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如是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俞敏洪如是说-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所以说失败是绝大部分创业者一定会碰到的问题。”阿里巴巴的成功也缘自马云对“做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创业目标的坚持,从而成为那100个人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那一个幸存者。
  在《笨有笨的好处》的文章中,俞敏洪同样谈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问题,他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
  有一个故事说雄鹰飞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爬到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几年。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目标,有些人一瞬间就能够完成,有些人却需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实现。我们可以把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赋轻而易举就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叫做“天才”,但这个世界上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否则他们就不会被叫做“天才”了。事实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天才统治的,而是由那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养成坚韧不拔的个性的人统治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做“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才,很像爬金字塔的蜗牛一样,需要超常的耐力和更多的时间。
  在俞敏洪看来,虽然蜗牛的行动慢腾腾的,却往往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俞敏洪举了一个他小时候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该同学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同学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遭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但俞敏洪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当天就把课文背出来,通常要努力好几天或者一个星期,读上成百上千遍,才能够把课文背出来。因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后来好处也渐渐显现出来,那些背诵速度很快的同学,又很快把背出来的课文忘记了。原来速度和遗忘成正比,背诵的速度越快,遗忘的速度也越快。而俞敏洪由于要背无数遍才能够把课文烂熟于心,就不太容易忘记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重新背课文,而俞敏洪依然能够把很多课文从头背到尾,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够应对考试。
  俞敏洪想通过这个例子阐明他的观点,即无论是创业也好,成长也好,开始落后别人一点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要能意识到自己的现状。人贵有自知之明,意识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所以笨鸟先飞,这是迈向成功的开始。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是由“地才”迈向“天才”的重要条件。
  到达金字塔塔尖固然都是老鹰和蜗牛的终极目标,但是,真正的成功者还应该懂得享受奋斗的过程。俞敏洪这样说道:
  鹰和蜗牛站在金字塔顶部,它们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但鹰是一下子飞上去的,很快很容易,它觉得平常。而蜗牛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很艰难,但它很快乐,很珍惜顶部的风景和感觉。
  对于众多成功者来说,财富其实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他们仍然像未成功之前那样殚精竭虑地奋斗的往往不是财富的增加,而是超越了“小我”的修炼,是为了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感,是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感悟。
  如果有一件事情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完成,我宁可选择更艰难的道路,就像蜗牛一样爬上金字塔而不是像雄鹰一样飞上金字塔,我的生命会因此留下更多的回忆和令人感动的瞬间。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谈恋爱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样,不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尝的味道。当我们站在某一个点上回望过去,凡是能够珍藏心中的日子都是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的日子,是回忆起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日子。
  这,是创业者追求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zhenguiciqidebaoguanyuan俞敏洪论创业团队管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糖纸理论:学会分享(1)
无论是之前作为潦倒的书生,还是后来贵为新东方集团的董事长,俞敏洪对精神慰藉的渴求一直都在,这也是他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地方。
  俞敏洪不太在意自身财富的多与少,即使后来新东方上市后他的身价飙升,他每天的花费也就100元。穿着上稍微比之前注意了一些,即从前穿回力鞋,现在穿的是旅游鞋,衣服呢,仍然喜欢随意。有时为了应付采访,就在夹克里面穿着西装,但是“不到迫不得已,我是不穿西装的”。所以,新东方许多###级的老师都爱开俞敏洪的玩笑,说只要他一出场,在座的人就会嗅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俞敏洪从不在意这些,但是他在意“团队分享”,共享胜利果实,甚至有时候宁愿自己亏一点。这就是他的“糖纸理论”。
  俞敏洪的这一理论有一个典故: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我得到两颗水果糖,你知道,那时这对一个农村的小孩子是多么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我把糖剥开给了他们两个,我舔糖纸。
  这种分享思想的来由是基于俞敏洪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怕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所以他通过这种“讨好”的方式结交到很多朋友。长大后,俞敏洪更是意识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他曾和学员们分享他在这方面的心得:
  如果你是在团体里工作,你就必须遵守在一个团体里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人群中生活。不管你的个性多么古怪,只要你选择了在办公室上班,在一群人中间工作,你人际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的地位和威望。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中间,我们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也需要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互相搀扶。我最欣赏的歌词之一是周华健的《朋友》里的一句:“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来,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你的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是因你的分享而成倍增长的。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吐露给朋友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得到了平静,你就变成一个更加亲切可爱的人;当你把痛苦和悲伤压抑在心中的时候,你会因压抑而痛苦,甚至崩溃。
  俞敏洪还有一个“分苹果理论”,强调的也是这种“分享”思想。
  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一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
  徐小平、王强等人回国之初,创业资金紧张,俞敏洪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而徐小平等人感动于俞敏洪的“无私”,在发展自己的业务的同时,也自觉提升“新东方”的品牌力。譬如,徐小平就义务担任了新东方的出国移民咨询,这是一项新东方提供给学员的免费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新东方的整体竞争力。正应了古人所说的“投桃报李”那句话。
  与此同时,俞敏洪也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国内培训资源。口语、电影教学专家杜子华正是被俞敏洪这种“分享”思想所打动,而带着他创办的“理想”学校,加盟了新东方。
  1992年,杜子华研究生毕业,为了更深层次地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他开始了西方数十个国家的游历生活,在国外结交了各色朋友。回国后,凭着对英语的透彻领悟,杜子华创办“理想”学校,将他创造发明的“电影听力学习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让学员不仅能够完全看懂听懂影片中的所有对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方言俚语。1995年,在俞敏洪的力邀之下,杜子华加盟了新东方。
  俞敏洪当时给杜子华提供的条件颇为优厚:
  (1)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加盟,每节课课费翻一倍,达600元;(2)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杜子华一合算,挺划算,既不掉自己身价,又省去自己办学的劳心费神,还可以利用新东方的品牌多招生,何乐而不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就这样,新东方为杜子华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杜子华亦没有辜负俞敏洪的期望,他所创立并教授的“电影听力提高班”、“英语900分句”、“TSE口语班”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新东方TOFEL考试培训,词汇、逻辑、阅读、填空是最好的,如今再加上杜子华在“听力”方面的强大优势,大大增强了新东方的整体实力,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糖纸理论”的激励效果十分明显,新东方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快速扩张。以学生人数为例,1994年新东方拥有学员不足4000人次,而到了2001年,拥有学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新东方还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并迅速扩张到全国多座大城市,真正称霸于国内英语培训市场。日后虽然相继出现了戴尔国际英语、华尔街英语等强劲对手,但是新东方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领头羊的地位难以动摇,这一结果是当初单打独斗的俞敏洪所不敢想象的,却又是水到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