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谢宏和他的贝因美就在企业发展之初极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把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没有即时产出的庞大的社会公益工程中去,“贝因美就是育婴专家”的观念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形成了。到世纪之交,谢宏带领他的贝因美以极具耐心的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了竞争对手的广告攻势,培育了品牌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贝因美决定第二次出征了。
1999年贝因美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正式进军配方奶粉市场,在很多著名品牌都纷纷铩羽而归的配方奶粉市场中,再次一举成功占领了本土高端品牌的地位,取得了巨大成功。
至此,贝因美的婴童食品业务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谢宏却没闲下来:如何做大做强?如何超越竞争?贝因美的下一步怎么走?
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雏形清晰地出现在谢宏头脑中,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同心多元化体系。
于是2001年5月,杭州第一家加盟示范店在杭州文新路悄然开张。
用心打造“良心企业”“良心行业”
谢宏不管在什么场合,有机会他总要呼吁“婴幼儿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在当上行业协会会长后,更是数次疾呼建立行业规范,唤醒从业者良知。
早在2007年1月,贝因美在其内部刊物《贝因美商学院》上就转载中国食品科技网文章《专家称食品安全已成制约中国乳业升级发展桎梏》,表明了谢宏领军的贝因美对食品安全问题自省和清醒的态度。
2007年11月,谢宏在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的发言提纲,反映出一个食品专业的知识分子对规范食品行业、重视食品安全的良苦用心。
……
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症结在哪里
1。各方面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欠缺,包括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专家学者、媒体舆论。
2。制度缺陷:未建立一个高效负责任的严密体系。
A。体制上多头管理,而且接口不严密,比如农产品生产销售与食品加工管理部门,怎么来配合监管,不是很清晰。
B。安全标准不统一,甚至有缺陷。比如对某一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对有害物含量容许标准有争议!还有一些有害有毒物质未被列入标准,比如婴儿配方奶粉的抗生素、激素残留。
C。责任追究不力。无论对生产经营者还是监管者本身,造成屡错屡犯、“死不悔改”!
D。责任担当不足。这一点是最要命的!试想,如果做错事做坏事,受到的惩罚和付出的代价不大,且风险很小,而收益可能很大,那么谁会认真对待?必然投机盛行,屡教不改!当然要区分做错事和故意干坏事的情况,后者应严厉打击,直至倾家荡产,禁止再入行。
3。食品安全相关者的意识和行为不到位。
A。生产经营者——企业:欠缺良好的经营动机和理念,甚至缺乏道德底线!导致不正当竞争盛行,缺乏行业自律,根源在拜金主义。结果,往往表现为老实人吃亏,李逵打不过李鬼!谁还会认真负责任地去对待食品安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谁是贝因美的掌门人(6)
B。消费者:也存在严重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情况,这使得质量不好的食品也能够有市场。中国消费者应该多学习营养卫生安全知识。另外,消费者也有不适当维权现象,甚至滥用权利情况,这往往会把事情推向反面,也应该关注。
C。政府方面:执法还不够严格公正。有标准制定和立法滞后的问题。
D。专家学者层面:介入食品安全问题不够充分,未发挥充分的影响力和良心作用,特别是在指导消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方面还大有可为,也需更严谨负责。
E。媒体舆论:导向上有偏差,引导消费方面做得不够,也有监督偏差现象。
三、作为负责任的中国食品企业应有的表现
1。食品企业的属性和存在价值。
2。食品企业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
首先要有充分的道德自觉性和责任使命感。树立永续经营的指导思想。不能抱投机心理和侥幸心态,否则,就不要做食品行业!成功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制度,找到够专业化且有事业心的人才!
3。“安全为先,科学为本,利润为果”。总之,绝不能唯利是图!要以信念驱动: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道德的力量!
在自己的产品生产问题上,谢宏十余年如一日,严把质量关;在产品质量控制上,他宁愿花较高的成本,因为“要尊重消费者主权,尊重知识产权,这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在企业创办之初,他便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贝因美婴幼儿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并以此严格自律。
进军奶粉行业后,他按照国际标准,严格选定北纬45°以上作为奶源地,并且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反复告诫奶站和奶农:“贵一点可以商量,你们不要给我往里头加东西!”
他具有食品专业知识,更深知行业缺陷和陷阱,可以说十数年来无一日放松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用如履薄冰四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如履薄冰,兢兢业业,换来了贝因美在数次席卷全国的重大婴幼儿食品安全事件中没有出任何问题。
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事件,引发全国对婴儿食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劣质奶粉事件导致一次行业“洗牌”,当时中国有近2000家婴儿奶粉企业,到现在只剩下不到50家,整个行业犹如进入寒冬。谢宏着急,也很痛心。
而前不久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全国乳制品行业的“大清洗”中,谢宏和他的贝因美依然安之若素,但是他的内心却并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平静。在他自己的博客中,他这样说:
也有不少人提出贝因美这次很庆幸,但是否是侥幸?对此,我要说我们当然为自己庆幸,但也绝非侥幸!作为中国最早一拨食品卫生(现在是食品安全)本科毕业生,深知食品安全兹事体大,水有多深,故一直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地做,不能做就不做。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了个原则:绝不能让商业利益伤害到专业,但专业也要体现商业价值。说白了,做这一行绝不能唯利是图,急功近利!
进而严厉而又痛心地质问:
说实话,良心产业不是投机者的乐园。
就是在国际上这个行业也是个高危的行业,入局者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心底线——没有这个底线、没有这个准备,谈何入局?谈何担当?
四、谁是贝因美的掌门人(7)
在文章的结尾,谢宏掷地有声地承诺:“尽最大努力让中国宝宝喝上国际品质的放心奶 。”
谁都知道,谢宏这样做是生生地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正如有位朋友这样评价谢宏:“别人是被人家断了后路,谢宏是自己断自己的后路。”这一句承诺将是一道笼罩在谢宏和贝因美头顶的美丽光环,也是一柄悬挂在头顶的千钧利剑。在消费者的心弦正被绷得紧紧的时候,在整个行业规范尚未建立的时候,谢宏做出这样的承诺,不难想象,他将引来多少目光和猜测,背负多少希望和质疑,但却很难想象,要实现这句承诺,谢宏将要付出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努力。
这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婴童产业是一个伟大的产业,伟大的产业一定需要伟大的企业,更需要伟大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拥有多少资产,而在于他们有一种精神。也就是说,人的伟大其实不是在于物理意义上,而是在于精神意义上,这种精神的核心可能就是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念。史蒂芬?柯维(Stephen )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以作为解读像谢宏这样的企业家成功的密码。七个习惯包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培养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和持续更新。这不失为总结一部分成功企业家经营智慧的“黄金律”。其中第二个习惯讲到begin with the end,也就是要“以终为始”,讲的就是做任何事情,在开始的时候都必须知道要到何处去,这个“何处”不一定指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明确的、具体的目标,而更强调的是一个基本的理想或理念。我注意到谢宏在创业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的理想主义情愫在里面,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以终为始”的理念,也就是明确自己要追求什么,然后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努力贯彻这种追求,进而把这种追求外化到组织中,成为组织成员和那些准备进入组织的人的共同理念。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所形成的理念,很大程度上规范着这个企业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换句话说,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是决定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
根据德鲁克的理解,真正的企业家在本质上具有两种品质:一是执著于创新,就是“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二是敢于冒风险。对于像谢宏这样的知识型企业家来说,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些习惯正好解读了在伟大的产业中,从事伟大事业的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团队的伟大所在。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反思,包括对自我的反思,对约定俗成的主流观点的反思。正是这样的反思,使我们得以不断地超越自我。
喜欢思考的谢宏,把自己定位为“创业家”而不是“企业家”。最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当记者问道:“你怎样定义贝因美的成功?”谢宏是这样回答的:“我不认为今天的贝因美已经成功了。对于成功的定义,我认为包含主观愿望的实现和客观目标的达成。现在贝因美主客观两方面都没有达到,只能说贝因美实现了16年的成功成长,这就表明贝因美仍需积极主动地努力,这也算是‘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