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世界还有多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离世界还有多远-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继续高速增长。

    也许有些朋友会说,按照你的说法,印度没有计划生育,应该比中国更富有,为什么比中国穷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印度的优点和缺点。印度,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政府腐败严重,基础建设糟糕,种姓关系紧张,而且有着比中国更高的文盲率和贫困率。它的优点归根结底概括起来有两方面,“有缺陷的民主制度”和“众多的人口”。民主,调和了它国内的矛盾,使得社会能够平稳运行。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2010年5月,印度政府3g牌照拍卖获得收入约1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在一千亿人左右。能拍卖这么高的价格完全是建立在消费市场巨大的基础之上。相较之下,巴西2010年12月3G牌照收入约7。144亿美元,巴西的人口大概是印度的1/7多些,除此以外,基础建设、国民收入等各方面都比印度要好太多。这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人口缩减1/10,考虑到印度有这么恶劣的环境,3G牌照收入很有可能只有原有的1/100。印度众多的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弥补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足。正因为如此,中兴、华为等中国公司,在印度政府不公正的待遇下,还继续在印度发展。所以说,中国和印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众多的人口,没有了这一优势,中国和印度的地位将远远不如现在。

    人口过程和经济过程是一体两面。人口过程包括人口的规模、结构和分布的变动过程。经济过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虽然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人口变动也有波动性,但是社会一直朝着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方向演进,而人口也是朝着低生育方向演进。凡是进入经济发达状态的国家,人口都已完成了转变,而尚未进入发达状态的国家,人口转变仍未完成。中国是唯一的例外,虽然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是人口转变已经完成。'人口红利、刘易斯转折点与经济增长周祝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计划生育。

    在现阶段的中国,应该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并且鼓励生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消除了人口太多带来的不利因素,也使当初引起多生人口的因素,转变成限制人口生育的因素。

    城市化

    1980年中国人口构成中,城市户口比例为19。39%;农村户口为80。61%。到了2010年,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几乎平分秋色,分别是49。68%、50。32%。农村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抚养成本比较低。在农村,生下来上过户口的孩子都可以分到田地,城市大多只能依赖劳动报酬,城市能够享受到比农村更好的资源,但是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在现在中国这种情况之下,在城市生得起孩子,未必养不起孩子。

    中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不同地方间人口的流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2003年国家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也频繁起来。据统计,2000年时中国的流动人口为14439万人,到了2010年增加到26139万人。流动人口中主要是4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员。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证明流动人口的生育率比常住人口低,但是流动人口对婚姻的影响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比如在农村中22岁左右结婚非常普遍,如果外出打工,择偶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所在地观念的影响。流动人口大多是为了工作,这就不得不考虑“何时结婚”、“在那里结”、“什么时候要孩子”、“孩子是带在身边还是在老家”等一系列问题。

    教育

    1964年中国文盲率为33。58%,2010年为4。08%。得益于大学扩招,1990年、2000年、2010年每十万人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数分别为1422人、3611人、8930人。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育率,而且文化程度高的人,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1。2的水平。高等教育,使人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晚婚晚育,也使得他们在单身、同性恋、丁克家庭中都占据了压倒性的比例。

    经济的发展

    199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元,2009年为17175元人民币。生活的富裕,减缓了人们的生育愿望,主要在于人们更愿意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也都接踵而来。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孕不育患者也多了起来。避孕药和安全套等避孕措施的使用,人工流产技术的普及,降低了非自愿性生育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生育率。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自然生育率的下降是必然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与时代脱节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转向奖励生育。

    独生子女在成长中面临的诸多的风险,如疾病、交通意外、天灾人祸等,战争时期还有服兵役义务。这些风险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也许并不算大。但对于家庭来讲,是致命的。缺失孩子又丧失生育功能的家庭,又成了拐卖孩子者的潜在市场,这种行为又危及另外一个家庭,造成恶性循环。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风险的累积,会造成社会的病变。中国在历史上经历的“五胡乱华”、“金元灭两宋”,使当时中国人口减员90%以上,如果不是有着众多的人口,没有一个文明可以承受得住如此浩劫。中华文明的延续,应该感谢“多子多福”的传统。
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
    世界银行曾做过一个关于社会财富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和依法衡量的制度价值是国家最大的财富。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那么制度又能够带来什么?一件由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比中国便宜一半;一个墨西哥人移民美国后生产效率是在墨西哥的五倍;近代美国一直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移民,中国则一直是移民输出大国等等。解释这些或大或小差异的背后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社会制度的不同。

    制度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但不一定是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者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一般来说,现行的政治规则决定经济规则,而经济利益结构也会对政治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buuyu。

    中国政治制度对比

    美国是一个由众多联邦组成的代议制法治政府,它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制衡。它的这种政治体系架构已经成为当今政治制度中的典范。

    联邦制:

    美国宪法建立了联邦制政府,有两个治理层。一个是全国的中央或联邦政府,有权对影响整个国家的问题——外交、军事行动、政府债务等独自做出决定;另一个是州和地方政府,除宪法中明确规定的权力外,其余权利归属州政府,前提是不得损害其他州的权益。

    相比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美国州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种模式,使得各州可以根据本州的文化背景、经济优势等特点,选择最适合本州的发展模式。也有助于化解美国这个移民大国潜在的多元文化冲突。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都实行的是联邦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金砖四国”中除中国外的其余国家实行的也是联邦制。

    相对于中央集权国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联邦制降低了治理国家的难度,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更加的高效、灵活。州政府的领导人是由本州民众选举产生。官员的权力来源于民众,决定了他们必须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本州的利益而努力。在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时,会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朝令夕改,也不会出现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比如牺牲本地环境来发展经济、搞拆迁式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官民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又进一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中国,省级领导人是由中央任命的,各级地方是逐级自上而下任命的。同时,官员在地方的任职实行轮回制,即省市级官员会在不同的省市之间调动。和人事及政治上高度集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上的分权。地方政府控制了大部分的资源,如土地、金融资源、能源和财政分配等等。*(《从威权到民主》青木昌彦、吴敬琏编,许成钢《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在现阶段经济发展(即GDP)又是衡量官员政绩的指标,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发展。在当下中国,创造GDP最快的方法一是由政府投资的基础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经过改革开放到现在,基础建设带来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中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贪污腐败等现象。招商引资大多在政策、土地、环保方面给予超额优惠,吸引外部资金投资。但这两种发展模式都在部分程度上存在牺牲民众的利益。近些年频发的社会事件,暴露了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反过来,政府又要投入大量经费“维稳”,更是加剧了官民之间的对立。这种社会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极差,一旦发生经济或者政治危机,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成果无法有效得到保障。

    在人民不能有效实施监督权利的情况下,中国地方政府掌控的经济资源,容易成为官员利用公权力“寻租”等经济犯罪的温床。利益结合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资源滥用、甚至抵制中央的经济调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