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P7在奔腾(Pentium)上市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进行开发了。P6主要着重在产品的应用层面,包括语音辨识、视讯会议等,P7则是由英特尔和惠普合作进行开发。英特尔在1994年和惠普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结合英特尔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和惠普的“精简指令集运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puting/RISC)技术。
  为了替P6晶片在未来的上市铺路,同时也为奔腾提高市场潜力,英特尔开发完成并推出一系列新的,搭配个人电脑使用的桌上电视会议产品。这套产品能让数名使用者通过电话线路同时编辑同一份文件。这项新的开发活动十分符合英特尔的企业愿景——联结通讯和电脑行业间的差距,一如提姆·克拉克(Tim Clark)在《企业营销》期刊刊载的文章《英特尔展开价值800万美元的大行动》(Intel Sets 8Million Campaign)中所说:英特尔将新产品线定位为聚合型产品(convergence products)。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AndrewS。 Gmve)表示:“我们和许多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希望能让通讯和电脑行业逐渐靠拢,将个人电脑转变成个人的会议工具。”
  运用共用的产品开发平台,将能够相互受益的多项产品同时规划上市——就像英特尔所做的一样,这是企业界用来提升产品开发过程的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技巧。这些技巧同时也代表了,新产品开发的过程需要企业投入积极的作为及具策略意义的规划——就像惠普所表现的一样。
  惠普的喷墨打印机
  为了保卫惠普在打印机市场的龙头地位,它采取了日本竞争对手惯用的伎俩来打败它们。10年前,日本企业夺走了原本是由惠普领先开发的掌上型计算机,因为它们能以很低的价格及设计良好的产品进军大众市场。这一次,惠普把这种做法运用在喷墨打印机上,一如史帝芬·魁德·游德(Stephen Kreider Yoder)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惠普如何用日本人的伎俩在属于日本人的战局中赢得胜利》(How HP Used Tactics of the Japanese to Beat Them at Their Game)一文中的解释:惠普的工程师采用了两项日本人的伎俩:首先注册大量的专利权,以保护设计中的智慧财产,而且还可以用来阻碍对手。然后为了解决喷墨打印机的产品问题,展开持续的改进流程。他们开发出每英寸喷出300点的喷墨头,还制造出在墨水匣中能维持流体,而一旦喷到普通纸上就立即变干的墨水。有一位工程师几乎在所有形态的纸张上进行了测试:装订纸、建筑用纸、卫生纸,还附带测试了砂纸、墨西哥薄饼和袜子。
  惠普用以上这些技巧在黑白喷墨打印机市场上建立了坚固的立足点。然而在1990年,它却面临了另一次挑战。这一次,惠普的工程师要处理的是彩色打印机,希望能制造出功能齐全的精品。营销人员建议他们应该以惠普原已建立的产品平台来进行开发,理由是他们认为这种做法虽然复杂度不高,却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这种主张在工程师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直到在一位叫茱蒂·梭普(Judy Thorpe)的产品经理的强烈要求下,惠普终于针对顾客做了一番电话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对于工程师认为是胡搞瞎凑的产品极为渴望。梭普表示,惠普因此学到“你可以把一个不那么时兴的东西加以整理,有时反而可以得到一个最流行的玩意儿”。
  靠着紧抓既有的产品平台,惠普因此能在当红的彩色打印机市场上从容迎击对手的出招。
  另外还有一点:惠普的大量专利造成了竞争对手加入战局的障碍。竞争对手的工程师浪费了宝贵时间,困在惠普用来保护“墨水如何流出喷墨头”技术的50项专利迷宫里。等到佳能终于能成为惠普的劲敌时,惠普已经销售了数百万台打印机,而且在制造过程的改进上不断精进。
  后来,当佳能在1993年推出彩色打印机时,惠普在佳能的产品还没接触到市场前,就调降自己的产品价格,实行削价竞争的做法。结果,惠普在全世界打印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5%。就像英特尔一样,惠普也将它在打印机市场的知识充分利用到其他的领域,譬如传真机市场。
  延伸既有产品线之成败
  有时候产品本身并非全新创造的,而是原有产品线的延伸。当产品经理决定要延长产品线时,必须在提供顾客多样化的产品和避免多余的产品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快速变动的消费性产品,可能是特别容易进退两难的商品。为了应对竞争对手加入、接触更小的市场细分、冲刺短期获利及获取更多的上架空间等状况,许多产品经理已针对核心产品提供了太多的变化性产品。
  我们周围有许多产品线延伸的例子。当纳贝斯克(Nabisco)在1993年推出瘦身水果吧产品线时,饼干类产品原本每年的增长率只有2%,然而这条新增的产品线却让它的销售额成长速度较整体市场快了3倍。同样,当七喜(7…Up)在1987年推出樱桃口味的汽水时,这项变种产品的销售奇佳,而核心产品的营业收入也同步上扬。
  不幸的是,产品线延伸的做法也隐藏着陷阱。如果把略加变化后所推出的产品,取了一个和原来核心产品一样的名字,可能会伤害原有的品牌权益。而且产品线延伸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抄袭。由于生产的复杂度提高、预测时的误差增多,以及更频繁的缺货情形造成顾客的流失等情况,将使得许多潜藏的成本逐渐浮现。
  约翰·魁许(John Quelch)和大卫·肯尼(DavidKenn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延伸利润——而不是延伸产品线》(Extend Profits,Not Product Lines)一文中,举了一个化名为“点心公司”(Snackco)的例子,来探讨美国点心食品业所面临的困境。点心公司的产品线随着时间不断成长,但它的整体销售额却仅仅持平。为了评估这种情形,该公司针对它的核心产品、针对特定市场的产品、季节与节庆性产品及替代性产品进行了有效性研究。各种产品占产品线数量的比例,还有占整体销量的比例,都分别例示在图表10。12中。
  图表10。12 点心公司的产品线分析
  从这个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点心公司必须进行改变。根据柏拉图定律,你会注意到:在它的“核心产品”中,20%的产品只产生了70%的销量(而不是该定律中的80),这是塑造该公司及品牌形象的主要产品。根据这个结果,点心公司的管理阶层变更了内部的制造和运送进度表,以确保核心产品不会断货。
  “针对特定市场的产品”占了产品线中10%的数量,也占了销量的10%。这些产品也应该被仔细检讨,它们在哪些市场中有足够的销量从而维持产品地位,又在哪些市场中应该被删除。
  “季节性和节庆性产品”提供了l0%的销量,却只占5%的产品线数目。因此这些产品应该继续保留,而且应该在热销期间增加店面的陈列。
  最后评估的是“替代性产品”。即使它们的每单位贡献比某些其他产品要高,但仍不足以抵消它们占据65%的产品线,却只贡献l0%销量的事实。该公司针对这些产品真正的成本和竞争上的必要性加以审视,最后被删减最多的,是在那些需要挪出上架空间来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区域。而在该公司占有领先地位的市场,对这些替代性产品的删除就要比较谨慎,目的是为了占据上架空间,而不让竞争品牌有机可乘。
  请注意点心公司进行以上分析的步骤。首先,它收集并分析了每一项产品的销售/获利/贡献的历史资料,以及来自顾客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这些资料有部分是内部资料,但是要能完全透彻地评估产品表现,外部研究报告也是必要的材料。点心公司随机到店面盘点的结果发现,大部分畅销产品在高达55%的时间里处于缺货状态,而有40%的顾客因此转而购买竞争对手产品,或什么也没买,其余60%的顾客则会购买一项点心公司的替代性产品。该公司也采用了消费者追踪小组(consumer tracking panels),来取得家庭单位的购买和使用频率。
  在审视完这些信息后,点心公司的管理层面临着必须“增加既有产品和产品线的价值”的挑战,特别是针对零售渠道成员而言。如同魁许和肯尼所指出的,他们必须向零售商证明,该公司所提议的产品线计划能够让大家获益:
  点心公司的管理层相信新的产品策略是正对目标的,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没有销售团队的支持,
  任何执行计划都会失败。所以,在点心公司总裁的支持下,该公司在一个销售区域实行了为期4个月的测试,看看相对于“继续延伸产品线”策略,“重新强调核心产品”策略的影响如何。结果显示,在测试地区不仅市场占有率提高了,销售团队的奖金也因为畅销商品更快的周转率而提高——代价是牺牲了销售较慢的产品的上架空间。
  要刺激市场渗透率上升,就必须增加产品使用率和使用者人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点心公司一方面调整了制造和运送安排表,以确保核心产品不致缺货,另一方面则针对季节性产品提供更多的店面展示。然而在广告上也有必要进行改变:
  点心公司从原本为整个产品线所做的伞式广告策略,修正为强调旗舰产品的策略。同时广告内容也强调点心公司的品牌,因此推广了该品牌的延伸产品。过去两年以来,点心公司在市场占有率及销量上大有进展,也因此产生了比过去更高的利润。
  第十一章 产品管理的财务面
  产品经理需要建立一套有关于产品、服务以及顾客的财务规划、预算与控制架构,以帮助他作出合理的 决定。最基本的,是产品经理必须具备财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对各项产品的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