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员工出现挫败感时的通常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个人和公司的负面影响。最后,我们找出了在今天的组织机构中,领导层对于职场挫败感往往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及应对的原因。
b米b花b在b线b书b库b ;book。mihua。net
引言(3)
在第三、四章中,我们对(驱使员工获得成功的)员工敬业度,和(给予员工创造好业绩的能力的)组织支持度进行了区分。我们认为,员工敬业度和组织支持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受到不同的组织性因素和管理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要想取得最佳绩效,两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没有支持性的环境,空有高水平的敬业度是不能持久的。
在第五、六章中,我们将目光放在了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任期效应”(tenureeffect)上。员工的工作意愿总是表现出这样一个规律:人们在入职第一年时的敬业度往往是最高的——随着入职时间的延长,敬业度一年不如一年。对此现象通常的解释是,当员工发现实际工作情况与之前的期望不符时,他们所有的幻想就破灭了。而组织对此的一般应对措施是,尝试建立一个期望值更高的愿景,或是通过更有效的措施(如“实际工作预览”和“入职培训”),帮助员工融入到组织及他们自己的工作中去。然而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员工获得的组织支持度。因为,随着员工在各自岗位上不断积累经验,他们就越来越不需要将精力放在熟悉环境上,而是将其集中于完成理想的结果上。在此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频繁地遭遇组织支持度方面的局限,从而限制了他们有效完成工作的能力。组织应该明白,长期保持员工敬业度的关键,是确保良好的组织支持度。
v米v花v在v线v书v库v ;。。
引言(4)
f米f花f在f线f书f库f ;BOOk。miHUA。NeT
在对挫败感及其实现形式和内涵寓意有所理解后,在第七、八章中,我们重点对其根本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我们对员工获得组织支持度的首要决定性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探究。同时,我们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决定性因素,让管理者悉知当前团队中的支持度水平,确定他们应该关注工作环境中的哪些关键方面。
在对影响组织支持度的工作环境因素重视起来后,管理者还需对此进行监控和处理。在第九章和第十章中,我们将重点,转到减少工作环境中挫败感的方法上来。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一系列管理者值得思考的、与支持度的各个决定性因素有关的问题,包括个人角度和团队角度的。最后,针对如何把握提高组织支持度时机,我们还推荐了一些最佳实践方法。
虽然基层的管理者们凭借一己之力也能做出很多改善,令那些积极性高的员工获得成功,但他们显然仍需要来自高层领导者的支持,以便在整个组织内引发对于组织支持度的关注及责任划分。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中,我们讨论了管理者在组织变革当中扮演的“协调员”角色——让受挫员工发出声音,并提升公司高层对组织支持度问题的认知。这些管理者,就是组织长期保持个人和团队高水平绩效的关键。
读完本书后你将理解:什么是工作环境中的挫败感,它对个人及组织的负面影响,如何诊断它,在你的团队中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组织支持度,释放员工的全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