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地考上了大学。
杜治洪是湖北洪湖人,上的是武汉大学中文专业。有人说武汉大学中文系是专门培养官员的,并说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差不多有一半的官员是武大毕业的,这一点不管别人信不信,但是杜治洪的父亲相信。父亲杜钧儒是洪湖市的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干部,大约正是“小”的缘故,所以杜钧儒最能体会到做官的重要。杜治洪上中学的那一年,正赶上批判孔老二的“读书做官论”。父亲在单位批判,杜治洪在学校批判。七批判八批判,有一天父子二人就批判到一起来了。父亲说:“什么读书做官论,不想做官读书做什么?做官的人不读书怎么行?”说者或许无意,但是听者肯定有心,当时这话在杜治洪听起来,完全就是反动话,为此还担惊受怕好长一段时间,但毕竟还是听到心里去了。那时候,仿佛越是“反动话”越是容易听到心里去。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杜治洪踌躇满志,受着省城武汉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的影响,准备报考中国科技大学高能物理专业,父亲说:“那个姓徐的让别人搞技术,他自己学文当官,你上他的当?”杜治洪一打听,写那个报告文学的徐迟果然是官,好像还是什么主席,快赶上毛主席了,于是觉得还是父亲说得对,赶快悬崖勒马,改报文科,就报武汉大学中文系,将来毕业之后就回到洪湖做官,专门管一管那些多年来压在自己父亲头上的这些狗官!这么想着,杜治洪的学习就异常的刻苦,在大学里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反正当时所谓的“三好”已经蜕变成了“一好”,就是看学习成绩好不好。杜治洪的学习成绩好,每门功课都在八十五分以上,所以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按照当时的规定,只要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就可以免试读研究生。谁知等到最后一年,各个大学突然取消毕业班的三好学生评选,武汉大学自然不能例外。杜治洪和一批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同学义愤填膺,质问学校这不是骗人吗?!准备闹事。学校为了平息事态,马上做出补救:授予杜治洪他们优秀毕业生证书,并且鼓励入党。杜治洪们仍然不服,觉得任何单位都可以说话不算话,但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高等学府不能说话不算话,所以,还打算继续闹。这时候,恰好父亲杜钧儒来武汉公干,顺便看望儿子,获知这一情况之后,说:这说不定是好事。
“好事?”杜治洪不解。
“优秀毕业生证书和党员身份对将来进步更有利。”杜钧儒指点迷津。
杜治洪明白,父亲说的所谓“进步”就是升官。
父亲还告诉杜治洪:学历太高了对进步不利,将来只能做研究或者是大学老师,没出息,不如当领导。
正像大学四年级突然取消三好学生评比一样,杜治洪他们这代人经历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等到一九八二年他们毕业时,武汉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竟然没有分配到洪湖的指标。这对其他同学或许是好消息,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分配到省直单位,比如省直机关或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但是这个消息对杜治洪并不好,因为他的目的是做官,最好是回到洪湖做官。所以,杜治洪宁可回到洪湖,而不是留在省城。这时候,系里找杜治洪谈话,说有两个外地指标,很多同学不愿意去,你是预备党员,是不是可以考虑去?杜治洪问:外地是哪里?杜治洪生怕系主任说是新疆西藏,如果那样,他就真不知道是该去还是不该去了。主任回答:湖南省委。虚惊一场,杜治洪的心情好多了,仿佛赚了便宜。带着这种好心情,杜治洪说:我考虑三天。
这三天里,杜治洪从武汉跑回洪湖跟老父亲商量。父亲在单位虽然是小官,但是在他们家却是“一把手”,这么大的事,没有“一把手”的认可是能擅自做主的。父亲说:“只要能进步,哪里都一样。如果去湖南,可以进省委,而如果留武汉,则不一定能进湖北省委。去。但是要学校把鉴定写得好一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高位出局 透资3(2)
杜治洪把父亲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跟系主任一说,主任满口答应,恨不能说“鉴定你自己写,我们负责盖章就是”。其实主任真要是这么说倒反而是实事求是了,别看大学里面平常吝啬得很,到了毕业鉴定的时候特别大方,反正是不花钱的礼物,送的再多也不心疼。
杜治洪就是这样从湖北来到湖南,直接进了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虽然学校的鉴定确实无可挑剔,虽然是优秀毕业生,虽然是预备党员,起点可谓不低,但是不知道是官运不佳还是上头无人,熬了十几年,熬到老父亲都光荣退休了,熬到杜治洪都四十岁了,眼看着一批批三十几岁的后生都后来者居上了,他还是在处级的位置上徘徊。前两年岳洲县搞县改市,方案恰好是杜治洪做的,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坚决要求下去任职。刚开始组织部并没有考虑他,因为地委几个头头早就有所考虑,说实话,各级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省委并不打算为一个小小的县级市的人选问题跟地委去争,但是杜治洪在省委大院毕竟泡了将近二十年了,方方面面的盘根错节多少也有一点,最后通过他自己的关系对地委放风:他只当市长,不当书记。作为一级政权机构,班子架构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的行政领导是一把手,书记是二把手甚至是三把手,但是地方政权书记是一把手,行政领导是二把手。杜治洪主动提出只当市长不当书记,等于是甘当二把手而放弃一把手,也算是做出一点让步吧,所以,最后好歹得到了这个位置。
大约是等待的时间实在太久的缘故,杜治洪上任之后就立志要大干一场,直接目标就是争取早日将县级市中的这个“县”字拿掉。
杜市长很坦诚,在班子的见面会上将这个意思委婉地表露了,表露的非常诚恳,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许。书记说:你是外地人,没有那么多顾虑,大胆地干,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担着。杜治洪握住书记的手,一句话没有说,只是将自己的左手又叠加在书记的右手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杜治洪当上市长后,父亲杜钧儒并没有声张,表现出只有在机关磨了几十年才能练就的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要说有什么变化,就是添置了一个手机,可如今下岗职工都配手机了,他一个退休干部又是市长的父亲,配一个手机也说不上是根本变化。但手机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杜钧儒配上手机后,心情仿佛顿时开朗了许多,本来他最不愿意去的地方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因为一去那里,感觉谁的级别都比他高,而如今他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这个老干部活动中心,几乎每天下午都就去那里溜达溜达。更为难得的是,杜钧儒居然偶尔也跟那些过去级别比自己高的老领导下下棋。反正大家都退休了,平起平坐了,在一起下下棋倒也无妨。下着下着,杜钧儒时不时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喂,找杜市长,我呀,我是他老子。”于是,对方诚惶诚恐地转到杜治洪那里。杜钧儒对着手机发脾气:“别以为当了市长就上天了,老子没烟抽了,赶紧差人给老子送两条回来。”于是,整个洪湖市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杜钧儒的儿子在外面干大事了。当杜钧儒再次来到活动中心的时候,无论以前职务比他高的还是职务比他低的,或者是跟他平级的,都热情主动地上来打招呼套近乎。其实这些人也根本不会有什么事情会求到杜钧儒远在湖南岳洲的儿子那里,但是与领导或领导的亲属套近乎已经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想不套反而不习惯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位出局 透资4(1)
杜治洪正式上任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排查。像公安机关追捕命案在身的嫌疑犯一样的仔细排查。父子两代在官场上的经验告诉杜治洪,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关系,做官是这样,搞经济建设也是这样。杜治洪是政策研究室出身的,于是他当上市长之后给岳洲市政策研究室下达一个硬性任务:排查整个岳洲市在外面做官做老板做学问的大人物。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政策研究室主任姓郑,叫郑天泽。其实是个副主任,但正主任缺位,由副主任主持工作,所以,杜治洪的硬性任务直接下在郑天泽头上。郑天泽虽然主持政策研究室的全面工作,加上姓郑,无论是用起来还是听起来与正主任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他一直想为自己摘帽子,想把压在自己头上的“副”字摘掉,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正主任。本来郑天泽离这个希望已经非常接近了,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个市改县,水涨船高,扶正的希望更加渺茫了。毕竟,他自己心里清楚,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市委和市政府本很少有自己制定政策的机会,所以政策研究室也就自然成了摆设,这些年政策研究室研究的主要政策都是围绕改革的,但他们自己知道,对政府机关来说,所谓的改革可以归纳成两个字——精简,跟企业里裁员差不多,考虑到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拿自己的惜日的同类开刀,这样不仅可以避嫌,趁机树立自身的威信,还可以防止这些人因为知道自己的底细而对自己不能足够地尊敬,岳洲市政策研究室包括郑天泽在内的几个二吊子虽然够不上与杜治洪属于同类,但在找不到正宗同类的情况下,拿他们开刀也未见不可,所以,杜治洪上任之后,郑天泽及其手下的几个闲人成天提心吊胆,生怕该机构被砍掉,未曾想新市长不但没有把他们精简掉,反而直接给他们下达了任务,郑天泽及其部下像是已经被判死刑的犯人突然接到了特赦令,而且立刻获得重用一般,受宠若惊,自然不敢怠慢,任劳任怨,格外卖力。同时马上就推断出一个与前面的逻辑截然相反的逻辑:既然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