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创业行动指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路上--创业行动指南-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选择在多个行业中创业,创业者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学习一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知识。史玉柱从软件业杀到保健业,又同时做房地产,最终又回归IT网游业,各个都是暴利行业,而且做得很成功。    

  但是,创业者不是天才,有些能力可习得性很小,这个时候创业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一同进入一个行业创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创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章后续学习
推荐学习:

  【1】认识自我,刘津,海潮出版社。 

  【2】你有优势为什么没有成功,逄奉辉、孙思忠,中国城市出版社。 

  【3】人生审计:从现在开始一切尽在掌握,莱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富人没有穷观念:迅速摆脱贫困的6大秘诀,李静,新世界出版社。

  【5】突破瓶颈,格伯,中信出版社。

  【6】个性塑造与心智修炼,凡禹,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7】第五项修炼,彼德&;#8226;圣吉著 郭进隆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8】自我管理经理人九大能力训练,宋振杰,北京大学出版社。 

  【9】人性的弱点全集,卡耐基著,史建国编译,当代世界出版社。 

  【10】人性的优点全集,戴尔&;#8226;卡耐基编、王中合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陈安之成功学。

  【12】中国经营报、经济日报、商学院。

  行动:

  确定创业行业。 。 想看书来

第3章案例:李想,不走寻常路
案例:

  李想,不走寻常路

  25岁,很多大学生还刚刚踏出象牙塔,懵懂地进入社会。

  25岁,就连“少年得志”、事业有成的代表人物还在摸爬滚打。大侠马云(阿里巴巴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杭州一个校园背英语单词;军师丁磊(网易公司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刚从旱涝保收的电信局辞职;“QQ之父”马化腾正在用5条电话线、8台电脑,组建家庭局域网

  可是,25的李想,已经拥有近200人的团队,身家过亿,正在琢磨着上市。

  李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生于1981年。

  高中时代的李想开始接触互联网,自办“显卡之家”论坛,个人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1999年,李想放弃高考独立创业,开办PCPOP网站。2005年PCPOP营收近2千万,利润1千万;据称2006年达成4000万的营收目标。

  李想现任PCPOP的总裁兼CEO,是首位站在“中国十大创业新锐”行列中的“80后”亿万富翁。

  下面是“财富人生”人生主持与李想的对话。

  叶:我们节目开播到现在,你基本上是最年轻的一位创业者。应该说,在财富人生的嘉宾当中,资产过亿并不鲜见,但25岁这样一个年龄还是让你的身价颇具含金量,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李:对我们这种从事互联网的企业来说,资产是虚拟的,所以我自己对这种东西看得比较淡。

  叶:我想好多自己做IT的人不会认同你这样一个说法。在2004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出资一亿元想买你的公司,这可就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了,有这回事吗?

  李:如果真的把我这公司卖出去,那这个钱肯定就是实打实的钱,但是并没有卖。

  叶:2004年那会儿你也就23岁?

  李:23岁。

  叶:把公司卖掉你就可以换来真金白银的一个亿,你为什么没有卖呢?

  李:舍不得卖。做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困难都遇到过,整个团队一直坚持了过来。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融资,就是靠自有的资金滚动发展过来的。当你真的要把它卖掉的时候,你发现卖掉的其实不是网站,而是这个团队、这么一些人。卖掉这个网站其实没有关系,但当我发现卖掉的是身边这群人、是跟自己拼搏过的团队的时候,就真的舍不得了――跟把这一群人、这个团队一起卖掉所带来的痛苦比起来,所赚来的钱微不足道。

  2000年,还不到20岁的石家庄男孩李想脑子里泛起了一个泡泡,他准备在互联网上以网站的方式实施。“当时考虑要把这个东西做的更加正规一点,所以做了一个域名叫PCPOP。慢慢我们的客户和用户都喜欢管我们叫泡泡,所以我们当时跟着社区一起改名叫泡泡了。”

  没有人可以预测PCPOP的前景。假设可以回到六年前,点滴纪录这个泡泡的膨胀依然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总而言之,2005年泡泡网的营业收入是1600万,2006年超过4000万。目前泡泡关于经营状况方面的信息已经封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然而李想说,泡泡网2008年将达到上市公司规模。媒体也公布,李想的身家早已经超过一亿。

  叶:你刚才讲你创业很多年了,有多少年?

  李:2000年开始创业的,6年多了,实打实地算应该是7年了。

  叶:那你岂不是18岁就开始创业了?

  李:19岁。

  叶:那会儿你读几年级?

  李:高中毕业以后就选择开始创业了。

  叶:2000年开始创业应该是赶上了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好时期。

  李:没有,赶上互联网泡沫破灭了。

  叶:是破灭之后你才进去的吗?

  李:其实破灭前和破灭后我都在互联网这个圈里。1999年的时候是做个人网站,这是互联网泡沫起来的时候,那些国外的网络公司一分钱都不赚,一年亏个几千万美金也会有个上百亿的市值。2000年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那些几百亿市值、原先一股七八十美金的股票变成了几美分一股,整个互联网行业一片狼藉。因此说,泡沫前、泡沫后我都经历过了,只不过之前是做个人网站,之后是自己创业。。

  叶:泡沫最大的时候你有没有雄心万丈?泡沫破灭之后却没有觉得这个行业看不准,跟大众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

  李:确实是不一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一个高中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更新出来很多内容,来吸引很多的网民,这些网民之间进行口碑传播,与那些拿着几千万美金回来的海归不同。

  叶:他们是脑子里装着商业模式回来的?

  李:对。而我当时就想着怎么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让更多的网民感受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叶:想赚钱吗?

  李:最开始时没有想到要赚钱。但是网站做得越来越大,就会有很多广告商跟我们联系,给我们投钱。还在上高三的时候,通过互联网的广告,我赚了10万块钱。

  叶:高三应该是最辛苦、压力最大的时候。像我们高三的时候,看闲书的时间都没有,你怎么会有时间去做网站?当时首要的任务应该就是考大学。

  李:确实是这样,但是自己太喜欢互联网了,所以会尽量挤时间来做喜欢的事情。就像高三的时候每天大概睡5个小时,然后用6至7个小时用来做网站,剩下的时间去上课。

  叶:那成绩岂不是一塌糊涂了?还是你真的天资特别高,两不误?

  李: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够保证自己该学到的都学到。

  叶:那高考有参加吗?

  李:没有参加高考。

  叶:那会儿就毅然决然地决定自己去创业,都可以放弃高考了?

  李:对。

  叶:家长理解吗?

  李:家长并没有给我增加太多的困难,彼此沟通了一下,他们就同意了。其实在上高一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当时我特别喜欢IT界的媒体和杂志,所以我从上高一开始就规划这种未来的职业路线,先上完高中,考上一个大学……

  叶:有没有想过考不上大学?

  李:没有想过。因为我知道要进入IT界的媒体必须得有一个大学的文凭。考上一个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去报纸或者杂志做一个顶尖的编辑,这就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来的一个职业规划的梦想。在上高三的时候,这个梦想就开始改变了,其实从高二时就开始演变,从高二的时候我就开始大量地给这些杂志投稿。

  跟很多80后不一样的是,李想放弃了高考,选择了创业。虽然当时互联网泡沫破灭,但是他毅然决然地在这片自由的天空里拼搏,终成正果。

  (资料来源:财富人生特别系列:80后亿万富翁,《财富人生》栏目组,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分析:

  1。分析李想成功的根本原因,对你有何启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篇   创业行动开篇
创业,赢在执行。创业者的才能只有在创业的实践中才能得到考验,创业者的才能也只有在创业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

  创业行动篇,从创业行动的角度,剖析创业的过程,从创业机会的识别到企业的创办,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行动的指南。

  创业行动,既有按部就班的步骤,也有灵活的应变。创业行动篇既是创业行动的“路径”,又是创业行动的“指导原则”。

第4章  把握创业机会前言
你怎么对待机会,机会就怎么对待你。

  ——编者语

  
  所谓创业机会就是能够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机会。创业机会属于商业机会的范畴,但是它与商业机会相比有其独特性:创业机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很大;利润回报率高;往往带来新产品和服务,开发出新的市场。

  创业机会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它是隐形的,要发现它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识别创业机会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创业机会具有模糊性,要真正识别它的价值需要较强的商业敏感,这就是艺术。另外,识别创业机会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可以利用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