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处方药营销实战宝典-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俦ㄐ抛阋曰骺逡患移笠担黄鹬柿渴鹿首阋匀靡簧Ъ页鼍值鹊取6窨堤┛司姆蟹醒镅锏腜PA事件,因其良好的公关机制、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健康的内部机制,使得创面很快愈合。   

  我国制药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几乎无核心竞争力,只是一味地在概念创新上不遗余力。一个概念可以成就一个品牌,新的营销模式也会成就一个企业,且可以达到数十亿元的销售额。但在现在这个概念泛滥的时代,消费者正在逐渐走向理性,这个机会还会再有吗?   

  当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天下的时代过去时,才会发觉原来自己的底子不厚,所以在面对医药新政风暴时抗击打的能力就微乎其微了。但外企却能从容不迫地向前推进,对国内企业是危机,对他们却是机会。那些曾令自己自豪不已的高速发展,此时却显示出其颓势和破绽,被高速发展掩盖住的内部矛盾在重压下逐渐浮出水面。   

  由此可见,没有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根本无法逃脱短命的生命周期。即使反商业贿赂行动不来,他们也会由其他因素导致死亡(如自然灾害等)新政只是催化剂而已。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控制政府就比较冷静,因为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样危险的增长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而中国医药企业在控制经济增长上是不冷静的,企业经不住经济增长的诱惑,片面追求大额的增幅就是其幼稚的表现。有人甚至放言在多少年内晋升到全球500强,他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实力了,闭门造车,未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为什么外企能够保持有限的持续增长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外企在发展中回避了投机性,他们讲规则和原则,从职工到企业总裁都坚持在计划性和规范性的层面上操作,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外企在抓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会首先抓管理,然后抓技术(不单是医药行业,所有的外企几乎都是这样的)。而国内企业则首先抓概念,然后抓创新。   

  从外企的药品推广层面来讲,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外企的学术推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这也是其优势之一。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外企存在挂金销售行为,但学术推广也确实是其优势所在,是其保持有限的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外企的学术推广能力如此强?除了产品的优势,其学术推广到底强在哪里?   

  作为药品销售人员,一般都非常熟悉一种新药品如何施行推广的第一步,但是却通常在不了解竞争对手(外企)的推广套路时,就急于建立起自己所谓的关系网络。殊不知,外企正是利用这个关系网络,采取各种渠道得到我们的药品关键信息的。   

  通常情况下,外企会在产品上市前聘用资历较深的学术专家,让其在药品的注册阶段(也就是3期临床试验的阶段)或试验的设计阶段严把实验关,这样不仅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为日后产品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OOK。※虹※桥书※吧※  

第15节:无上正真道………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9)         

  明确了这一点,上述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中国的药企能够做到复制已经是上品。我们工作药企的现状是动辄就谈高效、谈创新,疏于管理而注重哥们义气,所以当危机来临时一击即垮。   

  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奇迹和神话不时发生,但是一心想要创造神话并不现实,因为神话中的人都是过眼烟云。正如IT界有很多知名的企业顷刻间土崩瓦解,所以我们要抵御成名的诱惑。尊重市场规律才能保护好自己,善于学习,将学术推广引进,企业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   

  第4节 中外学术推广面面观   

  医药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致使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透明,〃挂金销售〃正一步步走向消亡。与此同时,外企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投入了更多的资本和精力,其在中国的投资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令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这些大型外企资金雄厚,在生产、销售、学术推广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也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借鉴的模型。通过不断的摸索于实践,我们终于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术推广模式: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媒体广告、循证医学组织、分级分类会议营销、课题推广、专家网络建设、样品赠予……这是一种变异了的、经过了长时间实践检验的学术推广。归纳起来,国内企业的学术推广活动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独立开发学术概念的能力仍然有所欠缺,主要还是沿用外企学术概念。   

  第二、不同于外企面向高端市场和高级医生的方式,发力于外企所未及的边缘市场,推广对象主要是低端市场和二级医生。   

  第三、销售额的迅速上涨来自于企业的辛勤耕耘,奉行人海战术决战终端环节的低成本推广方式。   

  第四、出众的客情维护能力,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当做沟通的良好题材。   

  第五、增加了产品推广经理组群,形成了与外企不同的组织结构,其推广成果已不逊于外企。   

  上述这些是本土企业与外企学术推广的差距,同时也是优势。   

  具体来说,外企与国内企业进行药品学术推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选择:高端VS低端   

  外企总是习惯选择利润最大的第一终端A类市场,集中面向北京、上海以及各省会城市,对象主要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和职称在主任医师以上的高级医生,目标明确地投入产值。同时由于目标明确,增强了推广活动的组织性和可控性,其投资回报也主要来自这个市场。   

  国内企业在资金和实力方面与外企有较大差异,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外企没有介入的市场,学术推广主要面对终端市场,面向几乎所有具有临床处方权的医生。   

  目前国内市场还需要深度耕耘,一要对推广项目进行新的整合与执行上的分解,二要对推广的目标市场继续下沉。很多外企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瞄准了地级市和县级市场,默沙东近期大规模扩招销售人员,正是看出了这种市场〃下沉〃的趋势,可以想见,次级市场今后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 学术概念:塑造VS传承   

  外企采用〃先宣传概念,后推出药品〃的推广方式,一旦其学术概念被接受和认可,药品的上市和推广就顺理成章了,正如推广药品〃吗丁啉〃,它的推广是以宣传〃胃动力学说〃为前提的。但是,国内企业却由于受科技水平和资金实力的限制,并没有进行产品纵深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而主要是沿用外企已经做好宣传的学术概念。   

  某业内人士曾经负责一种治疗血栓的药品,阐述该药作用机理的学术概念已经过外企的推介,在一级医院的内外科系统得到强化,于是其采取沿用已有学术概念、面向基层推广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两年后,该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位。可见,在没有开发和推广学术概念的情况下,采取〃跟进〃和〃补位〃的方式同样能够赶上并超越对手。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16节:无上正真道………中国特色的专业化推广(10)         

  外资企业抽离与引用学术概念的层次较高,概念传递的链条较之国内企业要长,影响更为深远,规模更为宏大,操作更有张力,投入更加充分。国内的学术概念塑造基本上还局限在参照和比较论当中,产品推广并不是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药理、药效比对,而是针对确有疗效的一两项指征的〃点〃进行较为透彻和精准地诉说,缩短了传播途径,利于〃吸收〃,效果立竿见影。   

  3。 市场反应:迟钝VS灵活   

  要想扭转弱势局面,就要学会刨析对手的劣势,发现自我优势。观察发现,虽然外企在推广的时候仅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化推广的一部分,中国市场只是其执行平台的一部分,并非策略性机构。但是,国内企业则专注于中国市场,反应灵敏度和策略灵活性明显优于外企。   

  外企推广的主题是企业全球化战略中的组成部分,其衡量标准与实施内容集中在目标一体化的范畴中探讨,因此其学术推广的内容与手段成体系、成规模,各区域市场容易复制、推广。其优势是,学术概念有高度、有深度,场面大,周期长,数据佐证全面规范。其缺点是,国情针对性不强,推广方案变动不易,手段比较单一、传统,经年累月,方式上鲜有改变。   

  对于国内企业,虽然受企业规模与市场区域的限制,所站高度不够、眼界不够宽广,但对于立足之处需要的应对措施却由于种种限制反而回馈更为及时,因此,对于市场近距离的困境看得更清楚。从战略意义上讲,推广创新的压力导致创新的力度强化。国内企业因地制宜,其推广策略与时政联系紧密,更有甚者,运用政治和环境促销的能力明显强于外资;把握机会与利用政策间隙钻营的能力极强。   

  在学术推广的大旗之下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推广侧重点。西南有一家企业推广神经科方面的药物,既不走国家级(如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高端路线,也不走低端的科室会教育路线,而是针对产品价格高、主要面向三甲医院的特点,有效地将不同区域的大量知名医生组织起来,举办一些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对可能成为企业VIP医生的组群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后,长期组织这些不同地区的知名医生搞活动,由这些医生讨论提出一些和产品有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