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大博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世大博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华尔街金融风暴和迪拜危机的共同特点,都源于房地产需求这一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工程和企业扩展危机的导火线,都是在急剧膨胀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第一波冲击次贷借贷和相关领域,然后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后大崩盘。
  中国高耸入云的房地产市场令世界惊叹和关注,从全球性危机中需要吸取的的教训首先是控制房价飞涨与遏制房价,这也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中国总理*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应对高房价的措施包括打击哄抬房价和囤地行为,也可能包括调整利率。
  民间人士进一步建言,政府应下决心约束地方政府扩张和滥用土地财政的冲动。
  然而,这些办法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房价的飞涨,因为推动中国城市房价上涨的最大动力并非政府的意愿和实施的政策措施,而是难以抑制的所谓刚性需求决定了房地产的开发和供应,包含居住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
  政府打击哄抬房价和囤地行为的动作,在短时间内可以抑制房价的飙升,但问题是,一旦房价骤然停止上涨甚至大幅下挫,大量贷款即成为不良坏账,金融机构乱象从生,社会消费和投资意愿随之衰退,这是中国经济目前无法取舍的重要原因。
  同时,通过政府强力调整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卖地收入的局面遏制房价,难以成行,这一措施除了打击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增加财政税收和创造本地就业机会的积极性,没有理由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推动地方经济几十年来极为成功的政策模式。
  《华尔街日报》最近为中国政府支招:遏制房价应从放开北京和上海户籍开始。社会大众之所以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屋需求高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资源过度向这些城市倾斜,并带动社会的经济资源过度向大城市聚集,而这些城市的一纸户口就成了享受这些资源的“特权证”。
  如果可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则会有效剥离附着在一线城市户口上的种种特权,相对均衡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减少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降低就业者和相关企业对这些城市的购买力,使他们有可能愿意迁往中小城市。这样,社会对一线城市住房的各类需求也会随之降低,房价受到永久性遏制成为可能。
  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建言和不断出炉的遏制手段是否真能众望所归,谁也说不准,因为除了每个政策都需要时间来落实,更需要具体实践和执行后才能见证。
  中国房地产逼近世界一致公认的警戒线是不争的事实,如履薄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金融高科技引爆实体经济危机
对现实的恐慌和对未来的担忧,几乎让所有的现代危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华尔街作为第一战场,在第一时间测试投资人对危机的瞬时反应,而现代高科技传播手段,在华尔街操盘手编织出的五光十色的金融衍生品和名目繁多的投资骗局下,成为引爆全球实体经济危机的第一根导火索。
  金融原子弹提前引爆
  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百年老店金融机构瞬间破产,股市剧烈震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实体经济危机,这一连串雪崩式“多米诺骨牌”效应引爆的串型危机见证了金融衍生品蕴涵的巨大破坏力。
  在这场罕见的现代危机中,标志华尔街高科技的金融衍生品声名狼藉,其实,金融衍生品只是一个由人类设计、包装和导航的类似高科技的尖端产品和服务,作为强有力的危机推手,在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的关键时刻,点燃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索。
  例如,为了人为地拉动日渐萎缩的房地产需求,华尔街精英或内幕人采取断然措施,通过精心设计和包装的“金融原子弹”或次贷金融衍生品,在投资人和买房人购买力不足的条件下以低利率和零利率的诱惑推向市场;结果适得其反,阴沟里翻船。
  这颗定时的原子弹提前引爆,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山呼海啸。
  这场危机的新解是这样的。
  为了大力刺激以过度消费为特征的美国经济,房地产不失为一个可以炒作和发挥的优质选项。于是,联邦政府特别是掌管美国经济命脉的财政部伙同华尔街金融机构串通一气,巧妙地使出次贷金融衍生品杀手锏,不断抛出低息或零息贷款以及各种五花八门打包过的“招数”,引诱缺乏贷款能力的公民用借贷的方式购买大量产出的房地产物业,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膨胀而破灭。
  结果,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投资人和房屋购买人资金链断裂,无法供贷,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出发,触发“蝴蝶密码”的传导效应,形成全球实体性经济危机。
  历史的警醒
  华尔街精英无节制地创新导致金融衍生品无序的发展,加上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杠杆作用被无限地放大;此外,金融机构的绝对霸权,通过对金融产品消费市场蓄意制造非理性的乐观,驱动投资人追星捧月,使投资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的生命共同体,滥用信用,过度消费,对整个市场实行空前的垄断操纵。
  投资人玩的是血汗钱,血本无归后欲哭无泪,求助无门,而金融机构玩的是大众的钱,输掉了是投资不当,毫无担当,最多失去奖金,赚了则是巧取豪夺,巨额提成。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政策,从曾经的功绩变成当今的罪名。
  金融衍生品是华尔街贪婪本性和高科技结合后的极致表现,无数次成就了华尔街的辉煌,但积石成山,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线,最终造成玩火者*的惨烈后果。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住,房地产一旦崩溃,进入衰退和萧条期,短期复苏并不现实。
  2006年,好景不长,美国房地产U─转”,大幅度调整,泡沫骤然破灭。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金融危机全面升级,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滑铁卢。
  供需结构的失衡和错位,导致华尔街上演了一场金融危机的大戏。
  在大喜大悲的剧情里,贪婪的欲望贯穿首尾,金融技衍生高科技作为幕后主角或推手,兴风作浪,导致危机更剧烈,传播更迅速。
  高科技,不是金融衍生品的直接翻版,但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和扩展,已经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已经普及到连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乡镇企业都能铺设计算机生产线,制造移动电话芯片。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谁敢预言,高科技没有越来越逼近终结的巅峰,没有越来越进入无法逾越的临界点,决不会重蹈金融衍生品兴衰的覆辙?
  如果连小鞋匠都告诉你该买房炒股了,那么泡沫破灭的时间只是分秒问题。
  中国目前渐入云端的房地产,其膨胀程度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国民的付款能力,崩盘的风险在疯狂炒作中不断积累,值得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最近录制了一个纪录片《警告》(The Warning)。
  影片真实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个金融故事,时任美国联邦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的布鲁克斯丽?博恩(Brooksley Born)就金融衍生品的潜在风险,向美国政府预先发出了警告。
  可惜的是,她的警告被当局置若罔闻,不屑一顾。
  在研究了近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OTC)和“信用违约互换”的巨大危险之后,博恩呼吁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
  事与愿违,她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一夜之间成为华盛顿权力阶层极力*的对象。她的建议和提案在国会听证时,被更有权势和威望的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前国家经济委员会顾问萨默斯、前财长鲁宾以及当时的证券委员会主席李维特联手堵截,迅速打入冷宫。
  博恩女士的预言,在此后的10多年间一个接一个证实,这些金融性质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如同超级炸弹一颗颗定时起爆,例如,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长期资本管理危机,本世纪初震撼世界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还有至今尚未引爆的数百万亿金融衍生品合同,等等。
  在金融危机发生一周年后的今天,让世界记住博恩女士再一次发出的警告——“金融危机,在现在和将来的岁月里将不断发生”。
  

夕阳西下还是旭日东升
高科技产业大起大落
  人类最关心的是,如何破解危机,走出危机,因为它攸关危机是否继续演变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局面,比如,破坏力更大的危机可能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大规模动荡不安和战火硝烟。
  在现阶段,精准地定义高科技衍生的科技危机并不重要,能够载入史册的定义需要时间和智慧来分析和结论,因此它的详尽的演变过程、理论模式和深层影响,还是留给学术界的大师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加以充分扩充和完善。
  科技危机的基本特征十分清楚,生产能力远超消费需求,产能和劳动力严重过剩,供需架构永久性失衡和错位,难以修复。
  高科技企业自2000年泡沫以来一直在低层徘徊,至今还没有缓过气来,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8—2009年再一次深度下挫,情势不容乐观。
  谷歌、百度、英特尔、思科等高科技巨人,甚至综合性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再一次大起大落,胆战心惊。
  残酷的现实是,高科技产品必须以“物美价廉”屈身于它的整个发展和应用周期,以适应有限、苛刻和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
  高科技越趋尖端、产品效能越棒,竞争越激烈,结果是价格越低、企业利润越薄,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倒闭潮汹涌,失业率日趋严重。
  在高科技领域,无限增长的生产力(供应—supply)和有限增长的购买力(需求—demand)之间的“剪刀差”南辕北辙,日益扩大,毫无交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