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爆发至今(15年后英国发动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标的鸦片战争与此次危机有内在联系),200年以来,以7—10年的小周期,10—25年的中周期,50—80年的长周期形式,生产过剩危机在世界经济中频繁发作。近年中国商品出口,在国际上频频遭遇“反倾销”打压,据报道中国已因此而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这种情况的根源,实际也还是由于全球经济中存在严重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
§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第六篇:论全球性通货紧缩(2)
三
近期国内对房地产是否已呈过热发生争论。某著名经济学家在上海对媒体称:“中国房地产潜在需求极大,根本谈不上过剩。”他援引美国和欧洲中产阶级的住房标准与目前中国的人均标准作比照,称至少要到中国中产阶级实现“城中有房,郊外有别墅”时,中国的房地产需求才会接近满足。这种以物质实物的绝对需求与经济学所言“有效需求”相混淆的信口开河之谈,我以为正是表明一些宗仰新自由主义的中国经济学者不懂究竟什么是经济过热,也不知何谓生产过剩的一个典型实例。所谓经济过热与否的主要表征是与投资狂热相伴的信贷高潮。而“生产过剩”是否存在,与社会中是否存在对商品实物的绝对需求,毫无关系。生产过剩的标志,是产成品的库存量及其相关增减指数。因为产成品库存的递增,会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转贷给投资商的信贷安全。其库存累积越快,意味着商品流转速度愈慢,则债务拖欠的可能性愈增,最终会导致银行坏帐的发生,导致金融流通链条的崩断,就会融发通货紧缩和经济危机。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指数,今年一至九月份,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一亿一千三百四十二点一万平方米,增长26。4%;销售面积为一亿一千一百二十九点一万平方米,增长24%。二者增速相差2。4%,滞存面积已达到213万平方米。在非市场中介的线性供求经济中,存货意味着实物储备的增加。存货不会导致经济危机。但在市场经济中,存货意味着一定数量的货币在转化为存货的同时,已退出金融循环。在货币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存货愈多,意味着退出金融流通的货币愈多。通货减少了,金融危机也就发生了。通货紧缩就是这样形成的。房屋销售远低于生产,意味着商品(房屋)的库存量会不断上升。加上目前中国房屋按揭私人信贷在银行信贷比例中也已呈高速上升。这种房地产滞销形势的确蕴涵着由投资过热导致过剩的危机。一旦信用链条断裂,则房地产价格的大幅缩水以至触发金融危机,的确是可能的。因此国务院有关方面就此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也是完全必要的。
。▲虹桥▲书吧▲
第13节:第六篇:论全球性通货紧缩(3)
四
如果通缩就是货币短缺,那么问题就是,钱流到哪里去了?在市场经济的循环周转中,钱怎么会愈来愈少呢?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奎内医生(F。Quesnay,1694—1774)最早提出了一个市场经济中货币和实物循环运动的直观模型。这个模型被熊彼特看作近代西方宏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关于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这个模型作出一种最简略的说明。在最抽象的意义上,这个模型可以简化为两个端点和两个流通进程:即总供给(生产)和总需求(分配与消费)两个端点。贯通这两个端点的是两个流程:即物资流通(物流,包括劳务交换)与货币流通(金融流)。但是这两个流程的性质完全不同。在物流的循环中,实物在消费中被消耗和消失。而金融流却必须通过每一次循环流转而获得增益。这种金融增益,是下一次经济循环能够实现的前提,它的产生源泉,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创生的利润。利润产生金融增益,形成资本的自我增殖,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在市场流通运动中外延不断扩大的源泉和奥秘所在。由于市场经济的循环运动,完全依赖于两大流通即连结供给与需求两点间的物流和金融循环,因此一旦发生供求梗阻就是生产过剩。一旦发生金融梗阻就是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奎内模型提供了近代西方市场经济分析的一种原初模型。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时,它甚至优于后来更为复杂的许多投入产出分析模型。那些模型往往迷失于数式和语言游戏的迷宫中。检验任何理论是否具有价值的最终意义,是看它能否将现实问题以最简括的模型和原理加以最透彻的解释和说明,并且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而绝不是以晦涩的语言和模型使现实更复杂以至无法作出可验证的解释和说明。我个人认为,当诺贝尔奖被派发给以心理统计来分析经济进程的研究时,现代形式主义经济学不仅彻底唯心主义化,而且可以说已经具有了一种随机的游戏性。早在90年代初期我已多次撰文探讨生产过剩和通缩问题,我当时曾推测过世界经济自90年代中下期开始,在两个世纪之交可能遭遇渐进的,但也是资本主义三百年历史中最深刻、最持久、反复振荡发作的严重危机。当时我将其称之为“总体危机”。我认为,这一危机必然会发生而且会持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二次大战以后全球工业化运动得到迅猛扩张,导致全球供给能力大幅度上升(中国改革开放导致的生产力快速提升,对这一进程促进尤大)。然而由于这种工业化进程在全球经济中呈现非均衡分布,导致各国间的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使全球经济中有效需求的增长远远跟不上产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同时世界经济中两大流通:物流(世界贸易与劳务)与金融流都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梗阻和障碍,再加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各国经济政策给予杀贫济富的有意误导,其结果必然导致全球经济遭遇严重、持久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
(《香港商报》2002年2月25日,《新远见》2003年2月号)
。▲虹桥▲书吧▲
第14节:第七篇:人民币升值是物价上涨
第七篇:人民币升值是物价上涨
全球通胀的原因之一
何新先生近日(2008。4—16)说:
人民币升值同时就是人民币估价的一切国内商品普遍升值,也就是中国商品对于世界其他货币和商品发生普遍的物价上涨。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自然意味着中国物价节节高涨。由于中国也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因此中国出口品的价格上涨必然拉动全球通胀。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陷入由于美元贬值和能源升值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但是,人民币升值也是当前全球物价高涨的原因之一。此外国际油价、粮价飙升,中国国内农地剧减,农民弃粮抛荒,导致国内物价必然仍将节节上涨。这后面有确实有国际金融战争,并且物价不间断的持续上升,隐含着会引发巨大社会危机。对发达国家,这是有设计的全球战略,是最终抛弃三分之二“喂奶”人口的计划实施。
何新先生还说:
有人认为美元是虚拟货币,以致一些人妄自推测美元泡沫何时崩溃。这是片面之论。美国金融资本垄断控制着世界石油和世界粮食的资本市场——当今时代不是市场定价的时代(包括对美元及人民币的定价),而是资本定价的时代;而且美国控制着高科技,这些都是美元价值的实体担保。近年之美元贬值是美国调整国际收支赤字同时调整当前世界金融结构的战略措置,而不是失控崩溃的前兆。倒霉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被调整国家。当然,这种调整也意味着引发某种国际金融危机。
(2008。4。16)
◇欢◇迎访◇问◇BOOK。◇
第15节:第八篇:人民币升值所隐伏的(1)
第八篇:人民币升值所隐伏的
一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用同量人民币可购买的外币和外国商品比以前多了。外币及外国商品对人民币变得便宜了。
二
但是,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用人民币估价的中国商品贵了。即中国商品对外币和外国商品长价了。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是中国出口商品升值。
三
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中国商品对于外币及外国商品的价格上涨。大陆房地产等不动产价格的跃升,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必然结果。在以美元作为贸易结算单位的世界广大地区,中国商品价格由于人民币升值都在发生价格上涨。
[注:货币币值与物价关联性原理:本国货币币值变动不仅是货币兑换量变动,而且必然意味本国商品物价对他国货币及商品兑换量的同步联动。这一看起来极其简单自明的原理,却是当今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不知道的。因此才有以人民币升值来应对物价上涨的建议。]
四
人民币之升值,是人民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地位调整以及国际金融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所刺激的套利预期,导致国际资金迅速涌入中国设法套兑低价人民币。因此,中国手中的外汇储备也不断快速上升。由于人民币正在被外资大量收购囤积,致使人民币超过国内市场之货币需求而不断增量发行。
五
人民币超量发行,本应当发生人民币贬值以及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但实际情况却是人民币币值目前不降反升。原因在于:在国际离岸金融市场上(offshoreFinancialMarket),人民币被国际炒家因升值预期而大量收购和囤积。货币也是商品,服从于供求影响价格的规律。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的收购需求,造成了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