保险丝为什么会断?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大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
答:因为轴承不够润滑。
问:为什么轴承不够润滑?
答:因为油泵吸不上来润滑油。
问: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来油?
答:因为抽油泵产生了严重的磨损。
◇。◇欢◇迎访◇问◇
第38节:Why……多问几个为什么(3)
问: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的磨损?
答: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入。
事故的真正原因找到了,这样,在油泵上装上过滤器后,就再也不会造成机器超负荷运转了,也就不会经常地烧断保险丝,机器也就能够正常工作了。若当第一个〃为什么〃解决后就停止追问,认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换上保险丝,那么不久保险丝还会断,因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治病,重在治本。对于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工作中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凭直觉做事,很容易把问〃为什么〃的过程省略。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做不到充分的理性,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性不过是以往经验的结果。
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能达到两个目的:第一,知道什么是已知的;第二,知道什么是未知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通过已知去解决未知,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取得发展和成功。
我们总是在强调怎样超越自己、超越对手,比别人跑得快,比别人做得好。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比别人想的更周详、更细致,比别人更加理性。别人想到一,我们就要想到三。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这样的习惯促进我们勤于动脑,促进我们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积极发现推进工作的根本方法,再通过有力的执行去实现它,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BOOK。※虹※桥书※吧※
第39节: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1)
6.How……我做得究竟怎么样
我有一位朋友从英国留学回来,给我讲起和她同住的一位女孩的故事:
这位女孩跟她一样,也是留学生,家境不是太宽裕,因此,常常会利用课余的时间打工来贴补家用。有一段时间,女孩在一位琼斯太太的家里做家政服务。
有一天,这个女孩请她按照拟定的一些问题打电话给自己的雇主琼斯太太,而女孩就在一旁听她们在电话中的对话:
〃您好,请问您家还需要家政服务吗?〃
〃不需要了,我已经请人做了。〃琼斯太太回答。
〃我会帮您把卫生间和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干净的。〃
〃我请的人也都做了。〃琼斯太太说。
〃我可以做一手好烹调,您是不是可以考虑?〃
〃不,我请的人中西餐都能做,尤其是她的中餐,做得简直棒极了,我们都爱吃。〃琼斯太太的语气中满含得意。
〃那我还可以帮您做其他的事情吗?〃
〃谢谢你,我请的人还帮我辅导孩子功课呢,我现在什么都不需要。〃
……
她挂了电话,疑惑地问这个女孩:〃你搞什么,你不就在琼斯太太那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我帮你打这电话?〃
女孩微笑着说:〃我只是想知道我的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罢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有多少人能像这个女孩一样,生怕自己的工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别人的观感不佳?〃没人可以取代我〃,又有谁能够像这个女孩一样,把工作做到这样一种境界呢?
事实上,大多数的人做工作,做完了也就完了,很少去考虑究竟做得怎么样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