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长征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长征路-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需要人照顾吗?哈哈,通常都是我们自己照顾自己!我们的军装又肥又大,袖子都快到膝盖了,每天洗手洗脸,一天好几次,还是脏兮兮的,不过我们不介意。”赵爷爷一边说,一边扯起袖子给我们示范当时的样子。     
  长征小故事     
  1.小小看护员     
  在红二十五军的卫生部里,有几十个红小鬼当看护员。她们大多数才十三四岁,虽然年纪小,但是工作却非常的细致,伤员都夸她们能干。     
  有段时间敌机总跟着部队轰炸。为了避开敌人,部队只有天黑以后出发,改成夜行军了。她们白天照顾伤员,晚上有时甚至得走八九十千米路,小女兵们就难以抵挡瞌睡虫的诱惑了。夜间遇到宽点的路,为了缩短部队的距离,往往走四五纵队。小女兵们困得遇到前面停下来时,站着等着就睡着了,待前面的部队走出好远,才被后面的同志推着半睡半醒地往前走,还有时走着走着跌倒在路旁的沟里,也不觉得疼,迷迷糊糊又接着睡着了。          
→虹→桥→书→吧→BOOK。  
第17节:第五章:红小鬼的故事(3)       
  有一次,部队已经宿营了。几个掉队的小女兵离目的地还有十多千米路呢。中间还隔着一座山。收容队的同志对小鬼们说:“你们先走,我在后面担任警卫。”      
  小鬼们开始爬山了。爬到山顶的时候,她们累得腿一软,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着了。收容队的同志走过的时候,也没注意到她们,等到赶到宿营地,才发现几个小女兵不见了。收容队的同志沿路找回来,把几个“小瞌睡虫”叫醒时,太阳都已经快下山了。收容队的同志问她们:“小鬼们,这一觉可睡足了吧?”     
  “足?再给我五天五夜,我也能睡!”几个小鬼不约而同地说。      
  不过到了宿营地,看到别人已经把应该自己负责的伤病员安顿好了,几个小女兵脸都红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呢。     
  2.马尾巴的妙用     
  长征的时候,很多红小鬼因为风餐露宿和长期在野外快速行军,体力逐渐不行了。大家发现那一匹匹战马虽然也是瘦得好像皮包骨头一样,但是怎么说也都比人要强壮能走吧,于是,一些红小鬼想出了一个偷懒的办法,那就是走路的时候抓住马尾巴走,借用战马的力气,果然轻松了很多呢!这个不错的办法马上在队伍中被发扬光大,拉着马尾巴行军成了当时很时髦的做法,成为长征队伍中一道很独特的风景。     
  3.最小的女红军     
  长征途中年纪最小的女红军要数当时才十一岁的王新兰。王新兰出生在四川一个很富裕的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著名的中共早期党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了共产党。王新兰七岁时就开始为党服务了。因为她人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后来红四方面军进入了四川,叔叔领导的“川东游击队”改成了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红军队伍又要开始长征了,王新兰也想跟着红军一起走。在姐姐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红军。红四军政治部的徐立清主任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王新兰自豪地说:“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     
  这时,姐姐也在一旁帮忙说:“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一一讲给徐主任听。徐主任一边听,一边笑着连连点头:“嗯,的确不错,不错。”听完了以后,徐主任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学东西可快呢!”     
  看见小丫头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答了一声“是”,就拉着姐姐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你妈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清脆的声音从门外飘了进来。     
  王新兰被安排在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她就和姐姐一起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无论吃多少苦,从来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只要有机会,她就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虹→桥→书→吧→BOOK。  
第18节:第六章:渡乌江天险(1)       
  第六章     
  渡乌江天险     
  “春春,我回来了,黑板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我打开QQ,看到春春在线上,就给他发了条消息。     
  “阿檬,我回来了,你在线上吗?”等了半天没有回复,我又骚扰了一下没有在线显示的阿檬。     
  “死孩子!潇洒回来啦,韶山好玩吗?”       
  “挺不错的,以后还想去呢。你怎么又当潜水员啦?”     
  “人家在看电影嘛。那你下次去捎上我哦,就当你先去踩点啦。”     
  “先别看电影,咱们讨论讨论黑板报的事情吧!”我决定要把这个小丫头片子从腐败堕落中拯救出来。     
  “春春让我负责版式设计和配图。版式设计还挺好玩的,对我来说也是个尝试和挑战。不过配图我就没什么把握了,你也知道,我只会画SNOOPY和小新的。”     
  “没关系的,你的SNOOPY画得那么可爱、逼真,说明你有画画的天赋呀。我想了一下,其实画长征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除了一些修饰的线条和图案,你再找一幅漫画插图,照着描就行啦!”     
  阿檬给我发了一个笑脸:“好的,那我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你们有什么要一起讨论的再找我哦。”     
  我看电脑右下角,春春的头像在闪动,点开一看:“青青,你还在吗?我刚才去打球了,忘记关QQ。”     
  “嗯那,咱们讨论一下黑板报的事情吧。”     
  “好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想了想,发过去几句:“我觉得,长征的介绍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说得太啰嗦了。再加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就有一种特写的效果。”   
  春春很快就回复了:“对,长征的介绍再加上一些典型的片断。还可以画一幅行军路线图!”     
  “路线图挺好的,可以做简单一些,不用太复杂,不需要把所有的地点全部包括。长征的大概情况挺容易搞定的,对于具体的事例,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觉得,咱们历史课本上就有一些,也说得很详细,不过大家都知道,就没什么意思了。咱们可以搜集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但是意义又很重大的,你觉得呢?”     
  “行啊,那你有觉得合适的吗?”     
  “我最近看了一些长征的书,也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觉得红军渡乌江还不错。”     
  对我来说,乌江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乌江,乌江是贵州的吧?”     
  “是啊,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在涪陵地区注入长江,是贵州北部的天然屏障,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江水波涛汹涌,还有很多暗礁,沿江五千多米才有一个渡口。红军经过黎平会议,决定继续向西面走,渡过乌江进入遵义。而敌人试图利用乌江天险阻止红军过江,他们想当然认为红军一路非常疲惫,肯定难以渡过乌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春春怎么一下子变成长征百晓生啦?”     
  “呵呵,百晓生谈不上啦,不过是多花了些功夫查资料。”     
  “要不你先给我上上课,讲讲你了解的渡乌江的故事,我们再一起整理和补充吧!”     
  “嗯,敌人想要利用乌江的天险阻止红军过江,红军呢,则是声东击西。红军先遣队故意放出要进攻贵阳的消息来迷惑敌人,然后大部队加速行军,赶到乌江边。当时红军是否选择渡过乌江也有很多争议。有人提出来:‘乌江一向被称为天险,水流很急,两岸的山川又非常的险峻,我们应该小心一点,不能忘记了湘江的教训。’但是毛泽东淡淡一笑,回应说:‘老百姓有句古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不能过了一次湘江,吃了一次大亏,一听到江呀河呀就发抖了。’”     
  提到湘江,就让人想到血流成河的12月1日,不能不让人为革命前辈们捏把汗:“湘江给大家留下的记忆肯定是太痛苦了。”     
  “乌江是比湘江险要,但是这只是自然条件。其实相比过湘江的时候,红军过乌江胜算大多了。首先军委纵队早就丢掉了那些要命的坛坛罐罐,一下子没有了包袱就可以轻装上阵。而且我们不等敌人摸清楚我们的目的地和方向就赶到乌江边,只要拿下渡口就可以轻松争取时间,迅速过江了。毛泽东提出:‘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过乌江。当然兵贵神速,我们不能再一次坐失良机了。’”     
  “呵呵,毛爷爷总是善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接着就是红军强夺渡口的故事了,我给你发个网址,你点开自己看吧。看完了我们再继续讨论。”         
※虹※桥※书※吧※BOOK。  
第19节:第六章:渡乌江天险(2)       
  “好的,你发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