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一次,韩冰跟着总监一起去见一个重要的客户,这天他要和这位客户签一个重要的合同。这位客户很有实力,买下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几进的大四合院,经过改造装修后作为自己的公司总部。   

  韩冰跟着总监下车的时候,看到阴沉沉的天空似乎要下雨,她故意放慢脚步,悄悄问把车停在院门口等候的司机车上有没有伞?司机说没有,于是她摸出钱来对司机说:〃请你帮忙立刻到附近买一把好伞来,尺寸要大一些。〃然后就跟着总监进了〃大宅门〃。         

◇欢◇迎访◇问◇。◇  

第15节:机会只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3)         

  签完约,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总监当然是要请客户赏脸吃一顿〃便饭〃的。几个人从院子里出来时,外面已经下起了滂沱大雨。韩冰紧走几步,从司机手里拿过伞递给总监,总监风度极好地为客人打起伞,送对方上车,一切漂亮而圆满。   

  ……   

  终于有一天,总监把韩冰叫到面前,对她说:〃从下周起,提升你为我的特别助理,同时担任文秘工作,你身兼两职没问题吧?〃   

  要得到领导的青睐,有两件事情一定要记住:一是时刻在观察和思考,有条件就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老板的思想及许多背后事情,业务能力会提高很快。二是时刻准备着,公司职位有空缺时,老板首先想到的是随时在他需要的时候出现,并且为他解决问题的人。当你的学历、后台都不比你的同事们强的时候,凭什么就能够抢到机会脱颖而出?就凭你时刻在进行观察思考,时刻在准备解决问题,对你正在做的工作如是,对你想要得到的工作亦如是。   

  这就是成功的真谛。         

▲虹桥▲书吧▲BOOK。▲  

第16节:不想事,才会在工作中闲来无事(1)         

  6.不想事,才会在工作中闲来无事   

  以前,我们在形容〃衙门〃里的一些人的工作时,会说〃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很多〃衙门〃人浮于事,一件事情几个人干,自然很轻松,更可怕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喝〃,人越多,就越容易推诿扯皮,最后变成没人干事。   

  即便是一个〃和尚〃,在某些竞争残酷的私营企业,老板甚至恨不得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可是照样会有人偷懒不〃挑水〃。这样看来,一个单位中,即便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浮于事,那也不能保证没有人闲来无事。   

  事实上,大多数在工作中闲来无事的员工,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很闲,没有工作可做,而是因为他们:   

  1.不想事,所以就以为没事   

  有些人来上班,往那一坐大脑是一片空白的。他们不知道干点什么好,怎么干才好,东摸摸西碰碰,一天过去了,什么工作成果都没有。没有准备,没有思考,他们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有状态。   

  对于很多工作来说,尤其是〃思考型〃的工作,是没有人确切地告诉你这一小时必须干什么,下一小时又必须干什么的。你的老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不是你的办公桌旁,他最多就是布置一个任务,有时候,他连任务都不会布置,而只告诉你一个方向和他要的结果,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   

  啊!这看起来多自由啊!没有人在你的耳边不停地念叨,也没有人管你在电脑前究竟在干什么(有些单位靠软件来监控员工上网,这其实很可笑,正所谓管得住别人的人,你还能管得住别人的心吗?),也没有人盯着你是不是在偷懒,几乎每个人都想要在这样的方式下工作吧?   

  可是,如果老板这样信任你,你也会这样信任自己吗?   

  在我的经验中,大多数的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把握不住这种〃自由〃的。〃老板不吭声,那就天下太平〃是他们的本能想法。他们不会主动思考,也不会主动去找事来做,以为只要没有任务,没有要求,没有现成的事干,那就是没有工作。他们乐得清闲,觉得这单位可真舒服,老板可真好相处。可是,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可以少干活多拿钱,不干活也拿钱吗?老板绝对不可能不吭声的,他其实是在观察,看你是否对得起他的信任,是否真有能力去主动完成工作。即便是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老板,也一定会忙里偷闲来看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是否和他的期望一致。不少〃懵懵懂懂〃的员工,就是这样丧失了自己的机会。   

  没有哪个上司是不喜欢〃眼里有活〃的人来做他的下属的。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我曾经多次去招聘会的现场进行招聘。这些招聘会大同小异,我在收到递上来的简历时会扫一眼,碰到条件特别优秀的我会即时与他们做一个简单的沟通,绝大多数就先把简历放一边,等回去后再整理通知面试。可有一次招聘却让我记忆犹新,那一次,我当场就定下了一个小伙子,尽管他的简历并不是所有人中最突出的。   

  那天的招聘会人潮汹涌,许多人挤过来围着我咨询交谈,手边收到的简历堆得像座小山,不一会儿就乱七八糟了。虽然有工作人员在整理,但还是快不过多如雪片的简历堆积。   

  这时候,我注意到一个年轻人挤过来,当他把简历递给我们时,看到桌上的简历乱七八糟,忽然对正在整理的工作人员说:〃老师,您需要帮助吗?我来帮您整理简历吧。〃工作人员正忙得恨不能多长一双手呢,听了这话连声说谢谢。在得到允许后,这个年轻人便手脚麻利地帮助工作人员整理起招聘工作台来。我顺手拿起他的简历来看,虽然他只是个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但在学校里确实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曾作为志愿者参与一些国家大型公益活动。         

◇欢◇迎访◇问◇BOOK。◇  

第17节:不想事,才会在工作中闲来无事(2)         

  在以往,我们公司是很少招收应届生的,可这一次,我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因为我相信,由小见大,一个主动找活干,主动为公司考虑的人(尽管现在他还不是公司的正式职员),没有工作经验,他会主动去学习、积累的。也许刚开始他工作起来不如那些已经做熟了的老员工,可是几个月后呢?一年后呢?〃眼里有活〃的人比那些吃老本、享现成的人经受的锻炼要多得多,进步也要快得多。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只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很快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   

  〃眼里有活〃是因为〃脑中想事〃,在工作的时候,只要你愿意花心思去思考,总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还有很多事做得不够好。没有哪个集体是愿意养庸人、闲人的,让自己的脑袋和手脚不断地去忙碌,在忙碌中进步,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切都不会白费的。   

  2.图省事,所以就敷衍了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轻松一点,这是一种动物本能。一头狮子只要能吃饱,它才懒得去看那些斑马羚羊一眼呢;一匹狼只要肚子不饿,宁肯躺下来睡大觉……人也是如此,谁愿意没事找事呢?   

  因此,很多人在对待自己的工作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躲则躲,能推就推,实在推不开、躲不掉了,就敷衍了事。他们的口头禅是〃混口饭吃〃,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能〃交差了事〃。   

  可恰恰相反,但求无过,从长期和整体来看,正是工作中最大的〃过〃;想躲想推,到头来还是会被别人〃反弹〃回来;混口饭吃,这口饭吃不香,也吃不长;交差了事,却总是被上头驳斥,只好从头再来。   

  事实上,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一个脱颖而出的人,恰恰是因为他们克服了这种天然的惰性。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想的不是怎么交差,而是怎么能做到位,做得别人竖起大拇指;他们是在开拓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在混饭吃;他们主动承担各种各样的艰难工作,因为他们知道,〃自找麻烦〃才能〃自我提升〃,承担重任是因为有人相信你、培养你;他们不怕犯错,只怕犯了错却没收获,犯了错却不知道如何改正。   

  3.事不关己,所以就高高挂起   

  在一个组织集体当中,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工,你干什么,他干什么,各司其职,也各负其责,这样才不会掉链子,不互相扯皮推诿,把工作顺利地推进下去。   

  你是一颗螺丝钉,需要钉在自己的岗位上。         

。←虹←桥书←吧←  

第18节:不想事,才会在工作中闲来无事(3)         

  但,这并不是全部。一个由人组成的集体和由零件组成的一台机器并不一样。集体的运转,既需要分工,更需要合作。你既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需要看到别的岗位,你的工作是否能和他们的衔接得上,是否对他们有帮助。   

  很多人在工作中所抱的态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只要做完了自己分内的事,别的一概漠不关心。可事实上,在一个组织集体当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关联的,对别人的工作漠不关心,同样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举个例子,在一个广告公司内,策划人如果对摄影、设计、文案工作从不了解,那么他做的方案再有创意也可能只是个空中楼阁,因为实现不了,或者出来后的效果和他原来的想法大相径庭。   

  我曾经招聘过一位编辑,从他的学历来看,重点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可谓〃根正苗红〃,从专业能力上来看,文字基础不错,一篇论文写得四平八稳。可是来上班有一个月了,单位二十来个同事他只认识本部门的几个人,每天只管闷着头看上面分给他的稿子,至于这稿子的来龙去脉完全不问,公司里行政、财务、发行、排版、印制等工作他完全懵然无知,最好笑的是,有一天他居然在QQ上问我,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