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星增198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贵州工学院工作,后又调回老家温州大学任教。1992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大潮,这让周星增有了莫名的躁动。就在学校即将任命他为系副主任时,他却毅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选择了进入民营企业中,也成为一位商海弄潮儿。他勤恳实干,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提出更高的目标。从财务部经理到销售中心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他最终进入了企业集团的领导核心层。
  如此辉煌的业绩,周星增并没有骄傲,而是将事业的风帆再度高高扬起。他决定自己单独创业。那做什么呢?当时的人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本事,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大学扩招是必然的,这意味着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但现在的大学太少了,省会城市就那么几所大学,一般的城市就那么一所,有的城市还没有,肯定需要大量的民办大学来补充,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火起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9年7月,周星增决定弃商办学。1999年下半年,他与几个朋友及温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人民币,要在上海浦东康桥开发区兴办上海建桥学院。
  私人办大学谈何容易?当时,周星增并未获得政府的批准,只是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意向书,便开始兴建教学大楼。这么大胆的举动让许多人都很费解,但是,周星增却有自己的想法。
  周星增说:“自己在工厂里干过,搞的是低压电器。国家对低压电器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没有许可证就不能生产,可是要取得许可证,又必须有生产做基础,没有生产永远也拿不到许可证,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条件只有自己创造出来,否则一切都免谈。”
  周星增来个先斩后奏的策略,先不问能办不能办,而是先买地、先基建、先盖楼,把需要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都搞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上海市教委审批。
  周星增知道没有办学的必备条件,这个大学就永远也办不了。
  大学首先要有一定的规模。周星增一下子就征用了200亩地,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二是足够的资金。周星增和康桥开发区签订了投资亿元办学的协议书,并马上把500万元保证金汇到上海市教委的指定账户,其他几千万元则投入到征地基建。三是优秀的校长。周星增聘请了刚退休的上海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育管理专家黄清云。
  周星增的努力和魄力赢得了上海市政府的认可,他的学校计划终于被批准了,他发现了机会并创造了条件,终于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2001年4月份,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桥学院又被破格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成为上海市第4所列入计划内招生,并有独立颁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民办大学。2003年7月,学院首批毕业生1000多人,就业率达到91%。目前,学校的在校生已达到近万人。 。 想看书来

天机篇(12)
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给予周星增很高的评价:建桥是一条鲶鱼,把上海的民办大学给带动起来了。
  ◎ 先入为主
  像在战争中一样,战略要地(高地、关口、港口)是极其重要的,谁先占领了战略要地,往往谁就能赢得战争。第二次波希战争,希腊扼住温泉关口,以7000希腊联军面对波斯帝国数万大军,并将波斯大军重创。
  下手快就是抢先占据最有利位置,让想同你争夺的人尽快死心。商业街里,谁先占据了好的口岸好的市场,谁就会赚得最多,那些在角落里的商户只有眼睁睁看着别人生意爆满,自己的却门可罗雀。商战中也是一样,抢先进入一个行业的往往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与标准,后来的都要遵从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并看其脸色行事。
  北京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叫雅宝路,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外贸市场,每天都是人头涌动,热闹得很。
  但这个市场的老板不是北京人,那老板是谁?是温州人!
  雅宝路地处北京使馆区,刚起步时是一条自发商业街,规模很小,商品种类也不多。江浙人却看中了这里的地段和区位,因为这里距使馆区近,做外国人的生意太容易了,在别人没有行动之前,率先驻扎了进来。那时只有几个小贩在折腾,向老外卖些工艺品、纪念品、服装。小贩十个中九个都奸诈,尤其是对外国人。小贩们非常会抬价,老外显然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不了解,别人说多少就多少。那些小贩个个是赚得腰包鼓鼓的,看到外国人就像看到了财神爷。许多老外来北京,雅宝路成了必去之地,非买一些东西带回去不可。逐渐也有老外来做生意,买些商品带回本国贩卖,慢慢由“小倒倒”变成“大倒倒”,他们成了国际倒爷。
  在雅宝路做生意最多的是温州人。温州人做的服装、皮鞋之类的商品,最受国际倒爷欢迎。闯荡北京多年的温州老板,脑子特别灵光,哪能放过这些送上门的洋客户,于是就在雅宝路设点接客。有了生意,不仅到“浙江村”投料下单,甚至还从老家组织大量货源,并提供所需要的配套服务。
  看到客商纷至沓来,精明的温州人又灵机一动。他们离开马路“登堂入室”,包租路旁宾馆的标准房,在客房里挂上商品式样,专供老外们选购。一人包一间,一间就是一个公司。雅宝路一带的5个宾馆——雅宝大厦、吉利大厦、金盛鑫商厦、北斗星大厦和国兴大厦,全都给他们包光了。雅宝大厦有100多个房间,住的十有*是温州人。温州人中,又以永嘉的占绝对多数。雅宝路的生意就这样被温州人抢走了。
  自此以后雅宝路生意更是好得没法形容,凡是在里面经营的商户,每天做的事就是买卖、数钱。
  雅宝路市场每年都为国家创下大量外汇,据称约有30亿美元之多。雅宝路长不过二三百米,周边走一圈也不需二十分钟。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能生出那么多钱财,看来任何市场只要下心思好好运营,财富自然随之而来。
  ◎ 错过星星就不能再错过月亮
  没有谁能抓住一切机会,没有谁会不犯短见的错误。所谓“亡羊补牢,尚未晚矣”,我们没有必要为失去的和错过的终日悔恨,只要活着,有的是机会,只要下一个别再错过就是了。有时候错过也是一种好事,它让我们知道珍惜!
  真正的高明,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由自我批评中达到高明,不肯自我批评的人,永远不会真正高明。

天机篇(13)
温州人陈绍枢是做小工艺品的,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得这么大。如今,他已经是北京华江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利用做工艺品生意的机会,陈绍枢接触了国内外一些重大体育、文化和经济、政治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定制一些奖品、纪念品之类的,并且数量不少。敏锐的陈绍枢从中发现了生财之道。
  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就在上一年,陈绍枢作为乡办工艺厂厂长,曾上门联系纪念品生意。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要做纪念品生意必须出10万元赞助费。10万元,对于一个乡办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最后经再三协商,陈绍枢只能制作纪念品而不能卖纪念品了,所制作的纪念品都要交给组委会指定的专卖公司。专卖公司给陈绍枢是8角钱一个,拿到市场上卖却是5元一个。
  这给陈绍枢的刺激太深了,他深感大型活动纪念品市场空间的巨大,也深为自己的一时犹豫而后悔——10万元,2万个纪念章就赚回来了,这能算得了什么呢?他从中得到极大启示:专利之中藏有巨大利润,自己要敢于做一个专利买断的经营者。
  1996哈尔滨亚冬会是陈绍枢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陈绍枢知道后马上赶到了哈尔滨,他此行的目标很明确:买断亚冬会纪念品的专利权。陈绍枢同亚冬会组委会很快就签订了协议,以15万元的价格买断了亚冬会铜质纪念品的专利。
  失去的机会终于又找了回来,现在该陈绍枢大展手脚了。
  陈绍枢马上组织人马,分成各个小组,他自己为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制作了一套收藏品。为了表现1996年这个好年头,收藏品限量发行1996套,每套1996元。陈绍枢的收藏品制作精美,富有创意,再加上亚冬会的特殊意义,这些收藏品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受市场追捧,最后竟被炒卖到8000多元一套,其价格涨了四倍多!
  陈绍枢没有停下他的步伐,之后他又为多个大型运动会和展会制作了纪念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哈尔滨亚冬会之后,陈绍枢又为亚特兰大奥运会制造过纪念章,后来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都有参与。北京奥运会,他也亲身参与了设计开发产品。
  陈绍枢的事迹告诉我们:总会有错过的机会,悔恨是没有用的,当下一个机会再来临的时候,就不要再犹豫再糊涂了!
  ◎ 跑得最快,吃得最饱
  以上的例子都是温商大军中几个典型的例子,下面介绍一下在全世界寻找商机的温州人身影。
  在四川的温州人约有15万,在成都的约有8万。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人就为当地每年创造产值160亿元,成为创造财富最大的外来群体。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无疑更加惊人。成都每年的GDP70%左右为成都的民营企业所创造,这个70%民营企业中温州商人又占了10%。
  有20多个交易区的成都荷花池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中国第三大综合市场,年成交量近60亿元。荷花池市场是成都人创办的,但是成都人已基本不在此经营,现在基本上是江浙人、温州人在此支撑市场。
  川北的广元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就有温州商人在此创业。现在,广元市中心最漂亮的景观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