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午,梅巧女士在学生经营的一个教师餐厅里招待了我。本周的菜谱是意大利饭,每人两个意式肉丸、两块通心粉、一碟水果沙拉,每份⒋95美元。校长告诉我,这个餐厅全是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他们负责全校教师的用餐。一个孩子如果选择这个课程,在9年级每周就有4节课在这里上,到10年级以上,每周就可以上12节。当然,在9年级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选择。
  一边吃饭,一边感叹美国人的聪明和精到。校长与我谈到的一个观点,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我们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学生可以去的地方;学校的任何资源都应该与学生有关,因为,学校是为了学生而设立的。
  纳税人的钱该花在哪里?
  眼下,经常从社会上一些人那里听到一些颇有点不满的声音:政府的钱一大半让教育花了;在财政供养的人员中,教师就占了一半。
  这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从基层的财政状况看,确实如此。问题就在于,说这话的人,他们的话里明显包含着另一层含义:似乎这些钱不该花,花得冤枉。
  还是看一看牛顿市的情况吧。牛顿市作为一个学区,在全美居第九位,属较大的学区之一。学区内有10万居民,共有21所学校:15所小学,4所初中,2所高中,11000名学生,1000名教师。如果算一下师生比的话,恰好是1︰11,与我们编制部门规定的农村1︰23,城市1︰19的师生比相比,相差很大。
  牛顿市的教师年平均工资为5万美元,校长平均10万美元。教师的课时很多,高中每班每科4节,但要上5个班的课,所以每周一般有20节课。当然,他们的班额很小,因为学生有许多选修课。
  教育局有6个内设机构,120名公务人员,由6名局长助理负责,分别是商务财政与规划、人力资源、基本建设、课程与教学、校长管理(原为两机构:小学校长管理与中学校长管理,后因裁员合并)、食堂与特教。其中,人员最多的当数课程与教学部门,一间大厅一样的办公室里,有近30个人办公。细问他们的职能,原来与我们的教研室很有些相似。
  仅教育局就有120人,这样看来,美国的机构也够臃肿的。但再仔细考察,才发现,政府部门除了教育局和警察局,几乎就没有什么公务人员了,用陪同我考察的张先生的话说,美国人的臃肿只是臃肿在该臃肿的地方了。
  一个学区的财力状况一旦丰厚,他们立即就会想办法增加学校的支出。在美国,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到西雅图的时候,当地教育委员会的委员们,正在商量给每个学校新增一名护士,因为,他们今年的税收有所增长;在洛杉矶的一个学区,他们为初中二年级每个班级新配了一名数学辅助教师,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习数学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一旦财力好转,就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教育资源就在我们身边(3)
对校长和教育局长的聘任,则更是被居民所看重的。在牛顿市,无论遇到哪位市民,他们都会向你谈到他们的教育局长杨杰夫。这是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在美国东海岸很有影响的教育行政官员。市民很自豪的是,因为他的到来,本地区的房产大大增值,已经成为大波士顿地区最有人气的社区了。杨杰夫局长年薪为15万美元,比牛顿市市长的年薪还高出3万。在市民眼里,市长不过是管理治安和消防,而教育局长才关乎他们的未来,即使没有孩子,也关乎他们房产的价值。
  西雅图的一位华人联合会召集人告诉我,美国纳税人之所以愿意把钱交给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理由。他还告诉我,他所在的社区近年税收情况不好,学校一些学科没有了辅助教师,为此,家长委员会正在发起倡议,要社区的居民为学校捐款,每人300美元,用以解决聘用数学辅助教师的薪金。
  

附录:美国教育局长的标准
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与全国学校董事会于1980年首次联合召开会议,尔后又相继于1992年和1994年召开会议,共同制定了有关教育局长的角色和责任的指导方针。
  为了进一步解释教育局长是一种职业,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标准委员会确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标准(AASA,1993)。委员会说:“所有教育局长都应该符合8条职业标准。”教育局长的职业标准可以归结如下:
  标准1:领导与社区文化。这一标准强调执行领导才能、洞察力、塑造学校文化与氛围、授予他人权力以及对多元文化与种族的理解。
  标准2:政策与管理。这一标准以与董事会共同工作程序的确定,社区政策、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美国民主社会公立学校管理的描述为核心。
  标准3:交际与社区关系。这一标准强调向社区和媒体清楚且有效地解释地方区域的构想与意图的能力;还强调对社区反馈做出的反应以及达成一致意见以强化社区的支持等。
  标准4:组织管理。这一标准要求搜集、分析和使用有关政策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它还强调有质量的管理以满足内外消费者的期望以及资源的配置。
  标准5:课程规划与开发。这一标准检验的是教育局长为提高教学而进行课程战略计划设计的能力,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的能力,使用有效可靠的性能指标的能力等。
  标准6:教学管理。这一标准衡量的是对有关学习与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以及让学生成绩最优化而整合资源的能力。它还关注将研究发现与最有效的经验运用于课程的能力等。
  标准7: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标准评价的是有关确定教职员工评价与评定的能力,以及建立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体系的能力。它还要求解释和应用有关人事筛选、发展、留任与解聘等合法要求的能力。
  标准8:领导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这一标准强调的是理解并塑造拥有适当的价值体系、伦理观和品行端正的领导。它还要求教育局长具有对多元文化和种族的理解,并要求他们与社会机构和人力服务部门进行合作,以帮助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一个有责任、有知识的公民。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1)
  2005年5月15日  星期日
  美国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旅行,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走得太急了,怕自己的灵魂跟不上来,所以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其实,尽管我们不敢说自己走得太快,但也的确需要学一学美国的土著人,“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访学的最后一天,一个人坐在客厅里,静静地想着30多天里亲身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访学的五个星期里,我不时地把自己带到这些看上去像是哲学家才去思考的很原始的问题圈子里。我尽可能地躲开一些世俗的应酬和干扰,让自己的思绪不断地在患得患失和无所顾忌中穿行。仔细想来,我不过是应了美国土著人的那个习惯,也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罢了。
  1995年,我在高密一中做校长期间,曾经与老师和同学们一同酝酿了一个“为40岁做准备”的校训。尽管那时自己已经36岁,但却总有一种尚未长大的感觉,似乎万米赛跑刚起步,从未想过终点是什么样子。时过境迁,10年岁月如雾如雨又如风,起跑的发令枪声早已成为记忆中的钝响,终于,我也开始想象终点的模样了。
  人生都有的终点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如果有谁希望把一生仅仅用来换取一个人生的终点,那样的人生肯定是空洞而凄凉的。人生的价值注定是一个过程。
  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重新思考自己眼前的付出和未来的收获。我开始重新定义幸福,着手重新规划人生。如何把人生的过程变得更加多彩,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硕,成为我人生规划的目标。
  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想明白,但毕竟,我已经开始了思考的长征。
  人生的最高追求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养活了自己。如果你一生都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为的是什么?很显然,如果这个推理成立的话,幸福生活的要素就离不开自由,一个看上去很简单、很不起眼的“自由”!也只有这个不起眼的“自由”,才能确保属于你自己的选择,才能让你坚定而温和地勒紧自己命运的缰绳。
  可是,生活中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于是,我们只好委曲求全,试图以伤神劳形地屈就他人而求得自我放飞的一小片天空,幻想以劳役之苦去换取心灵的解放。于是,人们活得很苦、很累,终于,有许多人抛弃了追求自由的努力,把希望和梦想留给了虚无缥缈的未来。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2)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走近了人生的终点,我们会不会应了上帝那句嘲讽人类的戏言:“他们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到死时却像是没有活过一样?”
  是呀!没有自由的生活,是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感谢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盛情邀请,是他们给了我等待灵魂的时间和理由。已经20多年没有这样一段集中学习与沉思冥想的机会了,我竟然适应得很快。每天的课程都让我兴奋,每天的约谈都让我充满期待。我异常珍惜这段对我来说来之不易的机会,天天到午夜才休息,每一天晚睡,都寄希望于来日早上可以晚起,自己竟变得像小学生一样,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好笑。更好笑也更让我惊讶的是,在脑海里竟不时地冒出一个按捺不住的念头:我有没有走丢自己的灵魂?
  我没有办法为自己下一个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