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偏离了“求稳不求快”这个准则。这点在上业绩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
今天,你是不是看到一些“领导人”告诉你直销做得快的“秘诀”:一定要有投资的概念,你去开一个饭馆是不是要投资,买一个代理权又要多少投资?所以,你不但要自己用得多,还要准备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更多的货,这是很正常的投资。说到底这是帮他在上业绩,更有甚者就直接告诉你,你的领导人要上业绩,你要配合,这样以后你的下级就会配合你。于是,很多工薪阶层把一套套的产品搬回了家。回家做着“美梦”,然后在团队复制这样的方法,自己又不断用做直销的奖金买货,这就是典型的非法传销,很多这样做的朋友,业绩在不停地增长,但并没有赚到钱,真的变成了“金字塔”。
当他们大量囤货后,自然就会出现市场上大面积的削价、打折,我甚至看到某直销公司的产品2折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对市场、直销公司、直销员的打击都将是致命的。
当然,我不是说不用产品,作为经营者要100%自用,直销要真正稳定地做大是要建立一个“自用型的销售团队”。这里讲的自用是要符合两个条件:1。自己需要的;2。经济可以接受的。如果要适当备货,前提一定是要有经济实力,一般的工薪阶层不建议大量备货。
队伍要慢慢带,稳比快好(2)
像上面所讲的“领导人”的做法,就是违背了市场运作的原则,产品是一定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才能创造财富的。于是,一些理性思考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要的到底是什么?“收入”还是“头衔”?突然发现自己只是陪别人玩而已,于是,他们退出了,而另一些人还在做梦;又有一些人明白了,但他们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开始用这样的方法去赚别人的钱,这就成了非法传销的翻版。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这不是哪个公司的错,而是人的问题。市场的成熟有一个过程:暴利—混乱—整顿—成熟。当年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金克拉说 :“世界上的穷人之所以穷,有两大心态 :1。总幻想一夜致富;2。永远对机会说不。”两种做法正是穷人心态在直销里的体现。
如果你今天正是这样的做法,我劝你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毫无疑问,直销商的收入是和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于是,出现了一个误区,只看重销售业绩,与之对应的一个词是“冲业绩”,每到月底有很多人都为冲击业绩而大量进货。
我记得在1998年的时候,武汉和长沙市场出现了一种很普遍的做法,以“投资、机会”导向鼓动民众买业绩、上级别,很多人甚至借钱买了大几万块的产品堆在家里,虽说所谓的“业绩”是上去了,但几个月以后,矛盾就产生了,下级向上级诉苦,上级向公司发牢骚,整个市场一下子就崩塌了。该直销公司的口碑一度受到严重的损害,并且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因素。人心离散,信用一旦透支,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整个市场也因此迟迟恢复不了元气。所以说,在如今的直销行业中,如果还有人对这样一种做法心存侥幸,那么不仅仅是在断送自己的事业,更是扰乱了整个直销环境,这类人必定要受到指责和鄙夷。
我还有一个观点,囤货、“买业绩”是直销人员对自己长期经营、长期占有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让自己,也让自己的直销团队疲惫不堪,不再有人性的基本自由,与我们主张的“追求非凡的自由”背道而驰,也是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市场的自然规律格格不入。
为什么要稳?即使在起步的时候把速度放慢下来都没有关系。我在团队中一直倡导的是“真正以产品为导向”,并且将这样的一个导向坚持下来,不断地与人分享产品,给予别人真诚的关怀。我们的业务员一定要耐住性子,一点一点挖掘自己的“管道”,刚开始你只有二十几个服务的对象,并且你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培育这群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让他们从不接受到接受,从接受到认可,从认可到推荐,这样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是无法绕过去的。但你要坚信一点,只要你的产品以及你自己的服务获得了一个好的口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倍增才能在你的事业中体现出来。并且两三年下来,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以及你不断给你的队员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会让你的市场步入一种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队伍要慢慢带,稳比快好(3)
“以产品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这将是一场积累战,通过不断积累客户、沉淀客户,从而达到对产品的理解越来越到位,对健康理念的理解越来越到位,对公司文化的理解越来越到位,客户会自然而然地沉淀下来。
所以,我建议先选择你最有优势的一个或几个重点地区作为你开展直销事业的基地,在基地将事业打下一个基础,然后再不断对外扩展业务,可能会做得比较稳,所以,选择哪个地方作为你的基地,接下来具体往哪些地区扩张,这些都不能盲目操作。如果你刚开始选准一些地区重点开发,将每个地区培养成熟了再开发新的地区,那么你就可能会更轻松,而团队反而会建设得更大。
做直销一定要遵循行业的自身规律,不要天天把“冲业绩”放在嘴上,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把好的心态、正确的观点一点一点地向下复制,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我们要意识到,做好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快”并一定是件好事,把握不好,将会导致你的团队在未来出现大幅度地流失。
火是从下面烧起来的,深比宽好(1)
有深度就有安全感
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帮助你亲自推荐的成员建立他们的网络
我们的直销商有足够的智商,足够的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非常好。但是说知识就是力量还不全面,有学者指出,这种说法只是一半的真理,知识只是可能的力量,知识只有在应用的时候才是力量——而且只是在有建设性地应用的时候。
有一个总裁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这节目类似我们中央台王小丫主持的知识问答,电视中一位小伙子正在回答问题。他已经出现在电视上好几个星期了,也就是说,他一直没有被问倒,一直是赢家。他可以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毫无意义。
这位总裁在这个小伙子回答了一个非常希奇的问题,好像是阿根廷某座山峰之后,问他身边的朋友说:“你认为我会付多少钱给这个人为我工作呢?”
“多少?”朋友问他。
“顶多300美元,一分也不会多——不是一个星期,不是一个月,而是一生。我已评估过他,这个所谓的‘专家’不会思考,他只会死记硬背,他只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事实上,这也许仍然太贵了。这位小伙子所知道的90%的东西,我都可以在一本两块钱的年鉴中找到。”
很显然,这位总裁需要的是会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我们也是一样,是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创造历史,还是用记忆力创造历史。
在直销业里,关于深度和宽度谁者为优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
一般来说,大家有公认的看法,没有宽度做不快,没有深度做不牢,我因为更重视团队的基础和牢靠,一直主张把深度做好。
我发现有不少人特别迷恋宽度,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开发陌生市场上,或者利用自己的人脉基础,热衷于建立一个宽泛的围绕自己的“前排”,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气势,很有起色,可以迅速建立影响力。更有一些人,甚至把开市场作为这个业务运作的核心理念,陶醉于这种做法。
事实上,这种做法脱离了直销的精髓,即复制。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复制,你的“前排”并不能够和你一样拓展,因为他们很可能得不到有实效的帮助,缺乏复制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人脉不牢固,很快就会枯竭。也许通过广开“前排”,可以让你在一两个月内维持一个很好的业绩,但由于缺乏复制的基础,随着人脉的枯竭,业绩的下滑会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种做法是极为不明智的。直销的基础在于你的做法是否利于复制,是否能让各级市场都能动起来,而不是一代强,二代弱,三代亡。因此我们有一个经验,是直销的精义所在,就是做深而不是做宽;做久而不是做快。业内关于宽度有一个说法,宽度越大,你的折扣会越高。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再宽,不能做深,不能做久,再大的折扣最终乘上一个零,你仍然只得到一个零。光从宽度上不能得到持久的业绩,这不是直销,这是一锤子买卖,要持续发展,永续经营,有稳定的业绩,只能从网络的深度取得。
火是从下面烧起来的,深比宽好(2)
我劝大家要摒弃一个认识的误区,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我的第十几代了,没有什么好处,不愿意去管它。对于优秀的人才,我们都应该善于去发掘,花时间去辅导,这样做才能更稳,更深,也更久,所获得的效应也才能更大。
在建立团队的过程中,我们能复制的概数越深越好,有深度就有安全感。当我们在实际的运作时,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细细体会的,首先我没有说宽度有什么错,一枝独放不是春,毕竟多点开花,才能春意盎然。但是过分强调宽度,我们极容易把自己的组织做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很多人一进来以后,就是只注重个人小组的建设,在意折扣率的不同,对待组织亲疏有别,这是很不利于团结协作的。蒋介石的军队为什么总是打败仗,因为亲疏有别,有一些军队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却不能得到重视,因为不是蒋的嫡系,在蒋看来,是杂牌军。而他所看重的所谓嫡系,正规军往往又不能打仗,反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