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没有港股直通车的担忧
H股和A股的巨大差价,以及港股直通车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投资者。为此,在买入股票前,要先看一看股本结构,有没有H股。如果没有H股,就可以不考虑此问题;如有H股,就要比一比H股和A股的价格。如后者大大高于前者,就要特别小心;如后者大致等于甚至低于前者,就没有这方面担忧,可以考虑作为买入的备选品种。
3有没有大小非减持的可能 〖JP2〗
在查看股本结构的时候,还要看一看限售股情况。如,限售数量、流通日期。如数量巨大、时间临近,就要小心;否则,如果解禁的数量不多,时间还早,说明压力不大,就不必过于担心。有的虽然已经全流通或大部分解禁,但解禁股减持的意愿依然较强,主力尚未“减透”,操作时仍要特别小心。
4粗算一下主力成本以及目前价格的获利空间
这包括备选品种的发行价格、最低价格、最高价格、最新价格。通过查看,如果发现累计涨幅不大,获利空间较小,就比较理想。如果主力获利丰厚,就要注意回避。另外,如果前10大流通股东多为机构、基金,且控制了比例较高的流通筹码,这也是好事,但要看其建仓期及建仓价格,如现价已被套甚至深套最好。
5基本面是不是“良好”
重点关注一下最近公布的年报业绩,分配预案。如果业绩优良,分配方案又好,当然是首选的品种。
总之,买入前,胆子要小,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买入”,多想想上述几个方面的担忧;只有想清楚了上述问题,对上述可能出现的担忧一一地被排除掉了,才可以考虑建仓。但是,一旦买入,胆子要大,要坚定自己的判断。只有在建仓前就已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对买入的股票“放心”,才能使自己做一个沉着冷静的投资者。
(写于2008年3月30日,修改于2009年3月25日,原载于2008年8月27日《大众证券报》)〖HT〗
“三比”制胜
当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就会取得好的结果。在股市“搏杀”,与其说是在炒股票,不如说是在炒心态。
炒股的招数有很多,不同的投资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招数。结合自己多年的投资实践,今天再来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制胜方法——“三比”法。
1“此时”与“彼时”比
贪婪和恐惧是许多投资者共有的弱点。记得2007年行情好的时候,即在大盘五六千点的时候,许多人因贪婪高位追入,眼睛连眨都不会眨一下。后来,在大盘跌破2000点的时候,不少人又因恐惧低位杀跌,担心大盘会跌了又跌。贪婪和恐惧重复上演的故事,致使不少投资者的真金白银有去无回。假如,投资者能够换位思考,当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就会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投资炒股无非是风险和机遇相比哪个更大些,别人6000点以上建仓,我在2000点之下买入,风险肯定比他们小很多,谁能说“后者买入”这样的操作决策是错误的呢?哪怕买入后仍会下跌,但“我比他们买得便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此价”与“彼价”比
无论是投资炒股还是平常生活,有这样两种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常有一些曾经五六十元买铝业、两三百元买中船的投资者抱怨自己被“深套”,不知何时能“解套”;二是一些工薪阶层时常抱怨自己的薪水收入低、工资奖金少。其实,财富多少、收入高低都是相对的,甚至是互相转化的,尤其是对于在股市投资炒股的人来说。打个比方,年薪60万元的高收入投资者,以60元的价格一年收入不吃不喝只能买入中国铝业1万股,但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年收入无论如何都买不到1万股的中国铝业。但一年以后(2008年10月),中国铝业的价格已跌破6元。一样的中国铝业,年薪只需要6万元,一年收入就能买到1万股。换言之,昔日的高收入者由于“彼价”买入,与后来的低收者已没有什么两样;后买的低收入者由于“此价”买入,也俨然成了“高薪一族”。想到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以这样的低价源源不断地建仓呢?
3“动”与“不动”比
前面两个“比”,对于长线投资的人而言比较有效,但对于短线操作的投资者来说,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即使是做长线,也不意味着一定就是“死捂不动”,也可适当地做做短线,长中有短,长短结合。对此,笔者在部分仓位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策略,也经常做一些短线操作。以2008年12月中旬的操作为例:16日386元买入景兴纸业7800股,640元买入威华股份2525股,17日403元卖出景兴纸业7800股,689元卖出威华股份2525股。这两个品种的买入价都比一周前卖出的价格要便宜,顺利地做了个差价。但这次卖出时,尽管离买入时间只隔了一天时间,收入已经不错,但也“担心”它们还会再涨,结果也涨了。这样的操作对不对,算不算成功?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卖出后再涨——“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我只以“动”与“不动”相比,股份数量不变,但两个账户里的资金却分别多出了1203元和1170元。
在股市“搏杀”,与其说是在炒股票,不如说是在炒心态。用“三比”法战胜贪婪和恐惧,看似有些“阿Q”,实际上正是普通投资者实现心态自我调节、有效排除各种干扰、顺利完成股市“绝杀”的有效方法之一。
(写于2008年12月21日,修改于2009年6月6日,原载于2009年5月13日《羊城晚报》)〖HT〗
“多动症”好不好
在一轮明显的上涨行情里面,不适合多“动”。多“动”最适合的时机是在大盘和个股涨涨跌跌、反复震荡的特殊市道里。
经常关注笔者博客的朋友可能会问,一向坚持长线价值投资的笔者,为何近期短线操作开始多了起来,是不是也得了“多动症”?
与以往相比,笔者最近的操作的确多了一些,尤其是短线和超短线的操作,即差价不多、时间很短,有的甚至进行当天T+0操作。
为什么?主要考虑近期行情比较沉闷,涨跌波幅都不大,比较适合做一些短线。
当然,做短线也好,“多动症”也罢,要真正“动”好也非易事。这里,结合自己近期的操作,谈几点体会。
先要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多“动”?依我之见,在一轮明显的上涨行情里面,不适合多“动”。因为此时多“动”,往往会踏空。在下跌趋势明显形成的情况下,也不适合多“动”,因为此时多“动”,往往会套上加套、输得更惨。多“动”最适合的时机是在大盘和个股涨涨跌跌、反复震荡的特殊市道里。比如,最近大盘经常围绕3400点上下作窄幅波动,个股也涨跌不大、波澜不惊,就比较适合做短线。
〖JP2〗还有就是,多“动”怎么个“动”法?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是要及时“归位”。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在“动”的时候要保持原有仓位基本不变,即,要及时地“恢复原位”,既包括总体仓位控制,也包括个股仓位。高抛后,要注意及时将抛出的筹码低吸回来;低买后,要注意及时将买入的股票高抛出去,防止踏空和被套。对于短线投资者另当别论。二是要有计划地“动”。“动”之前,一定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包括买卖时机、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在“动”后的再“动”计划,切忌看着盘面心血来潮、追涨杀跌。
〖JP2〗最后一点,一旦“动”反了该怎么办?如果“动”对了,“动”得好,可以在股份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资金余额慢慢地增加,达到“动”的预期目的。但股市情况千差万别,再周密的计划,也难免会有“失足”的时候。一旦“动”反了怎么办?必须严守纪律!比如,“高抛”后,本想低位接回,结果涨了上去,无法接回,这时就必须放弃;再比如,“低吸”后,本想高位抛出,结果出现下跌,不盈反亏,这时就必须坚守,除非大盘和个股发生突变。
“多动症”好不好?严格地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需要因人而异。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妨选择长线价值投资,坚持自己的初衷,少“动”或不“动”。只有在较有把握、胜算较大的情况下,或实在耐不住长线投资寂寞的时候,才可以少量地尝试多“动”操作。
(写于2008年6月2日)〖HT〗
过好四道“坎”儿,欲速也能达
短线操作四道“坎”儿:捕捉目标、伺机待买、果断出击、及时收兵。〖HT〗〖KH1〗〖HK〗
炒股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这是许多老股民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炒股经。的确,许多牛股在启动之前大都经历过反复折腾的“阵痛期”,拉升阶段持续时间一般也比较长,少的一年半载,长的三年五年才完成主升浪,实现翻倍、翻几倍的运作目标。对这样的牛股,最好的策略是买入后一路持有,适宜操作的对象是长线股民。
然而,对于喜欢快进快出、擅长激进投资的“短线客”来说,长线持仓这种不温不火的操作方法显得不够刺激,也不过瘾。对于这类群体,还有一种操作方法比较适合,这就是“超短线”操作法。日前,笔者在大秦铁路上就“超短”了一回:2009年4月1日下午开市后,890元买入10700股,第二天早上以966元的价格进行场外卖出委托,下午一开市便在大秦铁路冲高过程中顺利成交。
持仓时间才一天,大盘涨幅不到1%,而短线获利却达到了8%以上。大秦铁路“超短线”投资的成功,从表面上看“一进一出”十分简单,还带有几分偶然的成分在里头,但操作的背后、期间所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