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率先宣布完全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紧随其后,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纷纷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由石油禁运导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图序…1)就此发生,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把所需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中立”和“敌对”三个类别,以便采取“利用矛盾,分隔作战,逐步为赢”的强大石油攻势。符合下列三条件之一的划为友好国家:(1)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2)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3)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而这一招釜底抽薪,在当年对美英等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而这一次石油危机也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及两伊战争导致油价破“30”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油价翻着跟头的往上猛涨,伊朗在石油上的收入也随之迅速增加。20世纪70年代中期,伊朗石油年产量达到约两亿吨,居中东首位,世界第四位,一跃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富裕国家。巴列维的独立意识开始抬头,地区称霸的念头也油然而生,这引起了后台老板美国的不安。
在巴列维的领导下,伊朗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提高油价的积极力量,这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尤其不利。美国对伊朗积极提高油价的立场非常不满,两者关系日益疏远。而在整个过程中,伊朗民众对于美国的态度始终是不甚友好的。美国扶植巴列维的高压独裁统治给伊朗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同时断送了伊朗收回石油权益斗争的事业。政府腐败、道德颓败、贫富差距增大、土地改革、整个社会的世俗化和西方化引起了伊朗社会最为强大、最有组织性的###什叶派上层的极度不满,最终爆发了由霍梅尼领导声势浩大的###革命。(图序…2)美伊间的梁子就这么慢慢结下了,直到今天仍是地球上最滚烫的热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石油真相 序(2)
###革命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图序…3)。同时爆发的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使全球石油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骤降至战前的两成以下。油价随即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发展,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致使油价破“40”
1990年8月2日,中东狂人萨达姆以科威特偷采伊拉克油田为由,悍然入侵科威特。用了不到十个小时,伊军全境攻占科威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围绕石油,可将其主要目的分为三个方面,那便是夺取科威特的石油资金、石油通道和石油资源。通过战争将其欠科威特的120亿美元一笔勾销,将科威特的黄金、外汇及1000多亿美元的国外资产据为己有;扩展通向海湾的口岸,占有深水港口,使其石油出口不再受制于人;而最爽的还是其夺取科威特境内的石油资源。
西方世界岂能容忍伊拉克挑战其在海湾的巨大石油利益。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660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老布什派遣部队进驻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不久英国、法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德国、意大利、埃及、叙利亚等21个国家的部队和军事力量,组成多国部队司令部,由美国施瓦茨科夫将军任司令官,开展“沙漠盾牌”行动。随后,又展开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等军事行动,取得了解放科威特战争的最后胜利。
1991年2月28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自1990年8月2日以来通过的所有的12项决议,海湾战争宣告结束。西方主导的世界石油秩序得以逐渐恢复。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的前三个月内,国际油价从每桶14美元瞬间突破40美元,于1990年10月达到每桶41美元的高价,但到1991年1月美国动用了石油战略储备平溢油价,油价开始直线下跌。战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其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每桶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IEA启动了紧急计划,建议美国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最终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然而,对于顽童来说,1990年的8月2日除了海湾战争爆发以外还有另外一件终身大事让顽童至今难忘。也就是在那一天,美国安然石油贸易运输公司EOTT董事长迈克罗瑞先生和美国PVM石油经纪公司创始人马祖洛里先生率团首次访华,与中化集团谈判汽油出口美国业务。从此,顽童眼前展开了一个国际石油天地,也是由于这个契机,顽童走上了国际石油行业的不归路。
时光进入90年代中后期,油价就好像玩累的调皮小孩一样,瘫软在十美元至十一美元的低位上,一时间石油比矿泉水还便宜。事出蹊跷,顽童自有交待。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促使油价破“50”
布什父子通过两次战争见证了世界油价的两次突破,在老布什时代的海湾战争期间油价“成功”站上40美元关口,世界为美国的战争开支埋单,等到小布什上阵,说什么也要赶超老爸,再到伊拉克去打一场,让石油再涨一涨,反正世界同样会为美国的战争开支埋单,让尔等知道什么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
石油真相 序(3)
于是,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借口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并最终对“大独裁者”萨达姆实施了绞刑。同时,美国没有预料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本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战争的直接军费支出高达数千亿美元。4000多美军命丧伊拉克、3万多美军受伤导致无数家庭破裂的惨痛悲剧。国内国际各界反战情绪高涨,为美元的大幅贬值、美国及世界的经济危机埋下恶果。特别是2008全面爆发的世界金融海啸源自美国,顽童认为此次战争作为震源之一,不亚于房地产次贷危机。
有史以来世界石油价格最伟大的一次涨跌由此拉开序幕。
到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油价还维持在每桶37美元多一点的水平。然而在战争过后的2004年9月27日,油价升至每桶美元,并于收盘3小时后的电子交易中再次上涨36美分,最终于突破50美元大关。
2004年10月6日,顽童站在NYMEX的交易池中,心潮起伏地现场见证了石油价格在每桶54至55美元之间波动的场景。从业之初,油价在“几美分”层面浮动的记忆犹新。这每桶50多美元的油价简直使顽童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但仅仅过了4年多之后的今天油价已经在每桶150美元大关前徘徊过后又回到了60美元。
话说回来,因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国际油价大幅飙升,使得自2003年以来,用自有资金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的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对油价走势判断错误,而造成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其全部市值)的巨额交易亏损,并最终于2004年11月30日正式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对此事件因由密解,顽童自有交代。
卡特里娜飓风将油价吹破“70”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超级大国在自然灾难的面前再无往日威风,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数十万户家庭断电、百万以上的人流离失所转移他州,使治安情况一度恶化。这段时间我在休斯敦工作的几位朋友在餐厅吃饭时汽车被撬损失惨重,均猜流民所为。于是“天灾9·11”的说法不绝于耳,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为重灾区。灾情面前即使是美国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甚至有媒体称美国简直就像个第三世界国家。
在2005年8月25日到9月24日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卡特里娜”和“丽塔”两场飓风为美国带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预测,美国当年GDP将从预计的%下降到%,而次年GDP将从预计的4%下降到%,将有40万人失业,经济损失将是“”事件的7倍之多。
飓风英文名称hurricane,来源于加勒比海传说中邪恶之神的名字。正如其名,飓风的危害与魔鬼不相上下,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暴风,一次飓风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八千枚一千万吨的氢弹。
从卡特里娜飓风所袭击的中心区来看,其对石油业和炼油业的影响是最突出的。飓风导致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生产设施几乎100%关闭。墨西哥湾石油的日产量原来是150多万桶,受飓风影响减少了万桶,减少了%。天然气原来的日产总量约为100亿立方英尺,受飓风影响该产量减低了亿立方英尺,占墨西哥湾天然气日产能的%。原有正常工作的819座油气生产平台,因飓风关闭了634座,占总量的%,这个数字是来自美国的矿产管理局。大部分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设施及天然气生产就此停摆了。由于飓风的影响,美国的炼油厂产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直至飓风过去后将近两年,墨西哥湾海底管道和钻井平台才完全修复。
石油真相 序(4)
这次飓风的袭击对石油价格的短期暴涨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正如顽童后文所述的资源六元素理论,石油金融炒作套利借卡特里娜的“东风”突破了每桶70美元价格关口。
美国伊朗关系紧张,美国库存减少导致油价连破“80、90”
2007年初,国际油价还维持在每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