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位“铁娘子”,马岛获胜三个月后来到北京,意图乘势一举解决香港问题。未料到等待她的,是邓小平那段十分强硬的语言。小平同志后来还讲了一段话:“香港问题,就是一句话:一点都软不得。”
这决不仅仅是说说而已。1992年10月,距离香港回归已经不到五年,小平同志要看接收香港的对策方案。尽管当时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但总的思路是和平过渡,和平接管。小平同志看完方案后,认为没有做更复杂的考虑,没有另起炉灶的准备,因此评价说:“软了。”他说:“我以前对撒切尔就说过,如果谈不成,我们就要考虑在另外的时间和用另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然就不是和平过渡了。”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进一步强调:“有准备才能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刘华清同志晚年回忆这一幕时说,传达小平同志的指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下一步要做的,一是加快和平进驻的工作;二是做好应付突发情况的准备。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的发生。要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不能拖拖延延,要一锤砸死。要搞出几套方案,请邓主席、*批准。放在那里,有备无患。”
英国执政当局当然要用尽一切办法,通过香港实现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存在。中国政府则一定要完成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夙愿。1997年香港回归,整个过程进行得如此顺利,与中方对各种情况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关系极大。中英领导人各自战略进取意识的这一轮碰撞,中方是胜出者。
进取性,是战略思维主体的永恒追求。两手准备,两手抓,两手硬,才能通过进取,最终把握事件发展的进程。
12 军徽的光芒
在华盛顿西南群山怀抱的昆特克尔,陆战队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格罗夫仔细端详着我们赠送的礼品,小声发问:“八一”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解释的时候,这位退役陆战队上校竟然专门拿来一个本子,一笔一画认认真真记了满满一页,然后叫来特藏部门负责人,叮嘱将这篇说明和礼品一起放好,以便让所有参观者都知道其中的含义。在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我们又碰到一模一样的情况。所有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收藏。
这的确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军人对“八一”的含义虽然弄不清楚,但是通过交战与交往,知道这个标记不能轻视。他们尊重佩戴八一军徽的中国军人。
我知道,军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凭空产生。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没有一支军队,像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他们的研究题目。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资本。他们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都浇注到其中去,终使八一军徽在世界熠熠生辉。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与一支军队跋涉的万水千山相比,人的生命何其短暂。
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者,至今已无一幸存。半个世纪前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国威军威的猛将们,也不剩几人。八一军徽在不息的军号和嘹亮的军歌中,默默完成着生命的接力与更替。像一株参天巨树,叶片年年脱落,新芽岁岁破枝,增长着一圈又一圈坚实的年轮。
在军徽面前,每一代军人都是过客。正因来去匆匆,有些人便只求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一个中国军人,如果脑中思虑的只是一己荣辱而不是祖国安宁,心中充满的只是个人欲望而不是军人的责任,他就玷污了军徽的荣誉。即使他在财富与安逸中享乐一生,也是八一军徽的不肖子孙。
我们这支军队在战火硝烟中曾经英雄辈出,战将林立。和平时期是否还能继往开来,无往不胜?回答这个疑问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半个世纪的和平,人民解放军以两个感人至深的形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当群众有难、急需帮助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雷锋;当国家有难、强敌虎视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起泡方便面就咸菜钻研军事学术、点半截蜡烛研究高技术战争的苏宁。
雷锋和苏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代表,八一军徽在他们头上闪出了夺目的光辉。他们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欢乐里人们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危难中人们却离不开他们的精神。人民解放军的血脉,通过这样优秀的军人在不息地流传。他们与八一南昌起义的英雄和朝鲜战场上的勇士一样,永远与军队同在,与军徽同在。他们的生命已经超越了时空,嵌入了军徽的辉煌之中。我军的职能,正是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形象,深深铭刻在祖国和人民的心里。
世界上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都离不开军人的献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未来,在于千千万万个雷锋和千千万万个苏宁。那些在茫茫瀚海中驻扎南沙高脚屋的海军陆战队员,在滚滚洪水前死守荆江大堤的空降兵官兵,那些长年累月巡逻于边疆大漠的边陲卫士,日日夜夜攻关于试验室、为我军新型装备呕心沥血的专家教授,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但他们却是八一军徽不竭的力量源泉。如同一支歌中唱的那样:“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英勇献身,才构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21世纪已经到来,我们看到了超级霸权如何凭借武力,在世界上肆意横行的先例,也看到了一支军队失去军威,一个国家便失去国威的教训。世界风云变幻,周边风云变幻,形势在提醒我们:要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必须以我们的奋斗,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跻身于世界强师劲旅行列。我们这一代军人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让下一代军人也踏上我们的肩膀,该是我们的重任。
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当阅兵方阵雷霆万钧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做证,“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仍在唤动我们胸中的热血。那一片片灿烂军徽中发出的口号山呼海啸,即是全军将士致祖国的钢铁誓言。
真正的中国军人,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这光芒不仅在帽檐上,更在心中。
13 兵贵神速的奇迹与尴尬
任何一部兵书也不忘写下这四个字:“兵贵神速”。
任何一个挖掘历史经验的人也不忘记写下这四个字:“机不可失”。
1999年6月12日凌晨,这些书本上的精彩理论变成了实践中的具体行动。就在踌躇满志的北约准备按部就班完成对科索沃的分区占领之时,俄军一支200人的分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进入科索沃,抢占了普里什蒂那的机场。
东方西方皆目瞪口呆。这支部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谁批准了这次行动?世界舆论大哗。在俄外交部长费力地解释、美国务院发言人故作轻松、资深评论家们来不及用完早餐便纷纷加入对事态的分析之时,这支部队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像一颗钉子一样钉死在了那里。┇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科索沃战争中一枪未放的俄罗斯,其在巴尔干被动的战略地位顿时改观。
为什么一支200人的部队能够产生这样重大的后果?
第一,在于占有了先机。先机就是主动,就是主导。兵贵神速,其“神速”就体现在抢占先机这一点上。对俄罗斯来说这尤其是一步险棋:如果再不进入科索沃,也许就永远失去了进入的可能。北约空袭了78天却让俄罗斯人首先进入,从西方角度看,无论如何也有被人家摘去了大桃子的感觉。
第二,在于占据了要点。从现代空中机动与空中作战看,一万平方公里的科索沃,最重要的就是普里什蒂那机场这一点。所以北约的“维和指挥部”也选在这里。200名俄罗斯士兵的突然抢占,既点到了科索沃的穴位,也点到了北约的穴位。
第三,它给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仍然有军人在枕戈待旦。科索沃战争使俄军声誉降至最低点。这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现在似乎成了一个泥足巨人。但在全世界面前表现的抢占机场行动,从其不事声张、有条不紊、一气呵成看,如果没有军人对战机的精心把握、对行动的周密策划、对达成既定目标的大胆果敢,纵有政治家的决定和批准,也难保不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俄罗斯军人的素质再次让世人刮目相看。
以上三点,使俄军抢占普里什蒂那机场的行动,成为以果敢的战术行动产生重大战略影响的典型。现实政治确实严酷:战场上不能得到的东西,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得到。就因如此,俄罗斯在科索沃维和谈判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当然也还要从另一面看。一个1800万平方公里、两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靠200人的大胆军事行动改善战略地位,既是一个奇迹,又是一个悲剧。俄罗斯军人每每在行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军事造诣,但又每每因国家后劲不足,难以为续,成果东流。抢占机场行动仍然如此。在北约开始以每小时200人以上的速度进入科索沃之后,俄罗斯这支200人的部队却得不到有力补充,几天之后不但开始向周围的英军士兵讨水喝,而且“科索沃解放军”竟然宣称要对俄军动手,只是被英军隔离在了封锁线之外才作罢,大有“虎落平原”的景象出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