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怪兽,原来都可以是那么可爱的。
大象与狮子
有时候经验会成为障碍人们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牵一头大象,用一条细绳就可以了。而牵一头小象,却需要粗绳。因为大象已经被约束惯了,他没有想过自己的力量完全足以挣脱绳子的控制。而小象则不一样,它没有形成被约束的惯性思维,尽管力量小,但是它比大象更危险。
还有一个现象,也和动物有关:一头狮子在铁笼内呆久了,哪怕你放它出去,它也不愿意出去。它觉得外面太陌生了,还是笼中更安全。它没有看到,在笼外,有着那么辽阔的世界。
在《第五项修炼》中,有一章是关于心智模式的,作者写到了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固有观念是如何限制我们发展的。佛教中也有“知见障”一说。意思是:有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过往经验会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
所谓“无知者无畏”,就如那些小象。
而大象和狮子枉为地球上重量级的动物,却臣服于一个小小的固有观念。
当然,人的智商(或许还有情商)显然比动物高多了。瞧,我们不是提出了心智模式,我们不是更早之前就知道有“知见障”的存在了吗?
铁笼的门早已经打开,那些绳子也细的和我们增长的力量不成比例。
只是,为什么你还要呆在那里呢?
打开笼门
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这是台湾诗人非马的一首小诗。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最后的“鸟笼”二字。如果写成“把自由还给鸟儿”的话,这首诗就没有什么出奇,甚至算不得是诗。
那么,“把自由还给鸟笼”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往往只看到打开笼门,鸟儿获得了自由。而很少看到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诗人通过精练的语音向我们展示了出来。
一些夫妻或者情侣总希望能看牢对方,外面的世界靓仔靓妹太多,仿佛一不小心对方就会鸟儿似的永远飞走。于是在日积月累的担心中将自己异化成一只鸟笼。殊不知,在囚禁对方的同时,你自己也失去了自由。因为你不信任对方,总要时时刻刻看管、监视、提防,使得自己也耗尽心机、耗尽精力和时间。
然后,这只鸟笼还会慨叹:活着真累啊!
你肯定会累的,除非你愿意打开笼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自己。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当你打开笼门,鸟儿反倒是愿意回来了。因为敞开的鸟笼已经不再是牢房,而成了一个温暖的窝,或是一棵舒适的树枝。
汤勺的形状
(一)
我们对事务的观念,决定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在电影《黑客帝国》(又名《22世纪杀人网络》)中有一个细节,男主角碰到一个小孩,他能让手中是汤勺随意弯曲成任意各种形状的。男主角也想像他那样,但却怎么也做不到。后来对方告诉他:你已经把这个汤勺固定地看作汤勺了,所以不能让他随意弯曲;而我头脑里没有这个固定的概念,所以能让他随意弯曲。
这是以部科幻电影,情节自然荒诞离奇。但它包含的寓意却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当我们给身边的人、事务帖上某个标志的时候,就不会有其他的什么可能性。而我们开放地去看事务,不局限于原来的观念时,就会拥有很大的弹性、很多的可能。
比如,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当他用一个固定的概念、一个框框来看他的员工的时候,他的员工是很难有自己的创意、突破或者作为的。反过来,当他愿意“空”掉或者说放下自己固有观念、概念、假设去对待员工时,员工就有了发挥潜能的空间了。因为你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你对待员工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员工自己的行为。
一张纸,当你把它只是看作纸的时候,它就只具有纸的普通功能。但是小孩子可以将他折成纸飞机,成为心爱的玩具;有的国家用纸来造桥,人、车都可以从上面通过;在艺术家和魔术师的手里,纸又会有种种不同的用途。
我们对事务的观念,决定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
世界就是一支汤勺(一支喂养大全人类的汤勺),他愿意为你展现那么多的形状。
不过,你是否已在你的心头为它准备好这样一个巨大的舞台。
汤勺的形状
(二)
只要有益于达到目标,不必执著于是与不是汤勺(或者别的事务)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完全不必局限于固有的概念。
那么,它在什么时候需要有什么可能性呢?
那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
曾有人问我:“你说打破人的框框,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打破框框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个框框。而且,打破框框,也可能进入另外一个框框啊!”
我回答她:“没错,你说的很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框框。你可能会在突破某个框框的同时进入另外一个框框。不过,我们打破框框是有一个方向的,而不是为了打破框框而打破框框。选择哪一个,关键在于哪一个可以更有效地支持你达到目标。”
只要有益于达到目标,你不必执著于它是,也不必执著于它不是。
当你的目标是需要有新的功用的时候,你可以打破框框,撕掉你为汤勺帖上的标签,去发挥汤勺的其他可能性。
当你的目标是要喝上一口汤的时候,那么再简单不过了,它就是一把汤勺。
危机
危中有机别放弃中国的文字是很奇妙的。而且,很多字眼里隐含着古老的哲学思想。
比如本文的标题“危机”一词,就含有道家的基本思想。
“危”是危险,“机”是机会。二者本为一体。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幅太极图早就将“危”与“机”的互动关系表达的淋漓尽致了。
不过我们现在说到“危机”的时候,常常只看到他“危”的一面,而看不到“机”的一面。我们一听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字眼的时候,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坏消息。
所以很多负面的对话就出现了:诸如“现在生意不好做”啦、“没有市场”啦、“经济环境不好”啦,“资金不足”啦,等等。
当一个人总是说“不可能”、“不可能”时,也许就真的不可能了。
所谓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教练的工作就是帮助被教练者建立正面的态度,发现新的可能性。
在某个体验式的活动中,一开始时参加者抱怨活动的器材没有固定,影响他们完成活动。他们觉得器材不固定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到了后来才发现,幸好器材没有固定,才使得大家有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器材的空间,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活动。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说:逆境犹如刀子。抓刀口会伤手,但抓刀把就有帮助了。
只要你能从“危”中看到“机”,将“危”转化为“机”。
只要你记住:危中有机别放弃。
舍得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舍得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一个词语、一种哲学思想。
在教练文化中它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愿意放下我所拥有的。
最初我看到这句话时,我以为我完全理解了,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在自己做教练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句非常管用的话。
它包含两层意思。
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成功,这样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愿意放下我已拥有的失败的体验和结果,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开始。
只有放下手中握住的东西(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才能去把握新的东西。
每时每刻的放下,意味着不断不断地进取,意味着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成为我们迈向新的成功的障碍。
因为,要想“得”,先要“舍”。
影响
影响是避免不了的,问题上如何去利用一本杂志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为“别让冲突影响业务”。Eva一见之下,立刻说道:“应该改为‘如何利用冲突影响业务’。既然有冲突,影响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你如何去运用。”
这中间的区别在于对“影响”的看法。影响不一定都是坏事,影响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正如Eva所说的,问题是你如何去运用。
有一次一位学员在为自己开脱时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教练当即问到:“为什么不是你影响他们呢?”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呢?
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影响,就好像我们不具有影响力似的。
我从未完整地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作品,但他有一句话多年来我一直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全部思想就是——如果说邪恶的人们能够积聚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们也同样应该如此。”
借用托老夫子的句式,我也可以这样来结束这篇文章:如果负面的事务能够造成影响的话,那么正面的事务也同样应该如此。
激扬稟赋,启导宏才
突破个人狭小的框框,世界就会不一样教练文化最精髓的一点就是——你不仅自己可以成功,而且可以激励他人成功。
所以汇才选择“激扬稟赋,启导宏才”作为公司理念。
我曾问Lawrence这句公司理念是不是他的杰作。Lawrence很诚实地回答说不是,是他的一位朋友创作的。
我不知道原创作者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因此,我为他演绎了一个版本。
“激扬稟赋”是说一个人本来就具有很多天赋,只不过没有很好的利用出来。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对人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