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应收账款的发展趋势,或诸如此类。罗杰斯发现建立长达10年或15年的总表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用历史眼光了解一家公司。
举例来说,罗杰斯研究上市公司过去几年的盈利状况时会问:为什么这些公司的盈利状况这么好?为什么那些公司的盈利状况这么差?罗杰斯喜欢购买经营状况糟糕的公司的股票,但仅限于那些经营业绩即将改善的—而不是那些业绩已经变好的。因此,他需要知道事情糟会糟到什么程度,好又能好到哪里。
罗杰斯认为1987年的熊市并没有让投资者得到教训,因为他没看到有别的投资者制作这类分析表。在股市繁荣时期怎么做都可以,但是在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应该学会谨慎从事。
以下是罗杰斯在制定投资决策时紧盯着的比率:
1。 资本性支出①
(1)绝对数;
(2)与折旧额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与厂房和设备账户总额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与厂房和设备账户净额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资本性支出与折旧额的比率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这个已经沿用了多年的比率是非常有用的财务指标。如果这个比率过高,那么你可能正处在这个行业景气的顶点;如果过低—这意味着,该行业没人愿意投资—那么这个行业就有前途,因为该行业产品的供给行将枯竭。
2。 接下来,他会看销售额与应收账款、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等。当存货几乎为零,应收账款非常少,利润率(profit margin)达到20%而税前股本回报率在25%以上,资本性支出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时,罗杰斯判断这些股票基本已经涨到顶了,可以考虑做空了。
他会关注一只增长股的所有信息。20世纪四五十年代,铝业被认为是一个成长较快的行业,许多以前的增长行业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它们不见得真的成为增长股,当它们被作为增长股考虑的时候,就是做空的良机了。
发现顶部
为了举例说明一个即将走下坡路的行业有什么表现时,罗杰斯选择了金融服务业,例如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他们雇用了大量职员,大举进行业务扩张,并靠金融市场赚钱。你一定听说过大部分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都声称他们希望成为投资银行家。到那个时候,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例如,1980年,阿塔利(Atari)公司聘用了5%的当年毕业的哈佛商学院学生。三年后,阿塔利公司就破产了。1986年,高盛也雇用了5%的哈佛商学院应届毕业生,然后在两年之内陷入了困境,被迫大量裁员,并取消了修建办公楼的计划。
1986年年末,罗杰斯在《巴伦周刊》(Barron’s)上发表文章,预测股票市场将强劲反弹,并随后将出现一次暴跌,而且他已经准备好做空一些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过度扩张,雇用的员工太多,并新增了太多分支机构—这都是到顶的信号。事实上,1987年这些公司全部严重衰退。
。 想看书来
识别底部
罗杰斯喜欢用其行之有效的比率来衡量表现不好的股票;当这些股票跌到一个更低的关键价位时,他认为这些股票就要开始转势了。当一个行业的三四家最大的公司正在亏损时,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的汽车业,要么汽车业从此消失—这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么整个行业的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事实上,汽车业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过度的管制①,不过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营环境就宽松多了,而且,这个行业在股票市场的融资也减少了。因此,罗杰斯买了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公司(非常不幸,不是克莱斯勒)的股票。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今天,一个类似的转折将在公用核事业行业发生。这个行业有数不尽的问题,但是又不可或缺。因此,罗杰斯看到了一个买点。当他看到几家主要的公司正在亏损,而且资本性支出已经停止时,他认为这个行业就要复苏了。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伟*则之一,就是投资者应该买进那些便宜得让你亏无可亏的股票。罗杰斯将其做了一点改变:投资者应该买入有理由转好的股票。
罗杰斯指出,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顺序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或行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股价却不再下跌。随后,有人开始购买,因为他们的祖父曾在这家工厂工作,或者出于类似的原因。接着,格雷厄姆式的投资者开始买进。大概就在这个时候,该行业的产品供给开始枯竭:供求关系,关键的警示信息!再接着,前景开始看涨,吸引更多的人开始买进。于是,股价涨得越来越高,华尔街的经纪人也开始给出正面评价,因此,他们的客户开始购买。后来,经过长达几年时间的反弹,这家公司的股票被评为增长型股票(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仍然有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这只股票。
但是,正当股价曲线最陡直上升时,那些财务比率也快恶化到了极点。最后,投资者买进这只股票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在买。罗杰斯说,那时他母亲也会打电话说想买那只股票。
“你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妈妈?”罗杰斯问。
“因为这只股票已经涨了3倍。”他母亲回答说。
“不要买,妈妈,千万不要买那只股票,”罗杰斯说,“现在是那只股票最危险的时期。”
随后,那只股票下跌了,所有的运作都颠倒过来。最终,罗杰斯的母亲又打来电话。
“我想卖掉那只股票。”
“为什么?”
“因为它已经下跌了90%。”
“不要卖,妈妈,千万不要现在卖掉它。”
1987年3月,罗杰斯预言美国股市将有一次暴跌。他说1987年年初金融市场的反弹是由货币供给增加推动的—其本质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下面是那个月我们谈话之后写下的:
下跌将是急速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有可能一天之内跌去300点,尽管这种下跌可能要从3 000点的高位开始。在市场崩溃前,道琼斯工业指数可能再创新高,但是,他认为这或许要到1988年。(“有可能在6天之内,也有可能半年之内……”)在历次金融恐慌中,普通投资者最终都会将手中的股票抛掉,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罗杰斯认为那时指数期权和股票期权以及已经变成“垃圾”的垃圾债券一样,都将停止交易。他认为现在买入垃圾债券简直就是愚蠢透顶。他自己只持有由美国政府担保的债券,或同等级的其他债券。罗杰斯认为,我们将进入非常困难的时期,因为财政赤字以及最近的税收改革法案①—他说历史会证明这将是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Act)② 的1986年版本。罗杰斯认为,这种以牺牲投资和储蓄为代价,旨在促进消费的改革是完全错误的。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会引起大的经济衰退。他认为由此带来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华尔街和金融业。罗杰斯预言,华尔街、东京和伦敦的几家大公司将在这次危机中破产。
。。
不可避免的灾难
10月崩盘③ 过去了一年后,罗杰斯并没有变得乐观些。他在1988年11月说,新任总统将宣布新措施,因此股票市场无论如何都会有一波反弹。不过,无论乔治·布什怎么努力,一场灾难不可避免,而且他不可能在1992年获得连任。熊市其实在1987年4月就开始了。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增发了大量货币,才使局面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那仅仅是一支强心剂,而不是灵丹妙药。没有人意识到实际情况有多糟糕。
在熊市中,股价首先降到一个合理的价格,然后又跌至一个便宜的价格,最后跌至一个几乎“白送都没人要”的价格。此后,事情相当糟糕,所有投资者都急于将手中的股票脱手。在美国,接下来将是一段痛苦和难熬的时期。这个过程现在已经开始了。
最近两年里,杠杆收购已经开始难做了。其中许多公司在发行债券以偿还银行为他们提供的用于杠杆收购的贷款方面遇到了麻烦。收购一家公司所付的价格是在假设以后15年内不会发生经济衰退的基础上得出的。然而,罗杰斯却认定在此期间肯定会发生一次衰退。
华尔街仍处在疯狂之中:不理智的事情不断发生,例如KKR公司对纳比斯科的杠杆收购。而且,华尔街的职业道德也着实堪忧。罗杰斯的一个学生应聘一家著名公司。这家公司打电话给罗杰斯询问这位应试者的有关情况。罗杰斯说他有能力,但是在道德方面有点问题。“这些并不重要,”那位面试官说,“他能为我们赚钱吗?”另一家公司打电话过来询问他的另外一位正在找工作的学生的情况,罗杰斯回答说他非常非常聪明,但是不够忠诚,缺乏道德观。但是那位学生还是被聘用了。罗杰斯相信,其他许多公司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一年前,他预计即将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由于过度借贷现象十分严重,罗杰斯担心这场危机会真的损害实体经济。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很可能是先发生通货紧缩,紧接着又是通货膨胀。罗杰斯期望通过金融工具来利用这次下跌的机会,而不是做空。他希望他能有足够的智慧想出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方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失误
罗杰斯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① 已经破产了,尽管他现在还蒙在鼓里。纽约的房地产一直是靠华尔街的繁荣支撑着,但是现在,一切都要结束了。另外,合作公寓遍地开花。由于收费过于昂贵,在未来某个时候,纽约许多最大的公寓都将人去楼空。罗杰斯确信艺术品市场也将崩溃,而利用这一机会的最佳途径是做空索斯比拍卖行的股票。
在下跌结束之前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它将结束。罗杰斯的一个朋友“比尔”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