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万里长征,就因为在江西打败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后挡不住了,不得不退出江西。
蒙哥马利:长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长征诗词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长征小问答
问: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围剿”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踏上了长征的征程。
长征大事记
1934年10月1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发布命令:“将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织第一野战纵队与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同行动。”并规定第一纵队各梯队分别于10日17时、18时出发。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军团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从于都以南地区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虹§桥§书§吧§BOOK。
第7节:第二章:血战湘江(1)
第二章
血战湘江
“青青你看,外面就是湘江了!”爸爸兴致勃勃地指着火车窗外对我说。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我小声哼着。
“傻丫头,此湘江非彼香江啊。”
“我知道,血战湘江嘛,长征路上最惨烈的一仗。笨老爸!”遭到老爸的鄙视,我很不服气。
十一放长假,难得老爸也有空。老爸是大学里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教授,平时忙得不可开交,刚从欧洲做了两年访问学者回来。这次有空主动提出来要陪我出去玩,可惜妈妈没空。我就建议爷俩来一次红色革命之旅,到韶山等地逛逛。爸爸也不想在黄金周去所谓的旅游胜地,“简直是去看人,没意思。”
“这就叫不谋而合。哈哈,我和老爸心有灵犀啦!”
“小丫头,听什么歌呢,让爸爸听一听?”
我摘下耳机,“您肯定不爱听,这个是约翰·列侬的BEAUTIFUL BOY,还有一盒是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我知道您不爱听。”
爸爸笑了:“你怎么知道我不爱听呢?”
我调皮地笑着说:“您喜欢民族的嘛,什么《高山流水》啊,《梅花三弄》啊,您才喜欢呢!”
“我女儿小小年纪还懂得不少嘛!”
“那当然啦,俗话说嘛,虎父无犬女嘛!”
爸爸乐了:“什么时候喜欢听西洋音乐和古典音乐啦?”
“人家就是喜欢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音乐,不可以吗?”
“人家喜欢是人家,关你什么事情呢?”爸爸打趣道。
“我就是人家,人家就是我啦。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是粽子哥哥送给我的,早就开始听了,也听不太懂,没事的时候就听一听呗。”其实我也不是附庸风雅,就是觉得好听才听听。
爸爸还挺赞同我的:“不用听得懂,听听就行了。”
“爸爸,您唱首歌给我听吧,妈妈说您可会唱歌了,我以前都没听过。”
“唱什么呢,一下子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嗬,您还真好说话呢,要不就唱首长征的歌吧!”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我拍手鼓掌:“老爸,您唱得真好,简直可以灌唱片了耶!”
爸爸不好意思摆摆手:“罢了罢了,在女儿面前献丑就算了!”
“老爸,您看您看,又看到江了。还是湘江吧,怎么这么窄呀,当年抢渡湘江怎么还花了那么大的功夫……”
“咱们刚才经过的才仅仅是湘江的源头。”
“爸,你给我讲讲血战湘江的故事吧,听说这是红军有史以来遭到的最大的一次惨重损失,对吗?”
爸爸的声音变得深沉起来:“湘江之战,红军将士的作战是英勇顽强的,但还是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血的事实也宣告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预示着党内的错误统治行将结束。”
“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问。
爸爸点了点头:“有这个意思。当时,中央红军已经成功地跨过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但是踏上征途的红军很难掩饰自己,不得不渡过湘江,与湘西的部队会合。蒋介石弄清楚了红军的转移目的地和行动路线,赶紧调动湘军和桂系军阀,在湘江两岸布置重兵,设下第四道封锁线。如果蒋介石的计划成功,不但可以消灭红军,还能大大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
“一箭双雕呀,老蒋好狡猾!”
“蒋介石还亲自率领国民党中央军和一部分湘军在红军后面追击,他认为这次一定可以把红军在湘江附近全部消灭。但是地方军阀不愿意和红军硬打消耗自己的实力,湘军首领何键为了保存实力,也不愿意尽快派兵到湘江。这样,湘江两岸65千米防线从1934年11月21日到11月28日将近七天之内没有正规军队把守。”
“客观环境真不错啊,那为什么红军还要‘血战湘江’呢?”
“本来真是天赐良机啊。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来了,可惜没有抓住。直到11月25日,抢渡湘江的命令才下达。红军的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江边,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占领界首渡口,控制了湘江两岸。中央纵队也到了离渡口不到80千米的地方,可惜中央纵队就是加快不了速度。”
“过江很困难吗,就像后面过大渡河那样?”我疑惑不解。
爸爸摇了摇头:“湘江江水很浅,当时很多人索性趟着水就过去了。关键是中央纵队行军的速度太慢了。11月26日才走了8千米,27日走了6千米,28日走了28千米,29日走了32千米。四天才走到湘江岸边,错过了宝贵的时间。到了29日,敌人已经从四面压过来了,红军不得不付出惨烈的代价。”
我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中央纵队的行军怎么会那么慢呢?”
“当时离开瑞金的时候,领导人是想把整个中央苏区都搬走,用毛泽东的话说,就像‘大搬家’一样。临突围之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担子,凡是能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到了驴子和骡子的背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东西都带上了。斯诺说是‘整个国家走上征途’。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和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都舍不得扔掉,这样庞大的运输队怎么能走得快呢?朱德忍不住叹气不止:‘太慢了,太慢了!我打了一辈子仗,还没有见过这么个打法!’”
虹桥书吧BOOK。
第8节:第二章:血战湘江(2)
“原来是这样啊,为什么红军转移的时候要带那么多东西走呢?这样舍不得,到后面不是会后患无穷吗?”
爸爸点点头回答:“的确是后患无穷。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是‘左倾教条主义者在突围时采取了大搬家的错误方式’。部队和机关不仅没有精简和轻装,反而组织了庞大的中革军委纵队和后方机关,机构非常臃肿,非战斗人员太多了,又带了几千副担子,各种坛坛罐罐。美国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兵工厂拆卸一空,工厂都拆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东西都装在骡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一支奇怪的队伍。’由于这样,部队拥挤不堪,行动缓慢,大批战斗队伍变成了掩护队,红军的处境也非常被动。”
“红军将士要掩护这个行动缓慢而且庞大的中央纵队过江,所以才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对不对?”
“是啊,‘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十万火急,湘江两岸的红军将士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我们的红军装备单一,用刺刀和手榴弹打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飞机和重型大炮的狂轰滥炸。湘江两岸红军死伤无数,但是却牢牢地掌握着渡口,直到12月1日下午5点,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拼死渡过了湘江。”
“难怪说是血战湘江呢,简直是浸泡在血水中的战斗啊!”
“用彭德怀的话说,一、三军团像两个轿夫,抬起中央纵队这顶轿子,付出的代价是多么巨大啊!红军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锐减到三万人,三十四师全军覆没,悲壮啊!”
“全军覆没?”
“其实红军并没有全部渡过湘江,像聂荣臻说的,‘敌人来得太快,我们动作太慢。’担任殿后任务的三十四师留在湘江东岸,最后就全军覆没了,他们被湘军、桂军还有国民党的中央军三路包围,最后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成千上万的将士都壮烈牺牲了,最后仅仅剩下六百人。师长陈树湘在敌人逼近的时候,召集干部们开了个小会,宣布了他的决定:寻找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突围,万一突围不成功,就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敌人的重围下,三十四师的残余部队退回到了湖南省江永县,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是在左子江附近,陈树湘遭受了敌人的伏击,腹部受了重伤。尽管如此,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