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乡村教师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浮尘--乡村教师纪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人有人追是好事嘛!”方成一点也不为所动。

  “哎呀,这样的情形你还不明白?”周正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反而有些着急,便正经道。

  “我真的不想成家,尤其不想在这里成家。你不是不知道,在这里就靠那么四百几十块钱过日子,还有啊,结婚了住在哪里?一个人还可以勉强住着,有了家还能这样吗?”方成认真地说。“我还想离开这里,我不想拴在这里,我还要去考研究生。真的!你不用劝我了!”说完拍了拍周正的肩膀。

  听方成如此说,周正半晌出不得声。他自己不也为这住房感叹了好些时候吗?以至到现在不敢让老婆过来一起住,甚至在信中他都不敢提及啊!生怕叫人失望啊!

  “是也是,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过,你也不小了啊!”

  “我也知道自己正是时候了,眼下不是没办法嘛!”

  “你呀,亏得我们还说要去捣鬼,让那个人追不成。”周正为他们的计划感到好笑,竟不由笑出声来了。

  “这样的事就不要做了,成不成是他们自己的事嘛!”方成一幅置身事外的样子。

  再过一周,周正又说起苏老师:“人还是长得可以,身材又苗条。就好像我的老婆那个时候的样子,身材也很苗条的。”

  但方成照样不作声。

  “哎呀,真是太可惜了!快被追去了。”周正故意长叹一声。

  “那人追到了吗?”方成随意地问了一句。

  “还没有,还没有答应。不过,应该快了。追了很久了。你要知道女的追久了,她心就软了。那个人很有决心的,就是死皮赖脸的,黄海就是这样说的。”

  又过了一段时日,周正再次见了方成,便有意无意地说起苏来:“叫你去追又不去,现在让人追到了,走路都走在一起了。”

  方成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

  “女的有了爱情的滋润心情会特别的好,所以看就看得出来了。”周正还补了一句道。

  再过些时候,周正终于不再说起了。方成当然也不问了。却听人说那苏老师要准备结婚了。

十七、假日
十七、假日

  明天就是农忙假了,方成几个同学早就商量好了,准备利用几天假日到各处去走走,免得总是呆在一处,反是让人烦闷。在家信中,方成也是这样说的。前几天专门在校区附近照了几张相片邮回去,让家人知道在异乡的人还可以。

  按照约定,今天周正应该过来的。可是早课结束了,直到下午课开始了,还不见他的踪影。方成不由得心焦起来,这可是专等他来到便电话通知全山的。

  下午散学时,周正终于到了,在办公室里等方成,但全山的电话却没人听,明天还是照样到全山去。

  明天,经过了好几次商量,最后还是依照陈石来信中说的路线走,经连平,过大水,转千山,进全山。原来全山也是如此,像进同沥,如下里山。然后才见大片的狭长绿水,水边是丛生的竹子。公路就在丛丛的竹子间绕山穿行。偶尔几座村落点缀其间,倒也确是一派山青水秀的景象。

  到镇上,正见陈石和刘欣。大家特别欢喜。几个月不见,大家少却了原有的几分喜气,只是新添了几分掩不住的淡淡的苦色了。

  全山镇上,布局拘促,呈半环形状。店铺比同沥多,品类自然齐全。自是不像同沥,只一条街,一个小小的市场,品类少,也不热闹。全山竟有个小小的开发区,不过是在山间较开阔处修路建房。开发区的边上一个低矮的小山包上就是中学了——那些在农村又高大又整齐的楼房必定就是学校了,所以是不用问人也知道的。校舍拥在一条大路的两边,上边的是教学区,下边的是生活区,拥拥挤挤的并不宽畅,但住房却不坏,陈的两室一厅内空空如也,却让周羡慕不已。

  自一相见,他们就无边无际地聊着。学校的条件和人情都差,大家都巴望着更好的调动。然而福建那边的来信却更让人心动,至于考研究生也人是在考虑之列而已。实际上在任何地方都会有喜怒哀乐的,只是那种成分多少而已等云云,少不了又是边说边笑,作无奈状。

  这里的老乡也不少,还挺热情的。当中有一白面人,与大家谈起了当地学生的难教,自是说起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因学生桀骜不驯,闭门教训过度,致使学生两面浮肿,不辨人形。家长怒而不辨曲直,竟带鸟枪找来学校,誓言要打死老师,吓得大家都不敢出门去,幸得校长出面平息才相安无事。

  大家听来,惊骇半晌,作声不得。

  晚餐当是庆贺相聚,时值方成生日,便都举杯向方成以示祝贺。夜里,跑到镇上去看了久违的录像。

  第二日起身,先是坐摩托车进山。过了一段崎岖颠簸的山道,便进入了一片山间狭地中,据说这是到了当地的敦山。在这里车无法前行了,大家只好下车步行。

  因为不认得路,只好从一个山丫的草丛里寻路而行。路其实是有的,只是很少人走,已掩在草莽之中了。他们沿着一条蛇形的小道向上走,翻过山丫,却是一座大山,看去却是青山绵延不断,颇为壮观。走在山腰间,才见一宽道,只见路旁绿树葱葱,一地阴凉。一路走来,单见少许阳光照射下来,偶尔透过树叶可见一片好好的阳光。不闻人声,只听到大家的笑语声和脚步声脆脆生生地回响,除此还可以听到山畔的鸟鸣声,却是叫人十分惬意。

  不知走了多久,便来到一个山脚。依然是在狭地间,眼前却是高高而起的山,把人围在其中。在路的拐角处,突见几座茅草棚,一老人正在砍着竹子,便上前去问路,但费了不少劲,做着手势,才知道方向,还有不少路要走。

  果然,渐渐走进了一片开阔地了,那山终于被大家摔在了身后。沿途看到竟有人用手工摔打稻子,听说那是在过去五、六十年代的事了,现在很多地方早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看到了几处木材场,锯好的木料堆积如山,让人想起了木材商家庭出生的于连。于是方成便说:“喂,快看!于连家的木材场。”周和陈听了感到莫名其妙,唯有刘只是笑。原来在学校时,方成与刘欣曾比试读名著。刘当然读过法国小说《红与黑》,自然知道于连是何方人物。

  远远地只见通口镇的楼房正矗立在一片金黄的稻子当中,四周是低矮起伏的连山,真像一个铺了金黄色地毯的摇篮。愈近时,方见镇上的热闹,人声鼎沸。原来恰逢镇上赶集,市场上的物品很多,店铺也多,贷色更是齐备,胜过全山,自然不必说同沥了。

  听说通口中学离镇上挺远的。果然如此,出了镇上,刘便指着中学方向给大家看。抬眼望去,中学又是在一个山茆上,掩在树丛中一排排多窗的房子。远远的看是看到了,却还要走一个牛轭似的弯弯路方拐到学校去。校园内的布局没了全山的拥挤,少去了同沥的单调,显得宽广多了,但也有很多的老师住在拘促的小瓦房中,厨房却是分开的,在住房的对面。

  中学的附近有县里的大林场,林场里有娱乐室,可以唱唱卡拉OK的。晚上,刘欣便约大家到那里去坐坐。

  又是一大早,大家踏上了去大平的汽车。一路的山山水水在疲乏中静悄悄地过去了。到达县城时竟不知醒来,还是老陈把他们几个一一推醒来,睡眼望车外,一时竟不知到了何处。

  县城是曲南不错的地方,但在他们,却非心中向往。可不是吗?大家到过的那条街太脏了,一片尘土中的生活,太缺生气了。

  去大平的车上也安然入睡,到下车时,心里还是模糊着。走过一段路才到中学,那别具一格的校舍令人好奇,于是便清醒了过来。从校门进去,像进了一条小街似的,街边是条形的瓦房。再进里面时,分路两边走。房子也多起来,地面也宽广起来。最后就是球场了。这样的布局就像一个放倒的葫芦一样。

  刚进校门,刘欣就嚷开了:“何明,住在哪里?”接着大家就笑开了。旋即便有好几个人从瓦房中伸出头来。

  找到何明时,才知道她就住在这小街的瓦房中,就那么小小的一间,也是铺了床就连办公桌也放不下了。实在窄得紧,几个人进去即满了,连转个身也不便。于是大家只好走出来,站在廊下,廊下却是用来做饭的厨下。

  方成笑道:“何明,你这里好过冬啊!”何明一时不解何意,大家也只看着方成,等他说出下文。

  “房子小不会太冷啊!只要自己暖了就暖了哟。”

  大家一听,全乐了。只周正叹息道:“唉,太小了,太小了,不方便啊!就像方成的房子,一个样的。”

  “还是挺有特色的,你看这厨房还是开放的哟!”方成又道。

  下午,大家去打篮球,何明自去街上买东西。夜里,大家在窄窄的房里谈起了宏伟计划。无非是面对如此境况,往后该怎么办呢?方成和刘欣预备去考研究生,并且资料已在查找中。周正明确不想再读书了,认为不值,只想如何把欠款还了。老陈欲读本科,说是去参加自学考试。何明却只是微笑着,默默听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自己却什么也没说。

  第二日,听得何明说,大平镇上有久违的桌球,便和刘欣相约去寻找。在一条老街中去寻,却只不见那招牌,或者那么几张桌子。只好从一小巷中郁郁不乐走了出来。正好见了何明寻来,知道他们有些失望,便亲自带他们再去寻。果然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街角看到了几张旧台桌,只是良久不见有人前来招呼生意,也就只好作罢。

  回到县城,七弯八拐地去找教育局,不想在街上巧遇了胡股长。于是直去了他的家中坐坐。大家向胡股长陈述了不快的情绪。尤其是周正这个困难户,特别提出一些请求。胡腾出一只手来拍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